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永久型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变化。方法 :更换永久型起搏器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 ,年龄 64.7± 14 .8( 3 5~ 87)岁 ,病窦综合征 2 2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0例。在更换过程中 ,应用临时起搏器及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心室电极参数。结果 :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 96.4± 2 2 .6( 2 5~ 186)个月 ,首次埋置时的起搏阈值为 0 .5 8± 0 .2 6V ,更换起搏器时为 1.5 9± 0 .74V(P <0 .0 0 1) ,起搏阈值增加幅度为 196.2 %± 13 8.3 % ( 2 0 %~ 5 64% ) ,增加的绝对值为 1.1± 0 .6( 0 .3~ 3 .0 )V ,更换起搏器起时 ,原心室电极阻抗为 65 8.7± 14 3 .2Ω ,R波振幅为 2 .8± 0 .9mV。更换起搏器后 ,继续使用原心室电极 2 3例 ,术后随访 63 .7± 4 1.4 ( 6~ 15 6)个月。 3例因更换时测出原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或阻抗增高 ,重新安置新电极 ,2例因伤口感染不愈而在对侧安置新电极 ,2例因微脱位、另 2例因改换其它公司起搏器而重新安置新电极 ,其余病人均起搏与感知功能良好。结论 :埋植式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 10年后大多数电极参数的直接测量数据仍在良好范围内 ,可以继续使用 ,但必须随访 ,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2.
鲁静朝  刘凡  谢瑞芹  崔炜  杨秀春 《临床荟萃》2006,21(13):966-966
患者,男,69岁,主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8次/min。于入院后第3天行永久性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器置入术,手术顺利。于术后第4天患者活动后感心悸气短,自摸脉搏40次/min,复查心电图示:心室起搏功能不良,Ⅱ、Ⅲ、aVF、V2~6T波异常宽大深倒,酷似Niagara瀑布样T波(图1)。起搏阈值由术后即刻的0.4V升高至7.5V,复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在正常范围。X线证实起搏器电极无明显移位,遂考虑电极导线微脱位而行起搏器电极位置调整术。于术后第4天,将起搏频率降低后,复查心电图与图1相似(图2)。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 1999年 1月 2 4日为 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安置了VDD起搏器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5 8岁 ,因活动后胸闷、头昏半年 ,加重半月 ,昏厥一次于 1999年 1月 2 3日急诊入院。心电图示Ⅲ°AVB ,P波频率 90次 /分 ,示窦房结功能佳。于 1999年 1月 2 4日植入BiotronirActrosSLR型VDD起搏器 ,电板为长 5 3cm的三极电极 ,心室起搏为单极 (阳性在起搏器壳上 ) ,心房感知为双极 ,心室电极尖端距心房感知电极的距离为 13cm。放置电极的方法与VVI起搏相同 ,心房电极部分置于右房上、中 1/3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观察起搏器各项参数的优化对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2004-05~2005-03收治的18例病窦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M edtron ic SD 303双腔起搏器,分别在术后3、6个月随访2次,通过起搏器参数的优化观察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以及模式转换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8例房颤消失,10例仍有阵发性房颤,房颤负荷(43.2±17.5)m in,模式转换次数(212±26)次,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为(73.3±13.7)%、(84.3±15.2)%,改变起搏器参数(降低最低起搏频率,延长起搏及感知的房室传导时间,缩短PVARP)后3个月(术后6个月)。房颤负荷明显减低至(13.6±11.2)m in,模式转换次数降至(94±17)次。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降低为(31.8±16.3)%、(47.2±15.5)%。结论:房室顺序起搏可抑制房颤的发生,但过多的心房及心室起搏可诱发房颤,通过优化起搏器参数减少起搏比例可预防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植入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植入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步12导心电图检查,由两名心电图诊断医师对其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起搏器植入后,在心室下传的情况下,不同分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不会被掩盖掉;在心室起搏出现之后,心肌梗死部分Q波以及ST段T波变化会被掩盖掉,在辨别上具有较大的难度。结论:植入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特殊,诊断时要与患者的临床紧密联合,动态化检测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将起搏方式改变,以此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崔俊玉 《临床误诊误治》2003,16(5):333-335,F003
3 2 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活动涉及心房与心室两个心腔 ,需在心房和心室内各放一电极导线。心房电极导线常用J型电极置于右心耳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心房的任何部位 ,还可用冠状窦电极置于冠状窦内。心室电极常经静脉置于右室尖部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道或其他部位 ,还可经冠状窦将电极置于左室后侧壁的静脉内 ,需开胸置于心室外膜者已极少。常用的双腔起搏器包括VAT、VDD、DOO、DVI、DDI、DDD等几种 ,它们都属于生理性起搏器。3 2 1 心房同步型心室起搏器 (VAT) VAT相当于VAT +VOO的功…  相似文献   

7.
董平栓  李玉孝 《临床荟萃》1995,10(18):835-835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内科急症,药物治疗比较困难.静脉心脏起搏有较好疗效.我院自1987年7月~1993年12月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救治32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4(10~72)岁.基础心脏病类型:冠心病18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5例,高心病2例,风心病1例;心律失常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5例,高度AVB3例,Ⅱ度Ⅱ型AVB2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6例,伴窦性停搏和(或)卖房传导阻滞3例,快慢综合征3例.应用心脏起搏指征为自身平均心率减慢至41.2±7.2(30~54)次/分,伴阿一斯综合征8例,黑朦10例,低血压8例,心力衰竭6例.1.2 方法32例患者中28例在导管室X光屏幕监视下插管,4例在床边盲目插管据心腔心电图图形定位,均进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首次行临时起搏18例,起搏时间平均7(1~14)天,永久性心脏起搏14例.18例临时起搏中有6例据病情改为永久性起搏.心内膜电极置入途径:临时起搏以右股静脉穿刺11例,大隐静脉切开5例,右颈外静脉切开2例.20例次永久性起搏以右头静脉14例,右锁骨下静脉6例.临时起搏器用上海医用厂AXQ-2型按需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多用秦明(Pin-nacle 8619,CPI Astra T_4,T_6)VVI起搏器.起搏频率视病情为60~90次  相似文献   

8.
自漂浮起搏电极于 2 0世纪 80年代发明以来 ,为床边准确植入电极、缩短抢救及手术时间提供了可能[1 ] 。本文总结我急救中心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6月 ,应用漂浮电极床边紧急临时起搏术 ,结合体表心电图行床边紧急起搏治疗危重病人 2 6例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全组 76例中 ,男 6 7例 ,女 9例 ,年龄 31~ 7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5 1例 ,包括单纯性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45次 /min) 7例 ,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 (R -R间期 >3 0s) 9例 ,窦性心动过缓伴莫氏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AVB) 2例 ,Ⅱ度Ⅱ型…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通过置于心房及心室的导管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心脏的其它部位,导致整个心室兴奋收缩,使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的搏动。常用于心脏起搏传导功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而不能正常搏动的病人。我科自1989年12月至1992年1月,共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5例,其中首次植入29例,占64%,更换植入16例,占36%。植入指征:病窦综合征(sss)22例。占49,<,Ⅲ°房室传导阻滞23例,占51%。起搏类型: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型(vvI)39例,双腔程控多功能起搏器(DDD)3例,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AAI)1例。术后评价:成功43例,成功率96%。另外2例,其中1例因上腔静脉畸形,电极导管不易插入右心室,而迫使手术终止,转外院行心外膜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另1例因术中电极导管插入不畅病人出现休克而终止手术。  相似文献   

10.
马伟  王凤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70-5070
目的探讨起搏器电池耗竭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临床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10例;起搏功能异常6例;间歇性感知及起搏功能均异常9例;双腔起搏器起搏方式改变5例;起搏频率奔放2例;起搏频率减慢或起搏频率不均13例。结论起搏器电池耗竭可有多种心电图表现,但必须结合临床,一定要除外起搏系统的机械故障及起搏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对于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起搏器,特别是对起搏器高度依赖的患者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影响监护仪显示的各项参数及图像因素。认为电极接触不良及干扰、仪器感知功能不良是影响心率及心律显示准确的主要因素,测量部位、袖带松紧度及病人体位是影响血压显示准确的因素。提出了识别和排除影响因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心脏起搏器/ICD植入术后早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或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ICD植入术的患者及心力衰竭行CRT/CRTD植入术的患者术后进行一月的远程心电监测资料.结果:远程电话传输9000次,图形清晰,均接收成功.射频消融术41例中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未见复发;阵发性房颤4例未见复发,持续性房颤2例有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频发室早14例中有3例复发,室性心动过速3例未见复发.29例永久起搏器/ICD/CRT/CRTD植入术患者,未见起搏器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器感知不良1例,未见ICD误治疗,未见起搏器介导的心律失常发生.结论:远程心电监测仪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异常工作情况,可作为射频消融术及心脏起搏器/ICD/CRT/CRTD植入术后早期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15.
ECG quiz     
Hampton JR 《The Practitioner》2000,244(1611):546-8, 550, 552-3
  相似文献   

16.
ECG telemetry     
E Beaumont 《Nursing》1974,4(7):27-34
  相似文献   

17.
18.
ECG examinations     
《Nursing》2004,34(2):66-7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