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内的Akt激活对苍耳提取物苍耳亭(Xanthatin)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MTT实验检测苍耳亭对A549细胞的抑制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苍耳亭对Akt、m TOR激活水平的影响;采用Akt1 siRNA干扰及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研究Akt信号阻断对苍耳亭抗肿瘤效果的影响。结果:苍耳亭(2.5μmol/L~40μmol/L)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起效剂量为20μmol/L,24h的IC50值为14.52μmol/L;苍耳亭处理24h能够促进Akt、m TOR的磷酸化激活;采用Akt1 siRNA干扰或MK-2206(1μmol/L)阻断Akt通路后能够提高10μmol/L剂量的苍耳亭作用24h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阻断Akt信号对于苍耳亭抗NSCLC效果的发挥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可抑制肿瘤生长,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但存在不良反应和耐药等问题.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分析盐酸埃克替尼治疗中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 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1 例中晚期 EGFR 突变型 NSCLC 患者,按照随机数 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45 例给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 46 例给予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 疫功能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5.22 %)高于对照组(44.45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4+ 水平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各毒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中晚期 EGFR 突变 型 NSCLC 患者,可通过调节其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鼠类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因活检穿刺、手术切除和会诊的NSCLC标本128份。用荧光PCR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EGFR、KRAS现状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28例NSCLC患者中检出KRAS基因突变3例(占2.34%),其中G12A突变、外显子3Q61H和2 G12C突变各1例;检出EGFR基因突变43例(占33.59%),其中外显子19突变占比最高(13例,占30.23%),其次为外显子18突变(12例,占27.91%)和外显子20突变(7例,占16.28%)。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N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中,腺癌基因突变率较非腺癌高,女性基因突变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理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且与患者病理类型、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癌。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首位,每年约有78万人罹患肺癌,5年生存率低于20%,且85%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70%患者发现时已是癌症晚期或肿瘤已发生转移。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且毒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因此寻找价格适宜、疗效可靠的药物是当务之急。中药是我国的瑰宝,有5 000余年实践经验,古籍中就有治息贲、肺积的记载,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来源广泛、效果可靠等优点,且多作为肺癌的辅助治疗方式,研究中药抗肺癌明确机制同样亟待解决。中药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主要以中药有效成分为"起点",疗效为"终点",探究"过程"——作用机制。目前,中药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自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侵袭等,且已上升到分子、基因水平。该文从上述作用机制着手,以作用靶点及通路为目标,总结近年来中药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相关文献,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研究中所涉及中药进行了性味归经整理,以期为学者研究抗肺癌中药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为肺癌与中药性味归经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首位,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且对放化疗不敏感,生存率较低。中药红景天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红景天苷是红景天的主要抗肿瘤成分,研究表明其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改善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说明其在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有巨大潜力,推测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前景。下一步应深入探索红景天苷药理毒理性质、安全用量、毒副反应等,为红景天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因肺癌死亡者180万例,占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近1/5[1]。其中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NSCLC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2]。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已取代了经典的含铂双药化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为肺癌 ,是当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大多数国家均有明显增高趋势 ,在发达国家中占男性恶性肿瘤首位 ,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 3位。我国近 30年肺癌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 38.0 8% ;占女性的16 .16 %均居首位。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著的提高 ,总的治愈率仅为 10 %左右。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 ,恶性程度高 ,在同一类型的癌组织中可因癌细胞的分化方向不一致 ,而出现不同类型的癌细胞 ,且其分化程度也显著不同。另一方面关键还在于临床上 80 %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观察506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滞剂(EGFR-TKI)治疗后的NSCLC患者症状、体征、舌脉四诊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规律,进行因子分析,观察各个证型辨证的主次症。结果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281例,55.53%)、气阴两虚证(145例,28.66%)、肺脾气虚证(80例,15.81%)。肺阴亏虚证主要证素为咳嗽、痰少、痰黏、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口干渴、舌红、裂纹舌、脉细;次症为苔薄或苔白(P=0.001)。气阴两虚证主要证素为头晕、口干不欲饮、脉弱、少寐;次症为气促、干咳无痰、咽干、心烦(P=0.001)。肺脾气虚证主要证素为神疲乏力、恶心、纳差、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腻、胖大齿痕舌、脉滑;次症为面萎黄或胸闷(P=0.001)。结论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脾气虚证,其核心证型是肺阴亏虚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GFR-TKI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62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常规化疗: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000 mg/m2,1次/d,持续静脉滴注3 h,第1、8天给药;顺铂注射液75 mg/m2,1次/d,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21天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2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50 mL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滴,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指标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远期疗效指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患者的生活质量(KPS)以 Karnofsky 评分进行评定。对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治疗组ORR 61.29%,DCR 83.87%,对照组ORR 35.48%,DCR 70.97%,治疗组的ORR、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中位PFS为6.3(1.2~20.6)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3.4(0.7~10.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患者的中位OS为15.1(1.4~28.2),对照组死亡患者的中位OS为8.9(1.0~17.2)个月,两组患者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8.7%(12/31),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51.6%(16/3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 GP 化疗方案治疗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能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且减轻化疗带来的胃肠道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esign and synthesize a series of hybrids of anilinopyrimidines and cinnamic acids and to find powerful anti-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drug. METHODS Compounds 3a-3k were synthesized by combining anilinopyrimidines scaffolds and cinnamic acid derivatives through amide bonds, then the anti-NSCLS ac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 was studied by MTT. RESULT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MS and 1H-NMR. Most of target compounds displayed higher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n EGFR-mutant H1975 cells(IC50=0.83-3.31 ??molL-1) than gefitinib(IC50=8.59 ??molL-1). CONCLUSION Compound 3b has the b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H1975 cells. Therefore, 3b may be a potential anti-NSCLC agent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硒化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合成姜黄素的硒化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方法 用姜黄素和氯氧化硒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氢化物发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合成物中的硒含量,用 UV 、 IR 、 MS 、 1 H-NMR 和 13 C -NMR 表征其结构;用姜黄素和顺铂做对照,采用四氮唑盐( MTT )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胃癌( human gastric cancer BGC823 cells , BGC823 )细胞、鼻咽癌(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NE cells , CNE )、白血病( human leukemic HL-60 cells , HL-60 )、口腔上皮癌( human oral epithelial carcinoma KB cell s , KB )、结肠癌( human colon carcinoma LS174T cells , LS174T )、前列腺癌( human prostate cancer PC3 cells , PC3 )及宫颈癌(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 HELA cells , HELA )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 确认目标化合物为一种新化合物二姜黄素硒氧配合物;对上述细胞株的 IC50 分别为 45.71 , >100 , 30.09 , 3.18 , >100 , 21.76 , 2.54 mg·L-1 ,对 KB 和 HELA 均表现出比姜黄素强的抑制活性,对 HELA 的抑制活性比顺铂要高。 结论 合成出一个新化合物二姜黄素硒氧配合物;该化合物对部分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活性;有关其硒化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由抗菌氟喹诺酮向抗肿瘤氟喹诺酮转化的有效结构修饰途径。方法 以抗菌氟喹诺酮药物氧氟沙星1为原料,其相应的酰肼2与二硫化碳缩环合得C-3NFDE6二唑硫醇3中间体,然后分别与5-取代苯基-2-氯甲基-1,3,4-NFDE6二唑4a~4g缩合得含氟喹诺酮骨架的双NFDE6二唑甲硫醚5a~5g,接着用碘甲烷进行季铵化反应得相应的季铵盐6a~6g。用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5a~5g和6a~6g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14个新的目标化合物,体外均显示潜在的抗癌活性(IC50<25 μmol·L),其中季铵盐6a~6g的活性高于相应游离碱5a~5g的活性。结论 基于抗菌氟喹诺酮C-3杂环的抗肿瘤氟喹诺酮的设计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Artemisia gorgonum (Asteraceae) is an endemic plant to the Cape Verde island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chloroform extract of the plant aerial parts afforded six sesquiterpene lactones, two methoxylated flavonoids, two lignans, and one tetracyclic triterpene, which were isolated by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and their structure established by physical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the three major constituents, namely, arborescin, artemetin, and sesamin, was evaluated on neuroblastoma (SH‐SY5Y), hepatocarcinoma (HepG2), and nontumoral bone marrow stromal (S17) cell lin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mpound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umor cells viability at different extents, especially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tested. Arborescin is the most promising compound as it was able to reduce tumoral cell viability with an IC50 significantly lower (229–233 μM; p < 0.01) than that of S17 cells (445 μM). Arborescin and artemetin were less toxic to nontumoral cells than the antitumoral drug tested, etoposid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rborescin has a significant cytotoxic activity in vitro, more pronounced on the cancer cell lines, confirming A. gorgonum as a source of potential antitumoral molecul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选择性地合成一系列运用AutoDock4.2对接设计的薯蓣皂苷元衍生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合成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13C-NMR确定,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大部分化合物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或低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苄氨基甲基黄酮化合物的合成和活性。方法以苯酚和间甲基苯甲醛为原料,经酯化、重排、羟醛缩合、关环、卤代反应和氨化六步制备得到了5个N-苄氨基甲基黄酮,采用1H-NMR、FT-IR和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测试了它们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3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5个N-苄氨基甲基黄酮化合物的产率分别为50.6%、30.1%、60.3%、51.2%和45.0%,其中4个苄氨基甲黄酮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全部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两个对大肠埃希氏菌有抑制作用。结论 5个N-苄氨基甲基黄酮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方便,简单,产率高,可以用作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发现氟喹诺酮由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结构修饰策略。方法基于药效团和骨架迁越药物设计原理,用均三唑杂环和α,β-不饱和酮分别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和稠合修饰基,设计合成了C-3噻二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6a^61)。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化合物的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3种癌细胞株的抗增值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新结构的C-稠杂环不饱和酮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强于母体化合物1,其中含氟苯基和邻甲氧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多柔比星相当。结论噻二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骨架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槲皮素-3-O-酰基酯,探索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芦丁为原料,经苄基化保护、酸水解、酯化反应,再经钯/碳(Pd/C)催化加氢脱苄基得到12种槲皮素-3-O-酰基酯,使用红外(IR)、氢谱(1H-NMR)、碳谱(13C-NMR)、液质联用(ESI-MS)测定结构,采用邻二氮菲法和1,1-二苯-2-苦基肼(DPPH)法考察了12种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 光谱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抗氧化性实验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清除率(SC50)小于槲皮素或与槲皮素相当,提示3-OH不是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必需基团,目标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人胃癌细胞MGC-803、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四株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与母体槲皮素比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在体外姜黄素对MGC803,Bel7402,B16,K562,K562/ADM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姜黄素ig或ip对小鼠黑色素瘤B16以及艾氏腹水癌EAC均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 究含功能基侧链多 ( 硫 / 氧 ) 醚吡啶均三唑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抗癌活性。 方法 吡啶噻二唑硫醇 ( 1 ) 与甲氧乙氧氯甲烷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多 ( 硫 / 氧 ) 醚吡啶噻二唑 ( 2 ) ,与水合肼通过开 - 闭环加成 - 消除反应得中间体化合物多 ( 硫 / 氧 ) 醚吡啶均三唑 ( 3 ) ,再与各种芳香醛缩合得相应席夫碱目标化合物。采用 MTT 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抑制 L1210 和 B16 癌细胞的活性。 结果 合成了 12 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 1 H-NMR 、 MS 确证。天然芳香醛席夫碱化合物 4a , 4b , 4c , 4d , 4e 表现明显的体外抗癌活性。 结论 天然芳香醛缩多 ( 硫 / 氧 ) 醚吡啶均三唑席夫碱衍生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癌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