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经常睡眠不足、吸烟饮酒过量、性生活不节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使人出现黑眼圈,黑眼圈不但是我们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一个标志,而且也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胃炎慢性胃炎患者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炎反复发作,黑眼圈也会加重。因此,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除了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从胃镜问世以来,对消化系统的疾病诊断治疗前进了一大步,尤其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更有了新的突破。一般认为慢性胃炎通过胃镜检查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糜烂性胃炎等。几年来我们根据西医辨病和中医辩证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类。慢性胃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口苦等,约半数患者有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部分患者还伴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少数可伴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分类、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会不会发展为胃癌?这是大多数病人所关心的问题.目前公认慢性胃炎的发展,初始为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如炎症长期不能控制,则可引起腺体破坏或肠化,逐渐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此过程长短不一.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等均为胃上皮黏膜的一组连续性病变,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发生率较高,5.7%的年龄≥50岁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慢性萎缩性或者非萎缩性胃炎[1],不仅导致患者出现长期反复的胃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疾病长期的发展可导致胃黏膜原位癌的发生,临床预后不佳。研究虽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观察的54例肝炎均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订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4例。慢性胃炎的诊断均系纤维胃镜检查证实,15例为萎缩性胃炎,39例为浅表性胃炎。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5例萎缩性胃炎均系慢性肝炎(9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浅表型胃炎见于各型肝炎;住院过程中因返酸、上腹痛而检查者14例,占23.3%;肝炎好转,肝功正常而纳差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不能消失者40例,占76.7%。结论 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慢性胃炎可见于各型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见于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胃黏膜的炎性病变。急性胃炎治疗不当可转变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复发作。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疼痛及消化不良等。少数患者伴有消瘦、乏力、贫血。本病临床常见,其发病率占各种胃病之首。少量人群胃镜普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者发病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8.
虚寒胃痛冲剂治疗慢性胃炎105例体会梁强,唐敏,檀萍(大连长白山制药有限公司大连116100)慢性胃炎根据胃粘膜的组织学改变,临床上可分为四大类:一、慢性浅表性胃炎;二、慢性萎缩性胃炎;三、慢性肥厚性胃炎;四、慢性糜烂性胃炎。由于临床表现不同,必须靠...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现代医学的胃镜及病理学诊断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区别。但是各型慢性胃炎均有较长病史及反复发作的共同特点。浅表性胃炎常见脘腹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泛恶、食后或空腹作胀;萎缩性胃炎常见倦怠乏力、消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慢性胃炎的诊疗经验,以便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参考。方法结合笔者自己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探析慢性胃炎的诊疗。结果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萎缩性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结论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应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及胃异型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南云  张泰和 《江苏医药》1994,20(7):350-352
对102例胃癌及35例胃异型增生的活检标本进行了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分别为52.94%、62.86%,与对照组22.0%比较,P<0.01。癌旁活动性胃炎的HP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P<0.01。萎缩性胃炎HP检出率高于浅表性胃炎,0.01<P<0.05。结果表明,HP的阳性率与癌旁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密切相关,推论HP对慢性胃炎的发展起加速作用。因此,控制HP感染对阻断和延长慢性胃炎癌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禹 《家庭医药》2006,(9):42-42
我的名字叫“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家族中的一员。和我同名异姓的兄弟很多,如急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腐蚀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等。我们胃炎兄弟的身世、性格和脾气(指发病机理和症状特点等)虽不相同,但家全住  相似文献   

13.
卓越  何敏  罗蘋 《贵州医药》2006,30(12):1119-1119
慢性胃炎指的是胃粘膜慢性炎症,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部分患者可在后期出现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以浅表性及萎缩性最常见。引起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囚为Hp感染,其余则与长期摄食粗糙或刺激性食物、药物、十二指肠液返流等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烧心、返酸、钝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可伴有便血或呕血,治疗上常规多以抑酸、抗Hp、促胃动力剂及保护胃粘膜等。近年来发现抗抑郁药对缓解病人症状、病情恢复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54-54
因饮食不规律遗成的胃炎、胃溃疡一向是成年人的常见病,但现在也成为孩子长期腹痛的主要病因。福州儿童医院最近公布了5年来对5~16岁的414名长期腹痛孩子的临床检查分析结果:患有慢性胃炎者超过95%,5~8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据介绍,这些孩子全部来自该医院儿内科门诊和病房,有长期间歇性腹痛症状,常规检查找不出病因,  相似文献   

15.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分类法中的一个名称。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我国习惯采用通过胃镜肉眼直观判断和钳取胃粘膜作病理检查两者相结合为依据的分类法,此法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其病理特点,前者主要表现为胃粘膜表层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后者则为胃粘膜的  相似文献   

16.
疣状胃炎又称隆起糜烂型胃炎、痘疹性胃炎,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其归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伴发表现。其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将我院1998年-2002年检出的128例疣状胃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的病因十分复杂,过去一向认为该病因是食物或药物对胃粘膜的长期慢性刺激。慢性酒精中毒等。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免疫学、病理学、细菌学方面对本病因及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慢性胃炎与自体免疫有关近年来科学家们认为 A 型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自体免疫有关。此类病人的血中可找到抗壁细胞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陶嘉讠永,邵云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萎缩性胃炎;相关生物学效应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现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胃...  相似文献   

19.
杨善峰  严波 《安徽医药》2014,18(4):761-763
疣状胃炎(varioliform gastritis,VG),即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发病机制特殊,某些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相关研究提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胆汁反流、过敏、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而T淋巴细胞亚群在疣状胃炎的发生过程中所起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亦较少,该文就T淋巴细胞亚群在疣状胃炎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19-220
<正>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阐明,可能与饮酒、吸烟、药物刺激、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发病明确相关,通常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