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与机体DNA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门诊85例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组,按照踝肱比(ABI)水平将上述病人分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n=35)及无并发症组(n=50);同时取6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ELISA方法测定血液单核细胞DNA氧化损伤指标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并在3组间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液8-OHd G水平为(4.03±1.89)ng/ml,无并发症组血液8-OHd G水平为(2.74±1.64)ng/ml,均较正常对照组[(0.53±0.53)ng/ml]升高(P0.05),且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较无并发症组亦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OHd G以及LDL-C是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病人体内DNA氧化损伤较正常人及无并发症糖尿病病人严重,提示DNA氧化损伤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中蛋白聚糖-1(syndecan-1)的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55例,其中单纯糖尿病者(DM组)27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DR组)8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者(CKD组)8例,同时合并DR和CKD者(DR+CKD组)12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NC)9名。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syndecan-1的水平,并分析syndecan-1与DR和CKD的相关性。结果 DM、DR、CKD、DR+CKD及NC组血清中syndecan-1的浓度分别为(26.79±16.89)、(18.83±8.74)、(69.44±52.58)、(80.33±94.28)及(21.59±14.50)ng/m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00,P=0.0088)。CKD、DR+CKD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0、7.3400,P=0.0284、0.006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KD是决定血清syndecan-1浓度的因素(F=4.9600,P=0.03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酐(Scr)水平对血清syndecan-1浓度有极大的决定作用(R2=0.8000)。结论 CKD患者血清syndecan-1水平明显升高,Scr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血清syndecan-1的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微  张苗  顾勇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1):779-78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状态以及氯沙坦治疗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肌酐、尿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20例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8-OHdG检测采用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尿8-OHdG水平明显升高(32.84±19.68ng/mgCr比22.47±12.18ng/mgCr,P<0.01),经氯沙坦治疗2个月后,8-OHdG水平明显降低(23.34±14.48ng/mgCr,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明显。氯沙坦对该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8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并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65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n=156)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n=10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等。为进一步分析将DR组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两个亚组:HbA1c<10%组;HbA1c≥10%组;比较HbA1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比较,DR组HbA1c水平显著升高[(8.83±1.98)%vs(9.3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OR=1.174,95%CI:1.111~1.124;OR=1.234,95%CI:1.021~1.492,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HbA1c≥10%组(n=35)增殖期(PDR)者较HbA1c<10%组(n=74)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无DR的糖尿病患者(NDR)、29例非增生性DR患者(NPDR)、31例增生性DR患者(PDR)和32名正常人的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依次增高,分别为4.55±3.66μg/L、6.65±4.24 μg/L、8.31±5.23μg/L ,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DR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显著增加,提示其可能与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6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2例)及无大血管病变组(34例),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3.31±1.30 ng/L)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2.54±1.11 ng/L)和对照组(2.36±0.91 ng/L,P<0.05),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血清内皮脂肪酶与糖化血红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4和0.59,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 血浆内皮脂肪酶增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老年患者泪液、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的关系。方法纳入人群分为三组:A组为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组,B组为2型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组,C组为正常对照老年人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三组人群泪液、血清中IL-6的含量。结果 A、B组泪液IL-6含量均较C组高,B组泪液IL-6含量较A组高(P0.01);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55,P0.05)。结论老年DM患者泪液IL-6含量较正常老年人增高,老年DR患者泪液IL-6水平进一步升高,且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DR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160例T2DM患者经眼底照相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分别测定FPG、TG、血清Lp-PL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影响血清Lp-PLA2水平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DR和NPDR组血清Lp-PLA2[(180.90±48.71)vs(153.70±40.61)vs(127.01±37.64)μg/L]、VEGF[(170.34±35.47)vs(146.16±36.01)vs(85.63±24.20)pg/ml]水平与ND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血清Lp-PLA2[(180.90±48.71)vs(153.70±40.61)μg/L]、VEGF[(170.34±35.47)vs(146.16±36.01)pg/ml]水平与N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病程(β=0.135,P0.05)、HbA1c(β=0.141,P0.01)、LDL-C(β=0.291,P0.05)、TG(β=0.347,P0.05)、VEGF水平(β=0.313,P0.05)和DR程度(β=0.354,P0.05)均与Lp-PLA2水平相关。结论 DR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升高,与病程、血糖、TG、VEGF水平和DR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状态以及厄贝沙坦治疗的影响.方法 检测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尿肌酐、尿8- 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20名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8-OHdG检测采用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尿8-OHdG 水平明显升高(32.84 ng/mg±19.68 ng/mg Cr vs 22.47 ng/mg±12.18 ng/mg Cr,P<0.01),经厄贝沙坦治疗两个月后,8OHdG水平明显降低(23.34 ng/mg±14.48 ng/mg,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明显.厄贝沙坦对该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水平与 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1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6 4名健康者ACE基因的缺失 /插入多态性和血清ACE水平 ,并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 ,筛选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结果  (1)AC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3.3487,P >0 .0 5和 χ2 =3.72 5 7,P >0 .0 5 ) ,且在增殖期DR组和背景性DR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χ2 =3.335 9,P >0 .0 5和 χ2 =1.4 2 12 ,P >0 .0 5 )。 (2 )糖尿病并发DR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与无D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10 .8783,P >0 .0 5和 χ2 =9.16 55 ,P >0 .0 5 ) ,且血清ACE水平在DR患者中明显升高 (t=12 .72 2 ,P <0 .0 5 ) ,与ACE基因多态性呈一致表现。 (3)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ACE基因DD型、血清ACE水平、血胆固醇、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DD基因型具有患DR易感性 ,并且在DR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一致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IL1、IL6水平。其中30例经散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为DR组,其余5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为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20例,系本院正常体检者。结果DR组IL1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为(30.65±9.67)ng/L、(21.37±8.24)ng/L和(26.26±9.3)ng/L,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6测定值糖尿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及DR组,分别为(1.421±0.76)μg/L、(0.952±0.47)μg/L和(1.053±0.76)μg/L,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组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IL6均对糖尿病和DR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解酶(HTase),又名对氧磷酸酯酶-1(PON.1)活性改变及其在D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者47例,背景型视网膜病变者30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者23例)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HTase/PON-1活性、总抗氧化能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浓度变化,并按不同分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无视网膜病变组、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相比,HTase/PON-1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依次下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浓度逐渐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ase/PON-1活性降低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RR=0.88,P〈0.05)。结论HTase/PON-1活性及机体氧化-抗氧化功能异常变化参与DR的发生、发展。血压、病程、HTase/PON-1、糖化血红蛋白与DR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双倍剂量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吸烟、近期未服用抗氧化药物,且有明显蛋白尿的2型DN患者42例.氯沙坦每天50 mg治疗8周,之后每天100 mg治疗8周.检测氯沙坦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肌酐、尿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20例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8-OhdG的检测采用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尿8-OHdG水平明显升高[(22.47±12.18)ng/mgCr,(35.23±17.36)ng/mgCr],P<0.01),经氯沙坦50 mg/d治疗8周后,8-OHdG水平明显降低(27.25 ng/mgCr±15.66 ng/mgCr),P<0.01,经氯沙坦100 mg/d治疗8周后,8-OHdG水平进一步降低(21.92 ng/mgCr±13.88 ng/mgCr),P<0.01).结论 DN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明显,氯沙坦具有减轻患者DNA氧化损伤的作用,100 mg/d比50 mg/d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更强,而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氯沙坦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是其对DN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与DR的关系。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期(NDR),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S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PDR)。另选健康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测定各组血浆TM浓度及D-D浓度,同时研究TM与D-D的相关性。结果 (1)NDR、SDR和PDR组血浆TM水平[(27.17±18.30)、(39.67±18.41)和(61.83±24.31)ng/ml]均高于NC组[(15.63±13.79)ng/ml](P0.05);(2)NDR组血浆D-D水平[(0.19±0.07)μg/ml]与NC组[(0.17±0.06)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R、PDR组[(0.24±0.06)、(0.57±0.09)μg/ml]均高于NDR组与NC组(P0.05);(3)血浆TM与D-D呈正相关(r=0.508,P0.01)。结论检测血浆TM及D-D水平可帮助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以及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同时可反映体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进展与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视网膜缺血、缺氧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变 ,分析其与DR的关系 ,旨在探讨DR的影响因素 ,为防治DR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糖尿病 (DM )诊断系符合ADA诊断标准的 2型糖尿病患者 10 0例 ,年龄≥ 60岁。分为 2个亚组 :DR组 3 9例 ,男2 1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68.1± 5 .8岁 ,平均病程 6.5± 4.6年 ,单纯性DR 3 0例 ,增殖性DR 9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组 61例 ,男 3 2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66.5± 6.1岁 ,平均病程 5 .8± 4.9年。两组均口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R的早期防治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进行研究,分为T2DM不伴DR(NDR)组73例、T2DM伴非增殖期DR(BDR)组69例和T2DM伴增殖期DR(PDR)组77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ELISA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血脂,C-反应蛋白(CRP)和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将25(OH)D3与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25(OH)D3按照国际诊断标准,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3<20 ng/mL]及非维生素D缺乏组[25(OH)D3≥20 ng/mL],比较两组间DR的发病率及风险,并进一步对DR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各组血清25(OH)D3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PDR组相似文献   

1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Yang G  Lu J  Pan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34-38
目的 观察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5 5例 2型糖尿病 (DM)和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非DM健康对照者 (CON)。DM组分为两个亚组 :无微血管并发症 (NDC)组 39例 (男 17例 ,女 2 2例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组16例 (男 8例 ,女 8例 )。所有患者肾功能和尿白蛋白 /肌酐 (Alb/Cr)均正常。根据眼底荧光造影判断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应用高效液相 反相色谱分析和荧光检测的方法测定空腹血浆总Hcy水平。结果 DR组、NDC组和CON组间的血浆总Hcy浓度差异有显著性 (F =2 4 0 5 ,P =0 0 31) ,DR组血浆总Hcy水平 [(14 7± 5 2 8) μmol/L]显著高于NDC组 [(11 3± 4 94) μmol/L]和CON组 [(9 6 5± 2 6 6 )μmol/L]。NDC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DR组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PDR)亚组总Hcy水平显著高于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BDR)亚组 (t=2 4 0 5 ,P =0 0 31)。本研究中 ,总Hcy超过 14 97μmol/L即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中PDR亚组有 4例 ,BDR亚组为 1例。结论 伴视网膜病变的 2型DM患者血浆总Hcy水平高于正常人 ,其中PDR组的血浆总Hcy浓度高于BDR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伊朝辉 《山东医药》2010,50(30):102-10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发展时期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通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分为无DR25例(无DR组),单纯性DR 32例(单纯组),增殖性DR 23例(增殖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正常组)2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hs-CRP和TNF-α。结果对照组、单纯组和增殖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增高是DR发展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风险并估计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与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509例,根据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摄片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n=229)组及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n=280)组。DR组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DR1亚组(n=172)和DR2亚组(n=57),比较各组的临床和生化特征。结果 DR组糖尿病病程、SBP、BMI、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及UAER均高于NDR组(P0.05),血清25-OH-VitD及镁水平低于NDR组(P0.05)。DR2组年龄、病程、SBP、HbA1c及UAER水平高于DR1组(P0.05),血清25-OH-VitD水平低于DR1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R与病程、SBP、BMI、HbA1c、GA、LDL-C及UAER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25-OH-VitD及镁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ER(β=0.375,P=0.000)、病程(β=0.049,P=0.000)、血清25-OH-VitD(β=-0.033,P=0.000)、HbA1c(β=0.071,P=0.002)及SBP(β=0.006,P=0.040)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VitD水平降低与DR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分为71例DR组和38例非DR(NDR)组;DR组又分为42例非增生性DR(NPDR)组和29例增生性DR(PDR)组;另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VEGF、IL-1及TNF-α水平;微柱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酶法检测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 T2DM组血清VEGF、IL-1、TNF-α水平和Hb A1c、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DR组与NDR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PDR组与NPDR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所有组间TG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VEGF、IL-1、TNF-α水平及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视网膜病变程度越大,血清中VEGF、IL-1及TNF-α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