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4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8例,与50例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S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和UAP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对ACS的防治和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检测并比较75例体检健康者及1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D-D水平,用ROC曲线评价D-D的诊断性能。 结果:健康人对照组及UAP组、NSTEMI组、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329(126,537)、634(200,1 333)、771(299,1 400)和1 160(388,2 418) μg/L;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为817(200,1 751)、1 002(262,2 418)和1 276(322,2 341) μg/L。STE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高于UAP组和NSTEMI组(U分别为198.1、96.5,P均<0.01);≥3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U=459.9,P<0.01)。D-D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793~0.939),当cut off值为793 μg/L时,D-D诊断STEMI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69.3%。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浆D-D水平增高是ACS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 结论:ACS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增高,特别是在辅助诊断STEMI时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具有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D-二聚体急诊检测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2009-10~2010-04首次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ACS并进一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116例,按照发病病程时间2 h内、4 h、4 h以上进行分组,各组患者均测定全血D-二聚体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各组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D-二聚体及cTnI判断患者是否为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参考值范围明显升高,病程2 h内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0.754)大于cTnI(0.513,P<0.05).结论 ACS急性发病过程中D-二聚体升高;病程2 h内D-二聚体较cTnI先发生异常升高改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早期进行D-二聚体检测具有临床提示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2):2268-226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及早期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血浆DD存在于因子ⅩⅢa交联纤维蛋白(XDP)纤溶酶降解过程中形成的可溶性衍生物,这些可溶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包括一种纤维蛋白原分子中没有的新抗原(D-二聚体结构,以及它的降解产物和可溶的纤维蛋白原.增高的DD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和或血栓正在溶解.本文旨在探讨ACS及血浆DD的关系及与ACS危险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甦  李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946-946,948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NycoCard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对住院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1.696±0.2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尤以梗死灶体积更为明显;且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小儿大叶肺炎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肺炎患儿,其中普通肺炎60例,大叶性肺炎60例,另选取健康组60例。干预前后空腹抽血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通过临床、体征及支气管镜镜下表现进行其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分析。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浆D-聚体检测,并对大叶肺炎组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普通肺炎组、大叶肺炎组、健康组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普通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越高,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越重,支气管镜镜下表现肺损伤重,肺部感染重,提示其对小儿大叶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A)和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清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血浆中的IMA,结果以吸光度单位(ABSU)报告,用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比对照组IMA、D-二聚体值明显升高,AMI组与UAP组IMA、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A和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ACS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165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难治复发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初诊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初诊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急性自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良性乳腺病患者及健康女性各43人,采用日立7180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病组、健康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6±0.28 μg/ml,0.18±0.12 μg/ml和0.12±0.02 μg/ml,乳腺癌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组及健康组(P<0.001).术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为0.34±0.11 μg/ml,降低38例,良性乳腺疾病组0.15±0.04 μg/ml,降低13例,两组降低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497,P<0.05);手术前后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t=2.615 7,P<0.05).乳腺癌患者Ⅰ期、Ⅱ期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程度明显高于Ⅲ期,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浓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可作为临床上预测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时发生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7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 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根据术中cTFC结果将患者分为CSF组和冠脉血流正常对照组,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F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慢血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计59例(19.8%)患者出现慢血流事件,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OR=1.276,95%CI:1.132~3.224, P =0.012)、罪犯血管的靶病变长度( OR =1.436,95%CI:0.635~1.382, P=0.037)、血栓负荷评分( OR=1.108,95%CI:1.085~2.103, P=0.018)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 ROC曲线下面积0.783, OR=1.502,95%CI:1.324~2.531, P=0.005)对慢血流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69.1%)。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术中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58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4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及45例健康对照组。根据冠脉病变炎症程度,研究与CRP、BNP、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CRP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P<0.01);BNP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1);D-二聚体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11,P<0.01);SAP组、UAP组及AMI组的3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3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t=5.99,P<0.01),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t=5.09,P<0.01);BNP水平,3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t=12.03,P<0.01),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t=5.37,P<0.01);D-二聚体水平,3支组明显高于双支组(t=12.56,P<0.01),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t=90.9,P<0.01)。结论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检测不仅能早期发现ACS,而且能够反映冠状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上杭县医院诊治的ACI患者528例为研究组,并根据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259例、中度组(5分≤NIHSS评分<15分)174例、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95例,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空腹血清NT-proBNP、DD、Hcy水平,NIHSS评分与预后(mRS)评分,ACI不同严重程度组的NT-proBNP、DD、Hcy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NT-proBNP、DD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I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清NT-proBNP、DD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血清NT-proBNP、DD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ACI重度组与中度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D-dimer水平变化,并评估血清D-二聚体(D-dimer)对CHF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6例CHF患者,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4 m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dimer;根据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D-dimer升高组(≥0.45 mg/L),D-dimer正常组(<0.45 mg/L);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所有患者于6个月内行电话随访.[结果]NYHA分级Ⅳ级组患者血清D-dimer、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Ⅲ级组血清D-dimer、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YHA分级Ⅱ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Ⅲ级、Ⅳ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F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9,P<0.01).D-dimer升高组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D-dime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1<0.05).[结论]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血清D-di-mer水平变化,对评估CHF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心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四组研究对象的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并对三组的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的NT-proBNP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肌钙T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NT-proBNP与c Tn呈正相关。结论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NT-proBNP和肌钙T水平较高,可以作为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心肌标志物,可以为疾病进展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于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80例,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缓解组(20例)、中度活动组(30例)、高度活动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DD、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分析DD与CRP、ESR及RF的相关性。结果各RA患者组血浆DD、CRP、RF水平及ES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中度组患者及重度组患者DD水平与CRP、ESR、RF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评价病情活动度的敏感指标呈正相关,提示DD水平与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D-二聚体(D-D)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0例确诊AP患者分为重症AP(SAP)组42例和轻症AP(MAP)组48例,另将4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浆ET、D-D浓度。结果 SAP组ET、D-D浓度高于MAP组和对照组(P<0.05),且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ET、D-D浓度升高。结论血浆ET和D-D检测对AP病情严重程度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血浆水平.方法:采用Nyco Card胶体金标法,对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其中上消化道良性病变26例(消化性溃疡1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贲门撕裂6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2例(胃癌8例、食道癌4例);肝病出血22例(肝硬化15例、肝癌7例).结果:上消化道良性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范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较良性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肝病组较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上消化道良性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结论:D-二聚体在几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血浆水平有明显差异,对疾病鉴别诊断和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