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在4.5 h内ACI患者139例,且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按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61例)和对照组(ACI)(78例),分别给予rt-PA静脉溶栓和奥扎格雷钠治疗。采用NIHSS及mR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90 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治疗后7 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rt-PA组90 d mRS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I患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脑梗死(ACS)138例(ACS组),后循环脑梗死(PCS)40例(PCS组),通过患者入院时及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给药时间、既往心房颤动史、脑卒中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转归方面,PCS组90d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显著高于ACS组[(3.28±1.87)分vs(2.37±1.88)分和20.00%vs 5.80%,P0.05],预后良好显著低于ACS组(40.00%vs 62.32%,P0.05)。接受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及24hNIHSS评分呈正相关;90d内死亡与前后循环、24h 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ACS临床疗效较PCS相对较好。PCS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溶栓组先按0.6 mg/kg计算静脉rt PA用量,10%静脉推注,余量在60 min内滴完。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闭塞者,酌情给予rt-PA 5~20 mg超选择接触性溶栓。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16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8 d。采用欧洲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量表(ESS)、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组患者在溶栓后24 h、21 d ESS评分明显升高(P0.05)。溶栓组(58.3%)明显高于对照组(25.0%)。结论小剂量rt-PA及时静脉溶栓,延长了治疗时间窗,联合动脉溶栓又提高了血管再通率,促进了临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根据冠脉再通标准判断,14例AMI患者,冠脉再通10例,再通率71.43%,其中10例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8例,再通率80%;4例发病6~24h溶栓再通2例,再通率50%。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MI患者选用rt-PA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AMI溶栓患者,其中rt-PA组25例,UK组3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分别采用rt-PA和UK溶栓治疗,观察其冠脉再通率及出血并发症。结果冠脉再通率rt-PA组为80.0%,UK组为61.3%(P<0.05),而两组出血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rt-PA溶栓疗效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而出血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无效率的多因素分析。方法试验组选择04.5 h内发病给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对照组选择与试验组同期发病的04.5 h内发病给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对照组选择与试验组同期发病的04.5 h内未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试验组给予溶栓治疗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一致。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30 d、90 d的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17),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效率多因素回归分析试验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22.709,95%CI 5.0194.5 h内未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试验组给予溶栓治疗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一致。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30 d、90 d的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17),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效率多因素回归分析试验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22.709,95%CI 5.019102.743,P=0.000)及早期症状改善(OR=0.065,95%CI 0.012102.743,P=0.000)及早期症状改善(OR=0.065,95%CI 0.0120.364,P=0.002),对照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0.273,95%CI 0.0830.364,P=0.002),对照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0.273,95%CI 0.0830.904,P=0.034)及基线NIHSS评分(OR=0.866,95%CI 0.0830.904,P=0.034)及基线NIHSS评分(OR=0.866,95%CI 0.0830.904,P=0.041)。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确切,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症状改善为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2.44%,16.67%vs 2.44%,P>0.05)。结论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在4.5 h内经过rt PA静脉溶栓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例临床资料。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比较预后良好(mRS4分)与预后不良(mRS≥4分)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可能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预后的若干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38例,单因素分析得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到年龄(OR=0.861,95%CI 0.755~0.981,P=0.024)、溶栓时间窗(OR=0.991,95%CI 0.983~0.999,P=0.026)为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 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溶栓时间窗、年龄有关。患者年龄过大,或者溶栓时间窗过长,需要临床医生更加谨慎地对待和评估。  相似文献   

1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有症状脑出血,文献撒道其总体发生率为6%,与血管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某些临床特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预测脑出血并发症风险.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预后很差.文章对溶栓后脑出血的分型、发生率、预测因素和预后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我国疾病的第二大死因,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患病人数(600~700)万,死亡约150万,为第1致残性疾病,其中急性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60%~80%。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  相似文献   

14.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太,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再经。结果;根据冠脉再通标准判断,14例AMI患者,冠脉再通10例,再通率71.43%,其中10例发病6h以内栓再通8例,再通率80%,4例发病6~24h溶栓再通2例,再通率50%,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例急性肺栓塞采用~(99m)Tc-P357标测肺动脉内新鲜血栓,并进行肺动脉造影,显示大块新鲜血栓堵塞于左、右肺动脉干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肺动脉压中度升高。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次行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大块血栓基本溶解,部分肺动脉的小分支内仍有残余血栓,肺动脉压降至正常。本例表明,急性肺栓塞如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迅速逆转大面积肺栓塞所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99m)Tc-P357是最先进的、准确的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检测手段,rt-PA是一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erumuricacid,SUA)水平对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定义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7分患者mRS评分为0分,NIHSS评分为8~14分者mRS评分为0~1分,NIHSS评分≥15分者mRS评分为0~2分。对2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纳入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8例,转归良好组66例(61.11%),转归不良组42例(38.89%)。转归不良组患者年龄[(62.21±10.25)岁对(57.83±10.457)岁;t=2.138,P=0.035]、基线NIHSS 评分(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10(8~12)分对4(3~7)分;Z=5.537,P<0.001]以及2型糖尿病(40.48%对12.12%;χ2=11.600, P=0.001)和既往卒中史(9.52%对9.09%;χ2=4.366,P=0.037)的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SUA水平[(323.119±87.869)mmol/L对(385.961±76.166)mmol/L;t=3.936,P<0.001]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2型糖尿病史[优势比(odds ratio, OR)5.4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72~20.334;P=0.011]和基线 NIHSS 评分较高(OR 1.306,95%CI 1.147~1.486;P<0.001)为短期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S UA 水平较高( OR 0.992,95%CI 0.986~0.998;P=0.015)为短期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SUA水平增高是静脉rtPA溶栓患者短期转归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病人,其中26例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35例采用非溶栓的保守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病人中溶栓组mRS评分为(1.7±1.1)分,非溶栓组为(3.4±2.1)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虽然对于改善心源性脑栓塞病人近期临床症状方面没有明显优于非溶栓组,但却能够明显改善病人90 d后的远期临床预后,且并未增加病人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也未增加此类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给予r-t 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1min内静脉推注10%,余量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两组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1%,对照组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出血并发症,溶栓后再闭塞4例,死亡1例,对照组症状性出血2例,再闭塞5例,死亡3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小时内给予r-t 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邵华  袁高辉 《心脏杂志》2001,13(6):508-508
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近年来对部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t- PA)行紧急经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0 3~ 2 0 0 0 - 0 6确诊的 AMI患者 16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8.1( 60~ 85 )岁。梗死部位分别为下壁 9例 ,下壁 高侧壁、下壁 后壁 高侧壁、右室 下壁、右室 前间壁各 1例 ,前壁及广泛前壁 3例。3例患者出现 ~ 度房室传导阻滞 ,8例并发心源性休克。1.2 治疗及观察 均在胸痛发生 6h内经静脉给予溶栓治疗 ,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0 .4 ml后 ,立即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6h内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3例,其中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27例患者为溶栓组,不接受溶栓、仅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的26例患者为非溶栓组。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基线、24h、7d、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早期改善及脑出血转化发生率和12周患者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24h、7d后,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分别为11.1±10.1和9.0±9.9)与非溶栓组(分别为7.3±6.8和7.1±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溶栓组早期改善百分比(分别为25.9%和48.1%)明显优于非溶栓组(均为0,P=0.01)。发病12周,溶栓组NIHSS改善分值与非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溶栓组出血转化情况:发病24h、7d后,溶栓组(11.1%)均高于非溶栓组(3.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发病12周,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患者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6例(P=0.68)。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与非溶栓组比较,有增加出血转化的趋势及减少患者中远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