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结构和功能显像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传统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性疾病早期,该方法难以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其中诊断的偏差主要在于鉴别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上.近年来,医学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使临床医生能够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认识运动障碍性疾病,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度.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或帕金森综合征(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8例PD或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PD症状及双腿难以描述的不适感,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组患者起始均予以一般治疗(下肢按摩、活动),并增加多巴胺剂量或调整多巴胺服药次数,结果 11例患者临床症明显改善;其余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抗癫癎药物等治疗,5例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另2例加用苯二氮(艹)/(卓)类及肌松剂症状有缓解,但2周左右后作用消失.结论 PD或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同时具有PD样症状及双腿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并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多巴胺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癫癎药物等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常规磁共振 (MRI)上测量黑质致密带 (SNc)宽度及其与中脑直径的比值对帕金森病 (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0例PD患者 (Hoehn Yahr分级为Ⅰ~Ⅱ级 38例、Ⅲ级 14例、Ⅳ级 8例 )、6 0例VP患者 (Hoehn Yahr分级为Ⅰ~Ⅱ级 2 6例、Ⅲ级 2 0例、Ⅳ级 14例 )和6 0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轴位T2 WI上测量SNc宽度和中脑直径以及计算两者的比值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患者比V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SNc宽度明显变窄 ,SNc宽度和中脑直径的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V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并且PD患者在早期 (Ⅰ~Ⅱ级 )其SNc宽度已经变窄 ,SNc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已经降低 ,随病情加重其SNc宽度更加变窄 (P <0 0 5 )、SNc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更加降低 ;而VP患者在早中期 (Ⅰ~Ⅲ级 )其SNc宽度以及SNc宽度和中脑直径的比值无明显改变 ,仅在后期 (Ⅳ级 )其SNc宽度有轻度变窄、SNc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有轻度降低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MRI上测量SNc宽度以及SNc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对PD和V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中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之一。≥55岁人群中发病率为20/10万,≥70岁人群中发病率120/10万[1]。该病因起病较隐袭,缓慢进展,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迟钝及姿势平衡障碍.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迟钝及姿势平衡障碍。本文对我院误诊的16例早期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46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并与原发性帕金森病(PD)相鉴别。方法对46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31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VP发病年龄大于PD;病前绝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脑卒中及糖尿病病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见;最早以步行困难、运动迟缓起病;临床表现以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多伴有锥体束损害、智能障碍及尿失禁等;影像学改变以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多发腔隙性梗死为主。结论VP发病年龄较高;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见;最早以步行困难、运动迟缓起病;临床表现以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影像学改变主要以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多发腔隙性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头颅MRI的改变。方法 对30例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帕金森综合征中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最多见,占80%。结论 预防脑血管病是减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帕金森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头颅MRI的改变。方法 对30例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帕金森综合征中,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最多见,占80%。结论 预防脑血管病是减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黑质和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变化。方法对3只恒河猴经单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成偏侧PD猴模型后,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偏侧PD猴黑质和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并与正常猴比较。结果偏侧PD猴MPTP毁损侧的黑质和纹状体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毁损对侧和正常猴明显增加(均P〈0.01),毁损对侧的黑质和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正常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侧PD猴黑质和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由此引起一氧化氮(NO)合成和释放增多,可能对黑质和纹状体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和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对PD和VP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6例原发性PD、18例VP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应用固相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浆IL-6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Webste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PD患者和VP患者血浆IL-6水平〔分别为(3.6±1.9)、(6.1±2.6)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5±1.8)pg/mL,P<0.01〕,且VP患者高于原发性PD患者(P<0.01)。原发性PD患者血浆IL-6水平与Webster评分无相关性,与多巴制剂的使用亦无相关性。结论 IL-6可能作为鉴别PD和VP的血浆标志物,但对病情的评估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和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血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28例血管性金森综合征,32例帕金森病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经颅多谱勒检查,以病变血管、血管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 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谱勒显示两者的动脉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各血管的异常率显著高于PD组(P0.05)。结论 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谱勒有助于鉴别PD和VD,为揭示二者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的临床诊断。方法 对 5 3例 VP患者的临床特点、MMSE、HDS、FAQ、HIS量表及 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VP患者中 2次以上脑卒中者 31例(5 8.5 % ) ;病程呈阶梯样进展 ,有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多无静止性震颤 ,智能障碍 32例 (6 0 .4% ) ;MMSE、HDS2 4.6± 2 .1分 2 8例 (5 2 .8% ) ,MMSE、HDS15 .1± 1.7分 4例 (7.5 % ) ,FAQ≥ 7分 16例(30 .2 % ) ,HIS>6分 5 3例 (10 0 % ) ;MRI均可见局限性或普遍性脑萎缩 ,多发性脑梗死 (MCI) 36例 (6 7.9% ) ,脑白质疏松 9例 (17% )。结论  VP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发生次数及 MCI有关 ,临床诊断应结合其临床特征、智能障碍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血管性 帕金森综合征29例,帕金森病30例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 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 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显示二者的动脉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分级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谱勒有助于鉴别VP、PD,且对揭示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5例pSS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药物治疗过程资料.结果 4例女性,1例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对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珍和住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共87例,分为早发组(≤50岁)20例和晚发组(〉50岁)67例。比较早发患者和晚发患者的性别构成、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非运动症状、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情况。结果早发组的明确阳性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合并自主神经和感觉障碍的非运动症状的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2组在性别构成、首发症状、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情况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可能在早发帕金森病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PDS)是指除特发性帕金森病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表现的运动障碍,常继发于某些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血管病、脑外伤、化学物质中毒、颅内炎症、毒物、药物等。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开发及应用,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锥体外系慢性变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中脑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临床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为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