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4例佩戴全口义齿患者满意度与义齿质量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患者对全口义齿满意度与义齿质量间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对104例佩戴全口义齿3-10个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义齿质量相关检查,包括义齿基托边缘伸展、人工牙排列、义齿稳定状况、义齿的固位、咬合关系和息止(牙合)间隙.结果 影响全口义齿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义齿基托边缘伸展、人工牙排列、咬合关系和息止(牙合)间隙.结论 患者对全口义齿外观、咀嚼能力、义齿稳固性、舒适性方面的满意度受义齿质量临床评价相关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的人工牙修复对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5例颌关系正常、无口颌系统疾病的无牙颌受试者,为每位受试者制作三副全口义齿,测定每副义齿的咀嚼效率和最大咬合力。结果 戴不同人工牙的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效率和最大咬合力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同种义齿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功能与人工牙的硬度无密切关系,而受其年龄、性别、口颌系统健康状况及义齿支持组织条件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口义齿经过一段时间的戴用,人工牙的面往往被严重磨损,咀嚼功能低下。许多患者因此要求重新制作,但是基托(尤其纯钛类)完好,弃之可惜。且新义齿在适应的过程中,往往不如旧义齿舒适。在经过长期的临床探索。采用保留旧义齿的基托部分,作人工牙的翻新技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种品牌人工牙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种品牌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修复7-8年后的磨耗及He关系变化。方法 选择103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让其自选三种品牌人工牙之一作全口义齿修复,7-8年后复查人工牙He面磨耗程度,颌位和He关系的变化,义齿固位情况及咀嚼效能的自我评价。结果 三种品牌人工牙所作全口义齿7-8年后的He磨耗,义齿固位经秩和统计分析,Ivoclar牌人工牙与ODI和Bayer两种品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DI与Baye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 优质的塑脂人工牙作全口义齿修复,能延长全口义齿发挥最佳咀嚼效能时间。  相似文献   

5.
全口义齿修复后复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复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无旧义齿可利用患者应用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原有旧义齿可以利用的患者者,将旧义齿作为个别托盘取闭口式印模,按旧义齿咬关系上架,去除旧义齿,常规完成全口义齿制作。结果首次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复诊率为75%。有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复诊率为17%。结论全口义齿修复应注意戴用后的组织疼痛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固位稳定是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全口义齿的修复仍将是本世纪口腔修复科学的重要课题。人工牙是恢复无牙颌患者咀嚼功能和美观的部分,人工牙在口腔中的位置、黯平面的水平、黯曲线的曲度将直接影响义齿的功能及口颌系统的健康。常用的人工牙的排列方法可分为传统排牙法、下颌排牙法,还有一种排牙方法为有经验的医师根据不同的口腔条件来进行具体的义齿设计,可称之为综合排牙法。何种排牙方法更有利于义齿发挥功能,维护牙列缺失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是全口义齿修复工作中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系统性比较这三种方法报道;本课题组已经对三种排牙方法形成的全口义齿的[牙合]平面的水平以及人工牙在口腔中的位置进行了比较,本文将对三种全口义齿纵[牙合]曲线的曲度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这几种排牙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排牙方法对全口义齿修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的排牙方法对无牙颌患者满意度和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上颌排牙法、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为10例无牙颌患者分别制作3副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测试无牙颌患者对3种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及咀嚼次数,比较三种排牙方法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结果 无牙颌患者在戴用3个月后对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均好于上颌排牙法义齿.本实验3组全口义齿中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全口义齿的咀嚼次数和咀嚼效能无显著差异,但均好于上颌排牙法义齿.结论 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的全口义齿排列的人工牙有利于无牙颌患者在咀嚼过程中稳定地使用义齿,提高咀嚼效能,而且无牙颌患者对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的全口义齿也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全口义齿牙尖斜度与咀嚼效能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与义齿咀嚼效能及义齿稳定性的关系,为义齿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对全口义齿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与咀嚼效能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选用同一品牌、同一规格3种牙尖斜度(0°、12°、33°)的人工牙后牙,用蘸印泥压印法统计各类人工牙的(牙合)面接触面积,并通过数学方法分析人工牙的(牙合)面接触面积与义齿咀嚼效能间的关系.结果牙尖斜度大者,咬切食物的分力大,但义齿受到的侧向分力也大;(牙合)面接触面积的大小顺序为33°牙<12°牙<0°牙,义齿行使功能时,人工牙的压强大小与(牙合)面接触面积成反比.结论使用牙尖斜度大的人工牙咀嚼效能高,但不利于义齿的稳定;牙尖斜度小的人工牙咀嚼效能低,但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充分利用旧义齿信息在老人全口义齿再修复疑难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2例戴用旧义齿10年以上的老年无牙颌患者,按照旧义齿使用年限分两组,实验组:旧义齿使用15年以上66例,利用超硬石膏翻制重衬后的旧义齿组织面模型,利用聚醚橡胶翻制修整后的旧义齿蜡型,将蜡型放在石膏模型上按照咬合关系上牙合架,再制作新义齿;对照组:旧义齿使用10~15年66例,按照常规方法制作新义齿。结果:与常规方法比较,充分利用旧义齿信息制作的全口义齿患者适应较快,满意度高。戴用新义齿后3 d,分别做咀嚼效率、舒适度满意度调查,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周做总体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全口义齿再修复的疑难病例,需要充分利用旧义齿信息制作新义齿才能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牙槽嵴低平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是临床上常见又困难的病例。低平的牙槽嵴因表面黏膜薄弱,易产生压痛,而且固位不良、义齿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修复的效果。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在义齿制作时,常采用传统的非解剖式人工牙,义齿在功能运动时所受侧向力减少,有益于义齿稳定,但因为无牙尖斜度,咀嚼效率较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应用改良殆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希望提高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全口义齿的人工牙排列完成后,只能依据排牙的原则和方法用平面板去校对每只牙在平面板上的接触情况,两侧同位牙的协调及义齿与牙槽脊的关系只能借用肉眼判断之,这种判断对比较有经验者还可以.对初学者来说则不然,我们在技工制作过程中自制平面板,为全口义齿的排列和(牙合)平面的测试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开发一套计算机辅助全口义齿设计 (computeraidedcompletedenturedesign ,CACDD)系统。方法 经过对无牙颌模型、人工牙及具有正中关系位的上下托的三维 (3D)测量、数据处理与建模等环节后 ,根据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列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排牙。运用仿射和投影变换技术调整牙关系。结果 ①生成了具有正中关系位的上、下颌虚拟基托 ,其数学模型为双 3次B样条曲面。②实现了全口义齿人工牙的计算机辅助排列和全口义齿的 3D显示。结论 该系统为计算机辅助全口义齿设计和教学提供了可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是口腔修复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修复方法。自80年代以来,其方法已经得到长足进步,尤其在固定义齿修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最开始仅能制作嵌体、贴面,到已可完成单冠、嵌体冠和固定桥修复。在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及赝复体修复方面虽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数研究仍在数据采集分析的探索阶段,与实际应用尚有很大的距离。“机器人辅助全口义齿排牙系统的初步研究”编制了专家排牙、全牙列模拟显示以及机器人排牙控制程序,利用CRS-4506自由度机器人实现取物体于任意位置和姿态,研制可调式排牙器,初步建立了全口义齿的机器人辅助人工牙列制作系统并为1例患者试制人工牙,首次实现了机器人辅助人工牙排列。在计算机辅助全口义齿制作方面作了有意义的尝试,从基础理论研究向临床实验迈进了一大步,其设计思路与技术路线将对计算机辅助全口义齿制作起到促进作用,是一项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上颌全口义齿基托多因素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腭穹隆形状时,人工牙排列位置、牙尖斜度对上颌全口义齿基托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为上颌全口义齿修复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研究在不同腭穹隆形状时,人工牙排列位置、牙尖斜度对上颌全口义齿基托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各种载荷条件(三种腭穹隆形状、五种人工牙排列位置)下,随着牙尖斜度的增加,基托的应力增大。后牙颊向偏离牙槽嵴顶,前牙唇向偏离牙槽嵴时,基托应力集中区的强度均发生变化。三种腭穹隆形状时,基托应力集中强度依次为:腭穹隆低平、腭穹隆适中、高腭穹隆。结论:牙尖斜度、腭穹隆形状和人工牙的排列位置对上颌全口义齿基托的应力集中状况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提示临床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应考虑患者腭穹隆形状,选择适当牙尖斜度的人工牙,特别是腭穹隆低平患者。  相似文献   

15.
薛强  柳麟翔  唐丽琴  陈键 《口腔医学》2013,(12):834-837
目的半解剖式(20°)人工牙及非解剖式(0°)人工牙全口义齿为修复上、下牙列缺失的常见方法。分析戴用上述两类全口义齿咀嚼功能的表现及差异。方法选取平均年龄68.7岁的无牙颌患者7例,设计同一基托、不同人工后牙牙尖斜度(20°、0°)总义齿,于戴义齿当天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并对患者戴用总义齿后颞肌前束(TA)、咬肌(MM)不同状态下肌电表现进行描记。结果戴用20°人工牙总义齿咀嚼效率较0°组高(P<0.05)。戴用0°人工牙总义齿咀嚼花生时肌电活动较20°组高(P<0.05)。咀嚼效率和TA、MM肌电活动成正比。结论戴用20°人工牙总义齿咀嚼一定硬度食物时较0°组可获得较好的咀嚼效率且咀嚼肌更为省力。  相似文献   

16.
许卫星 《口腔医学》2008,28(1):21-22,27
目的评价用旧的全口义齿制取新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牙列缺失患者,利用其旧义齿,重新恢复垂直距离及正中关系后,采用闭口式制取全口义齿的功能性印模。参照旧义齿的颌型和牙齿排列情况排牙,尽可能恢复患者的面形。随访1~3年,观察患者的使用效果。结果新义齿戴用后异物感小,固位力强,咀嚼效率高,比较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结论用旧义齿取功能性印模制取全口义齿是一种见效快、效果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统计353例全口义齿从戴入到替换期间进行的义齿重衬、基托修理和人工牙脱落等方面.对全口义齿的戴用时间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所有义齿都由雷根斯堡大学医疗中心修复科在职员工根据标准治疗方案于1984—2009年制作.并统一经过检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组1中94位患者的上下颌均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组2中165人只进行了单颌的总义齿修复。结果:组1的下颌总义齿中位存留时间为158年,上颌总义齿的中位存留时间为194年。上颌义齿往往需要重衬。上颌义齿的5年免修理率为697%.下颌义齿的5年免修理率为805‘Yo。组1义齿基托折裂率为58%.而对于组2中只有下颌义齿的患者来说.基托折裂率较高,中位数为152%。人工牙脱落的发生率较少.组1为5.8%,组2为109%。在最初的5年中,组1中95%的义齿和组2中90‰的义齿都没有发生人工牙脱落。结论:全口义齿长时间的使用需要大量的维护和修理。对戴用单颌总义齿的患者应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Zhong Q  Chen S  Wu XY  Li GQ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20-423
目的:对比分析无牙患者对传统非解剖型人工牙与改良长正中型人工牙制作的全口义齿满意度和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非解剖型和改良长正中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在戴用义齿1个月和3个月后,测试无牙患者对2种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比较2种型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不同型全口义齿在美观、语音、舒适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长正中型组的咀嚼功能显著优于非解剖型组。结论:对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患者,应用改良长正中型有利于患者在咀嚼过程中稳定使用义齿,提高咀嚼效能,且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人工牙列在颌弓上位置准确是满足全口义齿修复原则的基础.在无牙颌患者的上下颌模型上采用定点、定线来确定人工牙排列位置的方法,可重复性高、操作性强,能指导技师在全口义齿制作中相对恒定人工牙排列在颌弓上的位置,优于传统排牙法.  相似文献   

20.
新的总义齿固位装置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燕珍  张凯  陈蕊然 《口腔医学》2000,20(3):148-149
制作一副全口义齿最重要的问题是固位。只有固位良好的义齿才能发挥咀嚼、语言功能 ,并达到最佳之效能。本文所作的新的总义齿固位装置 ,大大地提高了义齿的固位效果。适 应 症1 解剖条件差 ,牙槽嵴变低变窄、凹陷、呈刀刃状、舌体过大估计要出现固位困难的患者。2 易脱位经多次修改不能使用的旧义齿。3 心理顾虑大的患者。材 料 与 方 法1 材料 : 镍基合金 ,钴铬合金 ,天津铸造系列设备。2 方法 :2 1 新的义齿 :( 1)常规全口义齿排牙 ,77不排 ,试戴蜡型后加蜡。( 2 )半球形固位装置制作 : 在 77人工牙部位 ,作半球形固位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