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浅谈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居急腹症之首位。我国阑尾炎的发病率为1.4‰~1.5‰,约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占普外科同期收治患者总数的13.8%~26%。而阑尾切除后,切口感染率占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42.5%~78.3%。如何防治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医师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膜外负压引流对预防污染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160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常规放置腹膜外负压引流装置。结果144例切口甲级愈合,16例切口感染。结论对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阑尾切除术后放置腹膜外负压引流管,对减少切口感染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阑尾切除术是此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微创外科要求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反应和最小的疤痕愈合[1]。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微创外科的一种手术方式。此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行阑尾切除术患者(不包括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369例,其中211例采用小切口,同期158例行传统的经典阑尾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有转移性或不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男232例,女13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5岁,平均30.1岁,术后病理证实慢性阑尾炎201例,急性阑尾炎168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  相似文献   

4.
术尔泰预防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预防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0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A组)分三组采用术中术尔泰冲洗切口,同时应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抗感染,同期另30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B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时间、慢性窦道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结果两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与36.6%(P<0.005),切口愈合时间为9.6d与24d(P<0.005),慢性窦道发生率3.3%与13.3%(P<0.005),住院费用2894.5元与4724.7元(P<0.005)。结论术中术尔泰冲洗切口结合有效抗生素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明显节约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5.
阑尾切除术微创切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阑尾炎手术如何减少副损伤 ,降低手术并发症是阑尾切除术的基本要求之一。我院于 1999年开始对阑尾切除术采用微创切口 ,取得了满意效果。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1.1 1 微创组 用微创切口行阑尾切除术 2 39例 ,男 15 6例 ,女 83例 ;年龄 2~ 76岁 ,平均 2 7.2岁。急性阑尾炎 2 16例 ,慢性阑尾炎 2 3例。病理诊断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35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14 6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4 0例。慢性阑尾炎 18例。1.1 2 对照组 用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 2 30例 ,男 132例 ,女 98例 ;年龄 5~ 73岁 ,平均 2 8.1岁。急性阑尾炎 2 0 9例 ,慢…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脾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长期吸烟、早期进食、术后剧烈咳嗽、缝合技术以及电刀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改善切口缝合技术、早期进食、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1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半月线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共 38例 ,经临床验证其损伤小 ,切口愈合好。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情况  38例中 ,男 2 4例 ,女 14例 ;年龄 11~ 6 4岁 ,平均 31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18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7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3例 ,阑尾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 2例 ,慢性阑尾炎 8例。1 2 手术方法 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采用半月线切口 ,即以脐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与半月线的交点为中心 ,沿半月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6~ 8cm ,然后纵向切开腹横筋膜、腹膜进腹。其余步骤同常规手术。1 3 结果  38例均甲级愈合。无…  相似文献   

8.
蔡双勇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4):F004-F004
近3年来,笔者在560例阑尾切除中,对其中化浓、坏疽、穿孔者,因术中污染较重,且考虑术后可能并发切口感染的118例病人,采用切口内置管引流和注射抗菌药物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995-01~1998-05,我院施行穿孔性阑尾切除术53例,其中27例切口内置橡皮条引流,有1例切口感染;26例切口内未置橡皮条引流,有7例切口感染,说明切口内置橡皮条引流可以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下负压引流法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06-2009-06行阑尾切除术患者20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置管组100名,对照组100名,观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置管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法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例1:男,46岁。阑尾术后20年,反复切口窦道形成2年入院。患者于20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2年前右下腹切口处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并逐渐出现脓肿,切开引流后形成窦道,在外院先后3次行窦道处理均不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2008年期间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共计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电刀的合理使用、关腹前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3.
阑尾穿孔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很高,我科用全层缝合,一次拆除全部缝线的方法。这样切口内无异物,愈合快,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5~50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2例、阑尾穿孔并腹膜炎13例。 2 手术方法:阑尾术毕关腹时直接用皮针、7号丝线从切口止点一侧穿透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直到腹膜,先将腹膜以水平褥式连续缝合,完后从切口另一端对侧按进针顺序逆行穿出闲置。另穿一针从前一针对侧类似第一针方法进入腹外斜肌腱膜层,将腱膜以水平褥式连续缝合,从切口另一端对侧皮肤穿出。先将一端的两线打结,然后收紧缝线在另一端打结,再将皮肤缝合1到2针。拆线时须注意的是两根线是分别打的结,所以须将一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2008年期间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共计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电刀的合理使用、关腹前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回顾我院普外科最近 5年的临床资料 ,对其病因及防治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 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期间 ,普外科的 2 81 1例腹部手术中有 1 7例切口裂开 ,发病率0 .6%。男性 1 3例 ,女性 4例 ,男女之比为 3.5∶ 1。年龄从 38~ 78岁 ,平均年龄 64岁。恶性肿瘤病人1 1例 ,良性疾病病人 6例。择期手术 1 1例 ,急诊手术 6例 ,其中急性消化道穿孔 3例 ,急性胆道感染 2例 ,乙状结肠癌伴结肠梗阻 1例。本组病人体重在5 2~ 89kg之间 ,平均体重 68kg。围手术期中无 1例病人用过化疗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阑尾手术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76%,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94%,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3.53%,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1.18%,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切除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我院外科施行阑尾切除术 134例,其中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28例,占 20 9%。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粪瘘等并发症。根部坏疽、穿孔伴严重盲肠壁炎症的急性阑尾炎,是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粪瘘的重要原因 [1, 2],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我们在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获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8例,男 20例,女 8例;年龄 12~55岁,平均 41. 2岁,全部病例均于发病 48h后就诊,入院时局限性腹膜炎征象明显。1. 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人入院后均行阑尾切除。 ( 1 )常规切除阑尾后,阑尾根部用粗丝线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阑尾炎术后不同冲洗液冲洗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阑尾炎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2次,观察组以生理盐水+0.5%碘伏冲洗切口2次。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脂肪厚度〉2.0cm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cm(P〈0.05);两组皮下脂肪厚度≤2.0cm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皮下脂肪厚度〉2.0cm者,以生理盐水+0.5%碘伏冲洗切口效果优于单用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19.
姚树洪 《西南军医》2008,10(5):80-80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治疗切口选择的最佳点,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选取130例阑尾炎患者作改良切口组,采用髂前上棘与脐孔之间连线外下1/4处或1/4处再向外2横指处行垂直切口,切除阑尾;另取120例同类患者行传统的麦氏切口切除阑尾,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采用改良式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病员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阑尾切除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的麦氏切口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5-2004年间,手术治疗阑尾炎1987例,术后切口感染178例,切口感染率8.9%。现将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