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淀粉样β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保护作用。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设计:随机设计。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完成。方法:P12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在96孔板每孔中接种100μL细胞悬液,在胶原被覆的25cm2培养瓶中接种5mL细胞悬液,培养24h后,分别加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培养24h,再加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25~35(0.01μmol/L、2μmol/L、20μmol/L)培养24h。将收获好的96孔板以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存活率。收获25cm2培养瓶中的PC12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奥氮平对PC12细胞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存活率的测定,PC12细胞中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细胞存活率比较: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从75%降低到35%;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提高。②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Bax表达的影响:0.01μmol/L,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增加,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使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减低。③奥氮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0.001μmol/L、0.01μmol/L淀粉样β蛋白处理的PC12无变化,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对PC12细胞表达亦无影响;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表达增高,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升高。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25~35能够诱发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高表达。②奥氮平具有降低其表达,提高PC12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银杏提取物对淀粉样β蛋白致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提取物对淀粉样β蛋白(Aβ)致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分析法研究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测定。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Aβ浓度的加大,PC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同时给予Aβ及不同剂量的银杏提取物,可明显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银杏提取物可减少Aβ所致的细胞凋亡,Aβ组细胞凋亡率为63%,高于银杏组21%(x^2=36.2069,P=0.0000)。结论:银杏提取物可抑制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特异性清除羟自由基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0.25的胎牛血清的DMEM维持液培养。②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加入依达拉奉20μmol/L预处理12h,然后加入淀粉样β蛋白25~35 30μmol/L继续孵育24h。③淀粉样B蛋白25~35干预组:淀粉样β蛋白25~35 30μmol/L孵育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的浓度。结果:①3组细胞生存率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00.0&;#177;5.7)%,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高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86.4&;#177;17.7炀,(42.5&;#177;9.4)%,P〈0.001]。②3组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比较:正常对照组为(0.35&;#177;0.09)μmol/g,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0.41&;#177;0.12),(0.81&;#177;0.17)μmol/g,P〈0.01]。③3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2.21&;#177;3.26)mg/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14.65&;#177;4.25),(26.57&;#177;5,18)mg/L,P〈0.01]。④丙二醛浓度:正常对照组为(4.11&;#177;0.98)μmol/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4.92&;#177;1.30),(7.58&;#177;1.01)μmol/L,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少淀粉样β蛋白25~35对PC12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脂氧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特异性清除羟自由基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0.25的胎牛血清的DMEM维持液培养。②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加入依达拉奉20μmol/L预处理12h,然后加入淀粉样β蛋白25~3530μmol/L继续孵育24h。③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淀粉样β蛋白25~3530μmol/L孵育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的浓度。结果:①3组细胞生存率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00.0±5.7)%,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高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86.4±17.7)%,(42.5±9.4)%,P<0.001]。②3组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比较:正常对照组为(0.35±0.09)μmol/g,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0.41±0.12),(0.81±0.17)μmol/g,P<0.01]。③3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2.21±3.26)mg/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14.65±4.25),(26.57±5.18)mg/L,P<0.01]。④丙二醛浓度:正常对照组为(4.11±0.98)μmol/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4.92±1.30),(7.58±1.01)μmol/L,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少淀粉样β蛋白25~35对PC12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脂氧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杏提取物对淀粉样β蛋白致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提取物对淀粉样β蛋白(Aβ)致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分析法研究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测定。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Aβ浓度的加大,PC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同时给予Aβ及不同剂量的银杏提取物,可明显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银杏提取物可减少Aβ所致的细胞凋亡,Aβ组细胞凋亡率为63%,高于银杏组21%(χ2=36.2069,P=0.0000)。结论:银杏提取物可抑制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对Aβ25-35蛋白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观察不同剂量Aβ25-35蛋白对PC12细胞的影响以及多奈哌齐对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C12细胞对于Aβ25-35造成的损伤和凋亡呈剂量依赖型,凋亡百分率增加(71.3%,9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t=13.89,P<0.001);提前给予多奈哌齐保护的PC12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52.0%),细胞增殖活性较前提高(t=12.77,P<0.001)。结论:多奈哌齐明显减少Aβ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对Aβ25-35蛋白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观察不同剂量Aβ25~35蛋白对PC12细胞的影响以及多奈哌齐对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C12细胞对于Aβ25—35造成的损伤和凋亡呈剂量依赖型,凋亡百分率增加(71.3%,9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t=13.89,P&;lt;0.001);提前给予多奈哌齐保护的PC12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52.0%),细胞增殖活性较前提高(t=12.77,P&;lt;0.001)。结论:多奈哌齐明显减少Aβ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水杨酸钠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1在武汉大学完成。选择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为观察对象,将PC12细胞培育于培养板,无血清同步化后随机分组。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低浓度(0.3125,0.625mmol/L).高浓度(1.25,2.5,5mmol/L)]处理72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内NF—κB
的含量。结果:水杨酸钠为1.25-5mmol/L时显著减少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1);并引起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体积明显缩小、变圆,部分细胞从贴壁状态变为悬浮状态,折光性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随着水杨酸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较低浓度水杨酸钠(0.3125,0.625mmoL/L)处理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升高不明显(P〉0.05)。高浓度水杨酸钠(1.25,2.5,5mmol/L)处理组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峰,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水杨酸钠作用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中NF-κB
BP6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高浓度的水杨酸钠可以体外诱导PC12细胞凋亡;水杨酸钠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PC12细胞内的NF-κB
B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杨酸钠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1在武汉大学完成。选择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为观察对象,将PC12细胞培育于培养板,无血清同步化后随机分组。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低浓度(0.3125,0.625mmol/L),高浓度(1.25,2.5,5mmol/L)]处理72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胞内NF-κB的含量。结果:水杨酸钠为1.25~5mmol/L时显著减少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1);并引起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体积明显缩小、变圆,部分细胞从贴壁状态变为悬浮状态,折光性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随着水杨酸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较低浓度水杨酸钠(0.3125,0.625mmol/L)处理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升高不明显(P>0.05)。高浓度水杨酸钠(1.25,2.5,5mmol/L)处理组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峰,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水杨酸钠作用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高浓度的水杨酸钠可以体外诱导PC12细胞凋亡;水杨酸钠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PC12细胞内的NF-κB含量。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谷氨酸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对胰岛素的间接和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也有较多的研究,然而对谷氨酸损伤模型的胰岛素保护作用及机制尚缺乏有意义的探讨。目的:明确胰岛素对于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有无保护作用及初步探讨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对照实验研究。单位:浙江医院神经科和中山大学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中山附属第三医院实验室及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PC12细胞来自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方法:用0.5mmol/L谷氨酸作用PC12细胞20min制成谷氨酸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胰岛素保护,24h后分别进行MTT实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检测PKB/Akt蛋白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细胞的活力。②DNA的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③各实验组PKB/Akt蛋白表达结果。结果:胰岛素50mu/L,100mu/L,200mu/L,400mU/L的A值分别是0.214&;#177;0.062,0.234&;#177;0.067,0.260&;#177;0.076,0.265&;#177;0.069,而单纯谷氨酸组的A值为0.201&;#177;0.079,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50mU/L,100mU/L胰岛素组与谷氨酸组比较无差异(P&;gt;0.05),200mU/L,400mU/L胰岛素组与单纯谷氨酸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t=-2398,-2.716,P&;lt;0.05);400mU/L胰岛素组DNA电泳中未见“DNA Ladder”;发现胰岛素可以促进PKB/Akt蛋白表达。结论:胰岛素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且胰岛素有抗凋亡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胰岛素促进PKB/Ak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对D-半乳糖与Aβ25~35诱导脑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对β淀粉样蛋白、6-羟多巴和氧化性物质诱致海马神经细胞的神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临床初试表明其对老年性痴呆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减退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仍是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茶多酚干预D-半乳糖与Aβ25~35诱致小鼠脑神经细胞凋亡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暨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完成。选用90只2月龄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6~28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茶多酚(浙江东方茶业科技公司,批号:20040203);D-半乳糖(上海试剂二厂,批号:20030708);Aβ25~35(Sigma,批号:13/01/2004);维生素E(上海信谊药厂,批号:20030708)。方法:实验干预:按体质量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n=17),模型组(n=16),维生素E组(n=16),茶多酚低剂量组(n=13),茶多酚中剂量组(n=14)、茶多酚高剂量组(n=14)。除假手术组外,小鼠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d),连续给药至第12周,并在第7周时,于侧脑室缓慢注射4nmolAβ25~35。假手术组小鼠侧脑室内注射等容积的人工脑脊液。各组药物处理于造模后第1周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维生素E组给予100mg/kg维生素E,茶多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250,625mg/kg,给药方式均为灌胃,容量均为10mL/kg,连续给药12周。实验评估:给药后各组分别采用LW-Ⅱ型水迷宫仪测定小鼠学习记忆情况;分别取动物脑、肝脏组织和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Fura-2/AM负载法测定小鼠红细胞内和脑神经元细胞浆钙离子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脑神经细胞凋亡。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学习记忆情况。②血清、肝脏和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③各组红细胞内和脑神经元细胞浆内钙离子水平变化。④小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纳入大鼠9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药物处理12周后,茶多酚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的小鼠游出迷宫时间短于模型组,进入迷宫盲端的错误次数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茶多酚中、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模型组有所增高,茶多酚高剂量组丙二醛含量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茶多酚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红细胞内和脑神经元细胞浆钙离子浓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④茶多酚各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具有抑制D-半乳糖与Aβ25~35诱致脑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并明显改善摸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提高全身性抗氧化能力,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核酸、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分为三组:依达拉奉保护组(依达拉奉20μmol/L,Aβ25-35 30 μmol/L)、Aβ25-35干预组(Aβ25-35 30 μmol/L)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慧星法测定DNA单链损伤;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含量;比色法测定羟自由基(.OH)并计算,OH清除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干预组细胞生存率降低。DNA单链损伤明显加重,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升高(P均〈0.001)。依达拉奉保护组与Aβ25-35干预组相比,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DNA单链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减低(P〈0.001或P〈0.01),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依达拉奉对.OH的有效清除率可高达79.98%。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清除.OH来减轻DNA损伤。并能减少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多种对退变胆碱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因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希望.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Aβ1~40损伤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1/10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体质量150 g左右的SD大鼠,雌雄不拘.方法:在体外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收集其培养上清,实验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在细胞培养体系中不加入任何药物和上清液.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组:细胞接种后24 h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30,60,120 已μL,并用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RPMI 1640将终体积补足至300 μL,使其上清液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40%.③Aβ1~40损伤组:以10 mg/LAβ1~40刺激PC12细胞,终浓度为5,10,20 mg/L:换用1640培养24 h后,收集受损PC12上清培养液.④联合培养组:以10 mg/L Aβ1~40刺激PC12细胞过夜(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除去培养上清,换用1640培养24 h后,收集受损PC12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分别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30,60,120 μL,各组细胞给药后24 h和48 h进行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鉴定.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2~5 d为生长潜伏期,细胞增殖较慢,细胞数变化不明显.6~12 d为细胞快速增殖期,排列有一定方向性,呈旋涡样生长.培养15~18 d,细胞出现80%~90%的融合,克隆间出现重叠.胰酶消化传代的细胞于12 h内完全贴壁、伸展并重新变为长梭形,生长迅速,7~10 d达到完全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的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D45表达为阴性,证明其为非造血类细胞;CD44表达阳性.②Aβ1~40的终浓度为5,10,20 mg/L孵育24,48 h后,细胞活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1),且随着Aβ1-40质量浓度的增大,活力降低越明显.与Aβ1-40 mg/L孵育24,48 h组相比,联合培养组细胞活力上升,且相邻剂量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作用24,48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组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没有变化.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Aβ1-40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的强弱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川芎嗪预处理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克隆化细胞株PC12细胞后二甲酰胺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川芎嗪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川芎嗪预处理PC12细胞后,制备二甲酰胺细胞损伤模型,通过CCK-8法活细胞检测、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细胞凋亡发生机制.结果 川芎嗪预处理后,PC12细胞的存活数提高,细胞未见大量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形成,总体凋亡率降低,caspase 3 、caspase 9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Bax/Bcl-2比值降低.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后可以降低二甲酰胺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加入神经毒性较强的淀粉样β蛋白25~35多肽片断诱导神经元表达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变化,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妊娠18d昆明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分离胚脑皮质,制成单细胞悬液,在有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神经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后,第4天实验组加入4μL淀粉样β蛋白25~35(2g/L)继续培养,对照组加入4μL生理盐水,在第7天行免疫荧光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相关蛋白A和B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加入淀粉样β蛋白25~35继续培养3d后,神经元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A和B1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内分别出现蓝色颗粒(FITC荧光素标记二抗)和红色颗粒(Cy3荧光素标记二抗),即细胞周期相关蛋白A、细胞周期相关蛋白B1在神经元内呈阳性表达。对照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A和B1在神经元内呈阴性表达。结论:在体外神经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淀粉样β蛋白25~35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A和B1在神经元内异常表达,提示淀粉样β蛋白的毒性机制中有细胞周期机制或部分机制的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17.
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bilobalide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Although 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EGb 761, a standard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was effective in mild-to-moderate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bilobalide, the main constituent of the nonflavone fraction of EGb 761, 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 was studied. Exposure of cells to xanthine (100 microM)/xanthine oxidase (150 mU/ml) (ROS producer) resulted in a characteristic DNA fragmentation and an increase in the apoptosis rate. When p53, c-Myc, Bcl-2, Bcl-x(L), and Bax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activities of caspase-1- and caspase-3-like protease determined with Ac-YVAD-AMC or Ac-DEVD-AMC as substrates, the profile of ROS-induced changes in these apoptosis regulatory and effector proteins suggests that elevation of c-Myc, p53, and Bax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3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optosis.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ROS and bilobalide (25-100 microM) simultaneously, a dose-dependent reduction in the apoptotic rate was found.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with positive staining for c-Myc and p53 decreased from 27.8 and 50.1% to 16.7 and 23.2%, respectively, when bilobalide (25 microM) was present. Bilobalide also reduced ROS-induced elevation of Bax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3 effectively. Our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direct evidence that bilobalide can protect neuron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Bilobalide may block the apoptosi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n attenuate the elevation of c-Myc, p53, and Bax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3 in cel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