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虹 《世界感染杂志》2009,9(2):112-114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思替卡韦、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eAg阳性、HBV-DNA≥10^5拷贝/mL、血清胆红素≤171μmol/L的123例病人,随机分为替比夫定(L-dT)组38例,恩替卡韦(ETV)组42例,拉米夫定(LAM)组43例。治疗2wk、4wk、8wk、12wk、24wk分别检测血清ALT、HBV-DNA水平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具有快速、强效的抑制HBV-DNA病毒的能力,24wk时分别为-5.8olglocopies/mL、-5.9olg10copies/mL,ALT复常率高,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水平下降幅度、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均较拉米夫定组显著,尤其在治疗8~12wk时,替比夫定的HBeAg阴转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每组各3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时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时,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6.7%和36.7%(P〈0.01);HBV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90.0%和66.7%(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96)log10copy/ml和(4.47±1.41)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7%与20.0%(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7%和13.3%(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3.3%和53.3%(P〉0.05)。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0.0%和60.0%(P〉0.05);HBV 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100.0%和80.0%(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68)log10copy/ml和(5.60±2.10)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3%与26.7%(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26.7%(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73.3%(P〉0.05)。24周综合疗效评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替比夫定组有1例出现临床耐药外,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ALT复常率和综合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能力、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替比夫定,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7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48周,定期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定期比较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自基线下降值为6.07log1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12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n=65)和拉米夫定组(n=60),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的疗效、病毒耐药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HBeAg阳性患者(P<0.05).2组HBeAg阳性患者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间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HBeAg/抗HBeAg转换率无明显差异.2种药物对HBeAg阴性CHB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30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12、24、48周时观察患者HBV DNA PCR检测不到的患者比例、ALT复常率、HBeAg转阴患者的比例。结果:替比夫定组治疗后12、24、48周与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在治疗第12、24、48周时HBV DNA转阴率及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迅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较高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恩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28-363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8孕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产后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共收集孕妇资料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共分娩新生儿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至临产时,血清log10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组〔(3.92±1.21)copies/ml〕和替比夫定组〔(3.18±1.43)copies/ml〕低于对照组〔(8.53±1.74)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1年,拉米夫定组(3.1%,1/32)和替比夫定组(无感染患儿)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8.5%,5/27)。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在孕晚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能够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两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90例单服替比夫定,疗程结束随访6个月,观察HBeAg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结果治疗组89例HBVDNA阴性76例,HBeAg转阴46例,抗HBe转阳45例,ALT复常7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科技期刊(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12月1日。通过Meta分析法比较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的疗效。结果共5项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的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例、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应答率分别为74.2%、63.7%、36.6%、29.7%、68.6%.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3.7%、42.9%、28.6%、23.8%、52.1%,替比夫定组各指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比拉米夫定具有更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比拉米夫定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治疗效果、安全性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替比夫定在生化反应、病毒学应答、降低HBeAg滴度、病毒学突破以及耐药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拉米夫定,但在HBeAg和HBsAg转阴率上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疗程延长,替比夫定在HBeAg转阴率上高于拉米夫定,但不良反应和肌酸激酶升高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结论:替比夫定比拉米夫定具有更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须重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41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则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谷草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第12、24、48周比较2组HBV-DNA、HBeAg的转阴率以及AST、ALT的复常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24、48周,HBV-DNA、HBeAg、AST、AL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HBV-DNA的转阴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后第24周和第48周AST、ALT的复常率也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实验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83 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HBeAg阴性组(40例)和HBeAg阳性组(43例),均首次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于治疗0、4、12、24、48周时检测HBV DNA、ALT水平、乙肝二对半,分析上述时间点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e抗原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又称血清乙肝标志物转换率)。结果 HBeAg阴性组治疗4、12、24、48周时HBV DNA 阴转率分别为:25%、47.5%、77.5%、87.5%;ALT的复常率分别为:5%、55%、80%、97.5%;HBeAg阳性组治疗4、12、24、48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32%、16.27%、48.83%、67.44%;ALT的复常率分别为2%、51.16%、77.27%、95.23%;e抗原转阴率分别为;0、16.27%、32.55%、48.83%;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11.63%、18.60%、34.88%。结论 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 的复制,促使ALT回复正常,近期疗效好,对e抗原阴性的初治病人HBV DNA的阴转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重点观察HBeAg血清转换指标。[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片,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前6个月给予扶正祛邪饮。两组替比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项目有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HBeAg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ALT、AST、TBil、HBeAg转阴、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转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比较,联合组在ALT水平、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早期应答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到12月时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虽然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CHB的早期疗效明显,肝功能恢复较快,且能促进HBeAg转阴和HB eAg/抗-HBe血清转换提前应答,可作为CHB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临床效果和伴随的肝脏损伤情况作出评价.方法 将患者按有无HBV合并感染分为HIV单纯感染组75例和HIV/HBV合并感染组69例,应用HAART方案治疗1年,对比观察患者血浆HIV载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HIV载量均值分别为6.31和5.85 log10copies/mL,治疗12个月后,分别降低至2.90 log10 copies/mL(P<0.05)和2.93log10 copies/mL(P<0.05),两组HIV RNA抑制率分别为82.67%和92.75%.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均值由治疗前的77.8个/μL和75.4个/μL,分别上升到221.4个/μL和214.3个/μL(P<0.05).1年内HIV单纯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6.4%和19.7% (P <0.05),但HAART期间无因发生严重肝脏损伤而停止治疗的患者.结论 应用HAART的HIV/HBV合并感染患者,短期内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HBV可能因促进HIV复制而加重肝损伤与免疫损伤,但并不影响HAART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光远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35-736
目的了解苦参素注射液和替比夫定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苦参素注射液和替比夫定12周,随后单用替比夫定40周;对照组37例,单用替比夫定52周。疗程中,定期检测ALT、HBeAg、抗HBe、HBV DNA,并做YMDD变异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2%(14/34)和21.6%(8/3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8)。治疗组未发生YMDD变异,对照组有5例发生YMDD变异,治疗组血清ALT及HBV DNA基线水平与血清转换率明显相关(P=0.04),在ALT>2.0 ULN及血清HBVDNA>1.0×107拷贝/mL患者中,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0%和25.8%,P=0.04及63.2%和28.6%,P=0.03)。在肝组织HBV D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中,治疗组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2%和9.5%,P=0.03)。结论苦参素与替比夫定联合治疗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 DNA高水平复制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相关性.[方法]对207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的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前S1抗原、HBeAg、Anti-HBe、HBcIgG的检测.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同时用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的80例正常健康人也进行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207例HBV-DNA阳性的血清中,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而Anti-HBe阴性的血清中阳性率为70.5%,在Anti-HBe阳性而HBeAg阴性中的阳性率为68.9%,两组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HBV-DNA低拷贝数时,前S1抗原的阳性率占25.6%,HBeAg的阳性率占11.1%;在高拷贝数时,前S1抗原的阳性率占41.1%,HBeAg的阳性率占46.3%.在低拷贝数时,前S1抗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结论]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的符合率较高,对无条件检测HBV-DNA而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处于低复制的状态,如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不同裁量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及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免疫测定(EIA)技术对91例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婴儿24月龄血标本进行HBV-DNA定量和HBVM检测.32例婴儿采用母乳喂养,59例采用人工喂养.对两种喂养方式的婴儿做3(T3)、9(T9)、12(T12)、24(T24)个月追踪检测观察.结果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100%、49.45%(P<0.005),HBV-DNA平均含量(拷贝数/毫升的对数,(-x)±s)为(7.43±1.81)、(4.02±1.01);初乳HBV-DNA的检出率随母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母乳和人工两种方式喂养的婴儿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统计学处理X2=0.022,P>0.05差异无显著性;母乳喂养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发生HBV-DNA感染的13例婴儿T24血标本HBV-DNA载量为(3.24±0.23).结论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血清HBV-DNA载量大于109cps/mL的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HBV感染的婴儿HBV-DNA水平较低,病毒载量<104cps/mL.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明显低于血清,HBV携带产妇的婴儿接受正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Hbice)全程免疫或Hbice和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头孢克洛胶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两组随机化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设计,并选用头孢克洛与盐酸溴已新为对照药。急性呼吸道细菌性感染120例,分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结果]痊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1.67%、76.67%,有效率分别为93.33%、93.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15%、97.87%;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3.33%和1.67%。[结论]复方头孢克洛胶囊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头孢克洛联用盐酸溴已新相同。且服用方便,为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更为方便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自拟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B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组与LAM组。治疗3、6、12、18、24个月时,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中药联合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在治疗3个月后均显著高于LAM组(P〈0.05)。中药联合组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各在治疗12、6个月后显著高于LAM组(P〈0.05)。[结论]LAM联合自拟方治疗,可提高CHB患者抗病毒的应答率和肝功能改善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