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下冲击伤处理原则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犬水下冲击伤的处理原则。方法 成年杂种犬61只,200、500、1000gTNT水下爆炸致水下冲击伤,观察伤后6小时内动物存活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本组动物存活38只,死亡23只,死亡率37.7%。形态学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胃肠道浆膜和黏膜下出血,高冲量时可引起胃肠道穿孔和肝脾破裂。轻度和中度伤动物除一过性体温降低外,临床未见明显改变,而重度以上损伤的动物可见呼吸加快、体温下降或不回升、心动过缓、口鼻流血性泡沫样液体、PaO2下降、PaCO2升高等,以极重度伤更为明显。结论 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复温,容量复苏,维护心肺功能,防治呼吸功能不全、空气栓塞、DIC等并发症是水下冲击伤救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可行性和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研制水下冲击伤的防护服奠定基础。方法 5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防护组,分别将动物成对置于离爆心5.00、7.50、8.75、10.00、12.50、15.00、17.50m处,用200gTNT炸药球进行水下爆炸,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水下冲击波的物理参数。观察伤后6h动物的存活情况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自行研制的防护装置对水下冲击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尤以对水下冲击伤的靶器官肺和胃肠道最为明显,使用防护装置后其总伤情降低了2~3级。结论 防护装置可大大减轻水下冲击伤的伤情。  相似文献   

3.
水下冲击伤后肺与血气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水下冲击伤后肺损伤程度及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与动物伤情的关系。方法 38只成年犬,用TNT炸药致不同程度的水下冲击伤,现场死亡动物和存活动物分别于死后即刻和伤后6h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利用便携式手持血气分析仪测定伤前、伤后30min和6h的动脉血气。结果 水下冲击伤肺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肺水肿;冲击波正向冲量与肺损伤程度和动物死亡密切相关;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可反映肺损伤程度。结论 严重的肺损伤导致的低氧血症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传播速度及物理参数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对比研究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和物理参数。方法 分别用200、500和l000gTNT进行水下和空气中爆炸,用美国PCB公司生产的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分析冲击波的传播速度、超压峰值、正向持续时间和冲量。结果 水下冲击波传播速度快、峰值压力高、冲量较大,但持续时间短,同空气冲击波相比,传播速度为空气冲击波的3.70~4.30倍,超压峰值为227.15~247.86倍,冲量为8.48~11.80倍。结论 水下冲击波较空气冲击波传播速度快,峰值压力高,冲量大,这对评价水下冲击伤伤情和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氧条件对急性分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MDA通道开放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运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吸附式方法记录NMDA通道的单通道电流 ;结果 :在缺氧条件下 ,NMDA通道的开放增大 ,开放时间常数τ1、τ2分别由( 0 .3 2± 0 .1 3 )ms、( 3 .46± 0 .2 6)ms变为 ( 0 .89± 0 .2 2 )ms、( 8.5 4± 0 .72 )ms,关闭时间常数τ1、τ2分别由 ( 1 7.3 3± 3 .2 0 )ms、( 1 67.46± 1 8.90 )ms变为 ( 4.2 4± 2 .1 0 )ms、( 2 0 .5 0± 4.1 2 )ms;平均开放概率由 0 .1 1± 0 .0 7变为 0 .5 6± 0 .2 5 ;结论 :缺氧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 ,促进NMDA通道开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后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成年杂种犬29只,布放于离爆心10.36~15.25m处,分别用968、1 019、1 020g TNT水下3m爆炸,水中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伤后肺的大体形态学改变以及光镜和电镜下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肺损伤的发生率达93.1%,大体形态学改变主要为肺出血、肺淤血和肺水肿;光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常可见脱落的变性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等特点.结论 严重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可能为动物水下冲击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下冲击伤损伤特点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初步探讨水下冲击伤的损伤特点。方法 成年杂种犬20只,布放于离爆心5.00-17.50m处,0.5kg TNT水下3m爆炸,水中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伤后6h犬的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犬的死亡率为25%(5/20),大体形态学改变主要为肺出血、肺水肿及肠管浆膜和黏膜下出血,少数犬有胰腺出血和心内膜下出血。结论 水下冲击伤具有死亡率高、肺损伤严重、肠管损伤发生率较高及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和体表很少发生损伤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 :测量 15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31 4岁 )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 ,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 ,编码速率 2 0cm/s。测量相应层面导水管截面积 ,计算相应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量 ,并研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CSF流动改变情况。结果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 ,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 ,收缩期平均向下峰流速和舒张期平均向上峰流速分别为 12 6 7± 3 5 8mm/s和 11 5 8± 3 96mm/s,平均向下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1 311± 0 74 0ml/min(0 0 18± 0 0 12ml/心动周期 )和 1 0 6 8± 0 5 6 8ml/min(0 0 14± 0 0 0 9ml/心动周期 ) ,平均净流量为 0 2 6 0± 0 2 4 9ml/min(0 0 0 4± 0 0 0 4ml/心动周期 ) ;脑脊液向下流动平均最大峰速发生在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后平均 1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5 7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向上最大峰流速出现在心动周期的 87%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6 86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而逆向流动发生在R波后平均 4 4 %~ 5 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343~ 4 5 7ms,平均心动周期85 7ms)。结论 :磁共振相位对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下冲击伤后血糖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肺损伤的关联分析。方法成年杂种犬29只,分为3组,分别垂直于水面布放于离爆心10.36m(A组,12只)、12.79m(B组,12只)和15.25m(C组,15只)处。爆心置TNT炸药,于水下3m爆炸。分别检测各组别犬伤前、伤后1、4、24小时等时相点血糖水平,同时观察动物肺损伤情况,利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水下冲击伤后各组别、各时相点血糖水平变化显著,多集中于伤后1小时;伤后1小时血糖水平与肺伤情有一定关联性。结论水下冲击伤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值得特别关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测肺伤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动物水下冲击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犬水下冲击伤后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水肿,光镜下可见肺出血、淤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可见少量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肿胀。结论:严重的肺出血、水肿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肠道损伤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常规武器不断改进和一些新型爆炸性武器的应用,冲击伤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常见伤类,水下冲击伤则是岛礁作战和登陆作战时的常见战伤。由于水的物理特性以及水下环境压力与常压空气明显不同,水下冲击波的致伤效应与伤情特点也明显不同于常压条件下的空气冲击波致伤。3年来,我们已分别在水下冲击波致伤特点、量效关系、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水下冲击伤诊断、救治以及防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下冲击伤伤情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成年杂种犬19只,布放于离爆心10.36、12.79、15.25m,1.019kg和1.020kg TNT水下3m爆炸,PCB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现场至伤后20~28小时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犬死亡率为31.58%(6/19).形态学观察发现肺损伤发生率最高(10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其次为肠道损伤(26.32%),主要表现为浆膜下出血,浆肌层撕裂和浆膜下血肿;部分可见肝脾轻微的包膜下出血和血肿.1例出现膀胱浆膜和黏膜下出血,体表未见损伤.结论 水下冲击伤具有死亡率高,肺损伤发生率高、肠道损伤发生率较高、肝脾等实质脏器损伤轻微,胆囊、膀胱等含液脏器和体表很少发生损伤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爆炸冲击伤是爆炸后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机体,因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各种损伤,属原发性爆炸伤。爆炸冲击伤表现外轻内重,多发伤、复合伤多见,脏器挫伤重,伤情发展迅速,诊断难度大。本文详细介绍了爆炸伤的分类及爆炸冲击伤的致伤机制,肺、胃肠道和耳爆炸冲击伤的临床表现,X线片、CT和超声检查,动脉血气以及耳镜及电耳镜、听功能和前庭功能等检查手段,并阐述了常见爆炸冲击伤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4.
水雷爆炸对舰船上动物冲击损伤的试验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距离水雷爆炸引起的舰船冲击运动对舰船上动物的冲击损伤特点,并评估其舰员损伤的可能性,方法:以一艘水面舰艇为水上靶目标,进行水平爆炸距离分别为100,50,20米的3次水雷爆炸试验,每次爆炸后以大体解剖,病理切片和X线摄片方法检查放置于舰艇上甲板,坦克舱和前住舱共3个部位的狗和兔内脏与骨骼损伤情况,并中相应部位的冲击环境参数,结果:动物冲击损伤效应主要表现为胸腹腔脏器表面不同程度点状或片状出血,水平距离为100m的爆炸对动物损伤较轻,50,20m的爆炸对动物损伤较重,有少数动物出现肝脏破裂和骨折等。冲击环境参数测量结果与动物损伤程度相吻合。结论:水平距离为100m的爆炸对舰员损伤的可能性不大。50,20m的爆炸对舰员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进行大体形态学和光镜观察。结果:肺是冲击波作用最敏感的靶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光镜观察可见肺抱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颅脑大体解剖可见脑充血、脑肿胀和脑出血;光镜观察主要可见脑实质内出血;脑含水量显著增加。胃肠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内各有1例可见空气栓塞。结论:冲击波可引起多种内脏器官损伤,早期救治中除原发性重度肺损伤处理外,应注意颅脑损伤和空气栓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索爆炸冲击波导致脊髓损伤的超压范围,建立实验室条件下脊髓爆震伤模型,探讨脊髓爆震伤的致伤特点。方法采用10 g的单质锰炸药(RDX)为水下爆源,随机取18只大鼠,通过手术将脊髓暴露后,将大鼠固定于封水仓内,仅椎板切除段脊髓外露于冲击波作用之下,最后按照冲击波到达脊髓表面的超压峰值为10、5、3 MPa分为3组致伤,同时检测冲击波的正压作用时间。另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致伤组和对照组,致伤组大鼠按照已选定的冲击波超压强度下爆炸致伤,观察伤后全身及脊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水下爆炸距离0.3、0.8、1.5 m测得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分别为10、5、3 MPa,冲击波超压峰值为3 MPa时可造成大鼠双后肢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延长1.0 ms或波幅下降50%,而不致大鼠死亡。病理学显示脊髓内可见大量散在的出血坏死灶。结论水下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为3 MPa时,能够建立大鼠开放式可控性脊髓爆震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