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早期与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80例,依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和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48 h),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高于超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3个月NIHSS评分、CSS评分均高于超早期组,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超早期组(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低于超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与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各具优势,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258例,其中185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73例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组),对比2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血肿量、术后血压的波动和是否有阿司匹林服用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 13.7%,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3.
葛海涛  刘德  徐长军 《山东医药》2010,50(34):86-87
目的观察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超早期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及术后7 d采用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疗效。结果微创组基本治愈19例,明显好转18例,好转12例,无变化2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分别为5、8、12、11、11例及53.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术后NIHSS显著降低(P〈0.05),BI显著升高(P〈0.05)。结论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标准组和治疗组,各40例。标准组患者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骨瓣减压术;统计两组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标准组;术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标准组;术后ADL高于标准组。结论临床应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128例,其中65例行小骨窗开颅手术(小骨窗组),63例行常规骨瓣血肿清除术(骨瓣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小于骨瓣组(P<0.05),小骨窗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骨瓣组,术后并发症低于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CS评分在9~12分的患者术后1个月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组病死率15.9%,病死率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ADL分级发现,骨瓣组患者总有效率42.9%,小骨窗组患者总有效率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好、死亡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小骨窗组62例。分别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并对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83.9%,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和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ND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vs 20.0%,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师少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89-1091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6-03就诊于该院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治疗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血肿清除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69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观察组患者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效果(包括术前血肿量、术后残留血肿量及血肿清除率),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留血肿量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血肿清除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组,每组86例,应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脑梗死。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显著低于大骨瓣开颅组18.6%(P0.05)。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率(ADLⅠ~Ⅲ级)显著高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具有微创、血肿清除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探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治疗重症高血压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重症高血压出血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Y组采用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随访记录显示,C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Y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质量,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关于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其常规的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时,使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卫生经济学结果,总结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的优劣。方法依据配对、对照原则选取2010年2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脑出血病人8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病人为微创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人为开颅组(40例)。通过Excel表格记录病人并发症、手术时间、引流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术前和术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等,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比较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 (1)微创组35例获救,开颅组36例获救,两组术后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再出血或新颅内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栓塞、死亡)发生率接近(P0.05)。(2)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花费少(P0.05);两组引流拔除时间相当(P0.05)。(3)两组术前和术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接近(P0.05),且术后21d优于术前(P0.05)。(4)两组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生活自理、轻度功能障碍、中度功能障碍、重度功能障碍)情况接近(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有效治疗大量脑出血,相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和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疗效更加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软通道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核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48例与开颅组52例。微创组患者予以软通道手术,开颅组患者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o 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组患者Mo CA量表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组患者Fugl-Meyer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继发性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手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该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120例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分别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术后近期功能恢复,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的患者近期及远期手术优良率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有助于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0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164例,根据病人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锥颅引流术组(引流组)88例和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7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血肿清除效果、死亡率、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及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引流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1 d血肿清除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肺部感染和总发生率均低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和预后的影响相近,小骨窗开颅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 制定HICH人选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小骨窗组)和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组(颅骨钻孔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GC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HICH发病后早期(8~24小时)尤其是12小时内手术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GCS6~8分者小骨窗组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比颅骨钻孔组低,而GCS9~15分者以颅骨钻孔组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较低。结论 HICH发病后,经内科保守治疗病情稍稳定,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内,12~24小时内手术效果好;GCS6~8分者首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GCS9~15分者首选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德胜  莫祖娥  张力 《山东医药》2008,48(12):99-100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组(22例)和小骨窗组(24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以拔管时间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立体定向术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拔管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P<0.05);而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认为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清除血肿较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的不同手术方式,即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证实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126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微创组)65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61例,两组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损伤及术后神经功能缺损、住院费用等方面。结果微创组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及各阶段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开颅组,且住院费用低。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损伤小、费用低、神经功能恢复快、不留颅骨缺损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