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TCBA)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有44例病人应用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uttingballoonangioplasty,PTCBA),观察了44例病人的一般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及过程相关因素、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44例病人中不稳定心绞痛和劳累型心绞痛占81.8%(36/44),切割球囊技术应用于支架术前预扩张占25%(13/52)、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占总例数的46.1%(24/52).前降支开口病变占前降支病变的40.6%(13/32).病变类型以B1、B2型病变为主.PTCBA术失败合并传统球囊和支架术的病例4例(4处病变),原因为切割球囊术后内膜撕裂1例、残余狭窄>30%的1例及切割球囊未通过病变的2例.2例球囊未通过的病变分别合并中度钙化、严重扭曲.总手术成功率达100%,切割技术手术成功率达90.1%(4/44),无围术期死亡、急性心梗及急诊冠脉移植术,均在术后10天内出院.平均随访(5.3±3.5)个月,随访率为95%(38/40).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复发率21.1%(8/38).复查冠脉造影率为50.5%(21/38),被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5例(冠脉造影再狭窄率23.8%).结论有选择地应用PTCBA技术替代传统球囊扩张术是安全有效的;为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10 2例冠心病患者的 116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116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4 %,结合普通小球囊预扩张后其成功率为 97%。 16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116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72个 (支架安放率 6 2 %) ,4 4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平均为 (11 6± 5 9)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1例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 1~ 2 0月 (平均 11 2月 ) ,10 (9 8%)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 12例病人复查冠脉造影 ,其中 3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5 2例冠心病患者的 63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63处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92 1%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例获得成功。 2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63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43个 (支架安放率 68 3 % ) ,2 0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 [平均为 ( 7 2±5 6) %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无严重内膜撕裂、急性闭塞、急诊冠脉架桥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6~ 12个月 ,1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患者于术后 1月出现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角支开口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7例冠心病病人行切割球囊扩张手术并随访3~6个月。结果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47例病变血管,全部成功。切割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程度(20±17)%,术终残余狭窄程度(17±12)%。1例扩张后出现明显撕裂需要安放支架。无急性闭塞而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期间无发生心脏事件。结论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角支开口病变疗效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切割球囊组 (3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关参数。观察随访 6个月内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再介入治疗。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2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15 %∶38%及 18%∶4 2 % ,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72±0 .5 2 )mm和 (1.15± 0 .5 4 )mm ,随访 3个月及随访终点时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分别为 (0 .2 6± 0 .0 5 )mm(3个月 )及 (0 .38± 0 .0 6 )mm ,同时的普通球囊组丢失值分别为 (0 .78± 0 .19)mm(3个月 )及 (0 .89± 0 .16 )mm。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狭窄效果可靠 ,安全 ,容易操作 ,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20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53.4±6.3岁)的24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18例),病变成功率为91.7%(22支).未出现死亡、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6±7.3)%降至术后的(28.5±9.4)%.术后随访1~10个月,有3例复发心绞痛,其中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6处钙化病变,有15处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管腔狭窄由术前的87%±10%减少至42%±9%,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共植入18枚国产药物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75%(15/16)。1例因血管严重扭曲,球囊扩张后出现冠状动脉夹层,植入支架失败,建议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均无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8.4±3.6)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的治疗策略在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运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的27例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患者(30处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数据、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据,并在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重大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平均年龄(66.4±9.8)岁,共计30处(100%)病变均取得了手术成功和治疗成功,患者住院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无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无紧急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无死亡。6个月的随访,无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发生,共2例患者(共2处病变)接受了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1例患者进行了重复的药物球囊扩张术,1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是治疗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但尚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及低压球囊成形术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进行治疗 ,探讨其对治疗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 2 6例共 2 8处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旋磨术 ,并辅以低压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观察其手术成功率 ,术后随访 12个月。结果 :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手术成功率为 92 8% ,管腔狭窄由术前的 88%± 9%减少至 45 %± 10 %。有 2 5处钙化病变需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88 3 % ) ,有 3处因旋磨术后残余狭窄 <3 0 %而未行补充治疗。包括补救性治疗在内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 (CRA)手术成功率为 10 0 %。术中无主要并发症发生 (包括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 ) ,有 3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 ,术后 72h内有 1例病人出现心肌酶学升高 ,符合无Q波心肌梗死。所有病人平均随访 (10 4± 7 6)个月 ,有 11例心绞痛复发或蹬车试验阳性 ,无心肌梗死和死亡病例。 5例病人行重复冠状动脉造影 ,均为再狭窄。结论 :旋磨术联合低压球囊扩张虽然可取得很高的即刻成功率 ,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再狭窄率仍然较高 ,其确切效果需临床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开口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 2例冠心病患者 5 2处开口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临床随访。结果 5 2例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98% ,切割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程度 (18.2± 17.1) % ,术终残余狭窄程度 (16 .8± 11.5 ) %。 1例对角支扩张后出现严重内膜撕裂安放支架 ,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安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置入金属裸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患者行切割球囊预扩张后置入金属裸支架,并对上述患者进行了6~8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和4年的临床随访.66例中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病变9例,前降支开口病变50例,回旋支和右冠脉动脉开口病变各为3例和4例.按照切割球囊与血管直径1∶1的原则,选择切割球囊的大小.结果66例患者中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6~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者38例,造影随访率为57.6%,其中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66例中完成4年临床随访55例,其中死亡2例,1例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癌,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2例,均由支架内严重再狭窄所致,经再次PCI治疗成功.4年间行血管重建术8例,其中再次PCI 4例,行CABG 4例,总计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6.4%(9/55).结论本研究显示切割球囊预扩张后置入金属裸支架有良好的近远期效果,未发现有晚期血栓形成致心脏事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BA)结合支架术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 89例冠心病患者主支病变应用 PTCBA预扩张后置入支架、分支病变单行 PTCBA而不置入支架 ,观察其冠脉病变特点、手术过程相关因素、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89例患者中分叉处病变位于前降支 /对角支占 71% ,回旋支 /钝圆支占 2 5 % ,右冠脉 /后降支或后侧支占 4%。对分支血管行 PTCBA后 1例因残余狭窄 >5 0 %而植入支架 ,1例因并发轻度钙化且分支成角较大切割球囊未通过 ,改用常规 PTCA球囊扩张成功。病变 PTCBA成功率达 97.8% ;无院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心包填塞及急诊冠脉搭桥术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成功的 87例术后临床随访 3~ 2 6个月 ,无死亡及 AMI等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复发率 17.2 %。复查冠脉造影 (CAG)率 5 6.3 % ,示 49处分叉病变主支支架内再狭窄率 14.3 % ,分支血管再狭窄率 18.4%。结论 :PTCBA结合支架术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及球囊扩张术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对治疗再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先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然后以4~6atm的低压力行球囊扩张,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 3例病人手术皆获成功,术中1例病人出现短暂的心率减慢未经任何处理迅速自行恢复,其他2例病人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围术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事件。其中2例病人于术后6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靶血管直径的减少与术后即刻造影结果相比小于30%。结论 冠状动脉旋磨术与球囊扩张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的和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切割球囊成形术在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比两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血管最小直径和狭窄程度、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观察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6.28±2.65)%〕明显小于对照组〔(20.08±12.56)%〕(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随访各时刻血管最小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管腔直径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老年患者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血管扩张效果明确,再狭窄率低,可作为首选的球囊扩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切割球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时治疗效果。 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配到切割球囊 (38例 )和普通球囊 (31例 )治疗组。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 ,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测定相关参数。随访 6个月时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再介入治疗。 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0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 (分别为 15 %对 38%及 18%对4 3% ,均为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 72± 0 5 2 )mm和 (1 15± 0 5 4 )mm ,而 3和 6个月后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值为 (0 2 6± 0 0 5 )mm及(0 38± 0 0 6 )mm ,普通球囊组丢失值为 (0 78± 0 19)mm及 (0 89± 0 16 )mm(均为P <0 0 0 1)。 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效果可靠、安全 ,容易操作 ,再狭窄率低 ,易于被患者接受 ,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5%),左回旋支5例(22.7%),右冠状动脉5例(22.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7%),2级13例(59.1%),3级4例(18.2%).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 TIMI血流3级21例(95.5%),2级1例(4.5%),残余狭窄为3.2±2.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旋磨术与切割球囊及常规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416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别用旋磨术、切割球囊与常规球囊进行扩张治疗,在治疗即刻及6个月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介入治疗前各组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无明显区别。(2)旋磨后即刻所获得的冠状动脉支架内最小血管直径(MLD)最大(2.67±0.55mm,P<0.05),切割球囊与常规球囊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0.65mm比2.53±0.65mm,P>0.05)。(3)6个月后旋磨治疗组的冠状动脉支架内MLD最小(1.52±0.91mm,P<0.05),切割球囊组大于常规球囊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0.74mm比1.75±0.83mm,P>0.05)。旋磨术与切割球囊及常规球囊治疗组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率分别为54.78%,38.31%及46.50%。(4)旋磨治疗组后期血管丢失量最大(P<0.05),切割球囊组明显低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结论旋磨术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即刻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仍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最佳。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应用β射线 (90 Sr/90 y)进行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对国人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自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对 5 3例患者 [男 4 9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3 2± 9 8)岁 ]5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支架直径≥ 2 5mm ,1 0mm≤病变长度≤ 30mm) ,在球囊 (1 0处病变用普通球囊 ,4 5处病变用切割球囊 )满意扩张后 ,应用Beta Cath系统 (Novoste)进行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放射源长度 4 0mm。术后 8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 ,用MEDCONViewer软件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QCA)分析。结果  5 3例患者 5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均被满意扩张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全部成功 ,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痉挛 1例 (1 8%) ,无其他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期中无死亡 ,随访≥ 8个月 33例患者中 1例 (3 0 %)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6例 (1 8 2 %)进行靶血管重建术。该 33例患者中 2 9例(87 9%) 30处病变进行了随访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率在支架段为 1 0 0 %(3/30 ) ,分析段为 2 3 3 %(7/30 )。最小管径直径术前为 (0 41± 0 2 2 )mm ,术后即刻为 (1 99± 0 42 )mm ,8个月随访时为 (1 73± 0 82 )mm ,平均病变长度为 (2 3 3± 5 4)mm。全部患者无晚期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结论 应用90 Sr  相似文献   

19.
陆士娟  Sengjue Tahk 《心脏杂志》2003,15(4):344-346,34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切割球囊及β射线 (1 66Ho)冠脉内放射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对 2 0 0 1- 0 1~2 0 0 2 - 0 3韩国亚洲大学医院心脏中心完成的 6 0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 ,全部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 ,满意扩张后使用充满液态 1 66Ho的长球囊 (30~ 40 mm )进行冠脉内放射治疗。术后随访主要临床不良事件 ,并于术后 8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 ,用 MEDCON Viewer软件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QCA)分析。结果 :6 0例患者 6 5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均被满意扩张 ,血管内放射治疗全部成功 ,无撕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 8个月 ,无 1例死亡。 5例 (8.3%)于术后 3个月出现心绞痛行靶病变血管重建术 ,其余 5 5例患者均于术后 8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 ,4例于支架内发生再狭窄 (7.3%) ,6例于支架边缘发生再狭窄 (10 .9%) ,全部患者无晚期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病变长度为 2 5 .1± 4.7mm。晚期管腔丧失为 0 .19± 0 .6 8mm。最小管腔直径术前为 0 .38± 0 .2 6 mm ,术后即刻为 2 .0 8± 0 .36 m m ,8个月随访时为 1.82± 0 .76 mm。结论 :联合应用切割球囊及β射线 (1 66Ho)冠脉内放射治疗对支架内再狭窄是有效及安全的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文观察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PTCA)方法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与支架直径相同的球囊对 32例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行支架内扩张治疗并进行半年临床疗效随访观察。结果 共治疗病变 4 1处。第一次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径分别 1 16± 0 6 1mmVS3 0 9± 0 .75mm ,第二次为 0 .94±1 0. 3mmVS3 0 6± 0 . 72mm。两次治疗后的支架内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9例半年随访见 4例 (13 8% )再次出现支架内狭窄。结论 单纯应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半年内发生的支架内再狭窄 ,方法简便、安全、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