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再次梗死发生率更低、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有关临床指标更优,与对照组存统计学差异(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窦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患者住院时间短、复窦率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心律失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焦虑自评量表(SAS)、...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后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1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经过临床护理以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7.5%(70/80),护理以后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对照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6.3%(69/80),护理以后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几率为5%,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几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模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护理价值.方法:患者就诊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单双号均分成两组,将参照组(n=3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n=30例)患者基于参照组增加运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选取时间控制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实验组以循证护理法,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法开展研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施以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8.
姜鑫 《智慧健康》2022,(36):217-2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摸球法随机将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行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身心健康状况评分及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杨乙荣 《现代保健》2014,(17):102-10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就治的90例符合WHO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临床护理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卧床及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循证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8±1.05)d、平均卧床时间为(2.98±0.76)d,平均住院费用为(5175.85±613.4)d,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95.56%)和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给予循证护理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夏晶 《现代养生》2024,(5):388-39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参数(早期峰值和流速比值、二尖瓣早期峰和晚期峰比值、左室收缩间期)、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心境状态量表(POM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参数、POMS各维度评分均降低,SF-36各维度评分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项参数、SF-36各维度评分及POMS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宋黄瑜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43-144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中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等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89-129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住院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缩短治疗周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一组2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作为优质组,采取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等级、SAS评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心功能等级低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循证护理,观察干预结果 .结果:研究组心功能等级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0例进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将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比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7.
闫红 《现代保健》2009,(23):122-122
心肌梗死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临床常见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室颤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诊断、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适时的电除颤是救治的关键,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当中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 选取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医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时间、胸痛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结论 循证医学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胸痛症状,降低临床并发症,护理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以5:00~下午4:00较为多发,而在下午5:00~次日凌晨4:00的发生概率较低。在易发病期间加强护理,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时间规律性,应该在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时间段加强护理观察,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