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安县疟疾发病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8年全县疟疾疫情报表、现症病人个案调查表、"三热"病人血检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常住人口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占疟疾发病总数的95.24%.结论:异地输入是海安县疟疾发病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发热病人血检是疟疾控制地区监测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上海市长宁区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3—2014年上海市长宁区疟疾疫情资料及消除疟疾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长宁区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有疟疾的暴发流行,年发病率超过了1 000/10万,其中1962年发病率更是高达1 768.79/10万,1966年疟疾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的疫情比较平稳,疟疾的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1982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年发病率低于10/10万),1996年以来疟疾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以下。2008年出现最后1例本地疟疾病例。结论 62年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没有完全改变,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陆川县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消灭疟疾后更有效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8年陆川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年间未外出居民"三热"病人血检8 445人,血检结果全为阴性;流动人员血检23 246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8例,阳性率为0.08%,其中外出回归人员检出16例,占88.89%,外来人员检出2例,占11.11%;重点人群IFAT抗体监测4 598人次,未检出抗体滴度≥1∶20者。疟疾病例中男性占94.4%,女性占5.56%,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占94.4%,病例主要来源于缅甸,占66.67%。结论陆川县无内源性及输入性继发病例,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灭疟成果巩固,但还应进一步加强外出回归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玉林市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效果。方法收集1992~2008年广西玉林市辖7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17年间玉林市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5.84万人次,重点居民9.13万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17万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人群6.71万人次,四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1%、0.704%和0.003%,共检出疟疾病例74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75%(28/747),输入性病例占96.25%(719/747),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68746)。玉林市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7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0%降至2008年的0.036%。结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联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现阶段武鸣县疟疾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后期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8年武鸣县疟疾血检、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合计血检当地发热病人45 194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3 096例,阳性率分别为0.007%、0.743%,检出疟疾病例2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例(均在2003年检出的(间日疟))、输入性病例23例(间日疟17例,恶性疟6例)。[结论]近8年武鸣县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很少,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烟台市疟疾基本消灭后期的流行特征,为现阶段疟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烟台市1993~2008年疟疾监测、疫情与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烟台市1993~2008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0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05/10万~0.32/10万,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130例病例中,输人性病例占96.9%(126例),其中来自国内省份的86例,来自国外的40例;恶性疟17例(占13.08%)。4例本地病例分布在海阳市(2例),招远市(1例),蓬莱市1例。输入性病例中,5~9月发病的占74.60%,本地病例均在6~8月发病。1993~2008年全市合计监测“三热”病人188722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101例,阳性率为0.05%。病例均为单发,未发生输人性继发病例。[结论]烟台市疟疾疫情持续保持在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内,病例主要为输人性。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分析凌云县2001~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8年常住人口"三热"病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人口资料来源于凌云县统计局各年度统计年鉴,疫情数据来源于该县疾控中心历年疫情监测资料统计.结果 全县共血检常住人口"三热"病人36492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4例,外出回归人员195人次,外来流动人群3985人次,外出回归3例.结论 凌云县连续4年监测未检出内源性疟疾病例,疫情稳定,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外出回归和输入性疟疾病例是影响我县今后防治工作的主要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控制、消除疟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天等县1994年基本消灭疟疾后对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疟疾病例的监测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和整理该县县、乡、村1995~2008年当地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外出回归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疟疾监测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年共血检170945人份,在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人116例,疟疾病人中从海南省回来的为62.93%、缅甸为14.66%、广东省为10.35%、云南省为5.17%,为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病例。结论该县连续14年没有发现当地常住居民感染疟疾病例,疟疾病例主要来自流动人口,及东南亚国家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惠州市疟疾流行与监测情况调查分析,总结该市20052007年疟疾防治经验。评价该市在控制疟疾流行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0052007年疟疾疫情报告、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三热”病人与流动人口的监测登记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市共发生疟疾42例,未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和本地恶性疟病例。结论在疟疾基本控制期间以加强基层镜检站的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开展“三热”病人血检为主的监测工作,是控制疟疾传播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烟台市疟疾防治综合措施的实施效果,以便推动今后的疟防工作。[方法]对1951~2008年烟台市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烟台市疟疾发病率由1971年的170.41/10万降至1984年的0.43/10万。1985年全市以县为单位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的20多年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无内源性病例,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结论]烟台市疟疾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显著,达到了控制和基本消灭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00—2005年北京市流动人口菌阳肺结核控制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近6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中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管理情况及效果。方法选2000—2005年在北京市登记的流动人口痰结核菌阳性(菌阳)肺结核病例,就其药品免费治疗前(2000—2002年)及药品免费治疗后(2003—2005年)的病人发现、报告、登记和管理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2691例菌阳肺结核病例中16~35岁患者占76.1%。从事重体力务工者占42.1%。患者来自30个省市。90.6%的患者通过“因症就诊”方式发现,9%由就业前体检发现。免费药品治疗后,患者的登记病例数增加约35%,接受全程督导治疗管理(DOTS)比例提高14个百分点,治疗成功率提高13.5个百分点。结论就业前体检,是检出结核病的重要环节。流动人口中的青壮年重体力务工者,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免费药品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发现率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扩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结核病控制效果的影响,为制定东营市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营市2002-2009年扩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时期结核病控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9年,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年均就诊率为3.52‰,初诊年均查痰率为34.91%,年均涂阳检出率为24.72%,年均涂阳登记率为30.37/10万。初复治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分别为95.25%、91.00%。[结论]扩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凭祥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所采取监测措施是否适合本地防治需要,为了巩固防治成果,总结防治经验,及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血检;对确诊的疟疾病人进行根治;对病家及村组进行全民性的预防服药和用杀虫剂室内外滞留喷洒防止媒介按蚊,对接触病人的人群进行二代虫率的调查。对旧病灶点进行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对外来流动人员和本地外出回归者进行登记和血检;并做按蚊分类鉴定。[结果]全市共血检“四热”病人11018人,疟疾内源性发病率为0。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外出回归者血检1335人次,输人性疟疾病人3例,阳性率为0.22%。血清荧光抗体调查2218人次,阳性率为0.05%。经卵、成蚊分类鉴定为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分别占46.34%、20.73%、32.93%。[结论]今后继续开展疟疾监测,做好病例监测,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和本地外出回归者疟疾监测管理,同时继续做好血清IFA检测和防蚊灭蚊工作,以及广泛开展疟疾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疟疾的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有效地控制嗜人按蚊密度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措施。方法 选择自然条件、疟疾发病率、人口数基本相同的3个区。各区在控制传染源的基础上,其中一区连续两年采用2.5%溴氰菊酯(15mg/m2)浸帐灭蚊;另一区在浸帐同时对畜房、人群活动场所采用5%氯氰菊酯(25mg/m2)滞留喷洒灭蚊。各区观察病原学和昆虫学各项指标。结果 浸帐喷洒区人房、室外人帐诱、牛栏、猪栏等嗜人按蚊密度年平均分别下降100.00%、71.96%、94.01%、67.42%;单—浸帐区除室外人诱密度上升12.38%外,其他场所依次下降99.63%、18.71%、69.44%。嗜人按蚊叮人率浸帐喷洒区为0.1111,浸帐区为0.2222,对照区为1.1688。浸帐喷洒区、单一浸帐区、对照区疟疾发病率年平均分别下降73.12%、57.71%、65.71%。结论 单一浸帐和浸帐喷洒灭蚊均能降低人房内嗜人按蚊密度,后者各场所密度比前者降低的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