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气管拔管时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苏醒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原因和危害,提出对策。方法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患儿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发生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28例患儿中,伤口疼痛引起7例,导尿管刺激引起4例,各种导管、氧气罩等刺激引起6例,麻醉药作用引起5例,其他原因引起6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应全面了解掌握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并妥善进行处理,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日照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收治疗138例全麻患儿进行统计。结果 138例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占到31.9%,男女患儿全麻发生率分别是29.0%和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小儿苏星期躁动的出现原因很复杂,通过常规和心理两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病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魏丽 《现代保健》2012,(13):85-8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200 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苏醒期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应激指标及苏醒躁动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两组心率及血压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9,P<0.05)。结论 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用于手术麻醉患者中,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内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躁动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气管内麻醉患儿,可降低患儿躁动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2年5月至10月间128例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全麻患者为护理组,以我院2012年1月至5月间133例行普通常规护理的全麻患者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54例,发生率为40.60%;护理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22例,发生率为17.19%,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极大地降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下导尿对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男性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在清醒状态下导尿,B组在镇静镇痛状态下导尿,C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导尿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对导尿管的适应程度分级,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A组导尿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导尿前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导尿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均为100%(30/30)]明显高于A组[83%(25/30) ](P< 0.05).C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93%(28/30)]明显高于A组和B组[20%(6/30)和17%(5/30) ](P< 0.05).结论 在适量镇静镇痛状态下导尿,可提高手术患者对导尿管的适应程度,大大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徐州市2家医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法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304例患者,共有331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4.36%;其中轻度躁动患者302例,占91.24%,重度躁动患者29例,占8.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级医院(OR=1.531)、合并糖尿病(OR=3.193)、手术时间1~2 h(OR=1.206)、手术时间≥2 h(OR=2.482)、术中低体温(OR=5.022)、ASAⅢ级(OR=1.479)、留置胃管或导尿管(OR=2.362)是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患者就诊医院等级、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ASA分级及留置胃管或导尿管等因素是患者全麻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钟程  陈柳 《医疗装备》2023,(17):158-159+164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儿。统计80例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并据此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分析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儿中31例发生苏醒期躁动,49例未发生苏醒期躁动。两组年龄、留置导尿管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是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保护因素(OR<1,P<0.05),留置导尿管、术后疼痛则是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 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受患儿年龄较小、留置导尿管、术后疼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躁动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苏醒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血压、心率急速上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谵妄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又将其称为急性脑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波动明显等特点.谵妄患者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无目的 、行为无章、意识障碍等,谵妄患者感知觉功能异常,觉醒度改变,认知功能下降.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谵妄是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针对于全麻苏醒时期病患躁动现象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130例烧伤后腹腔肿瘤、腹腔胆囊切除术的病患随机的分为AB两组,并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法与麻醉性药物实行了麻醉,对两组病患进行了苏醒时期病患躁动程度进行比较,同时使用Ramsay镇静程度来评分.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A组Ramsay镇静程度评分2分以上发生率为76.8%,而B组为9.5%.结论两组间全麻苏醒时期病人的躁动现象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9,(7):1052-1054
综述麻醉恢复室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原因、危害、评估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术前干预、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严密病情观察、加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是预防和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躁动出现后的护理等措施能使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血压与心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消毒隔离、手术流程、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12岁小儿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心理干预组( A组)30例,常规对照组(B组)30例。心理干预组(A组)由手术室护士至病室接小儿患者至手术间,在此过程中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进入手术间后鼓励安慰患儿直至患儿入睡,常规对照组(B组)在由护士接患儿进入手术室,但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组(A组)患儿麻醉清醒后躁动发生率与躁动评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B组)。结论术前对小儿全身麻醉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间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评分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尿道刺激、意外拔管和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管患者复苏期躁动护理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减少患者躁动,降低并发症发作风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间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效果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尿道刺激、意外拔管和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护理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减少了患者躁动,降低了并发症发作风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69-87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胸科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分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发生躁动13例,发生率为11.21%。单因素分析显示,躁动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高于非躁动组,留置尿管、制动不当、气管插管刺激发生率均高于非躁动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疼痛、留置尿管、制动不当及气管插管刺激为影响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全麻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89-99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镇静及躁动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Ramsay、Rik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具有较强的镇静效果,能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