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医二院肿瘤外科自1680.6~1683.4年共76例直肠中上段癌在前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吻合,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令21~77岁,中位年令为52岁,病变范围距肛门缘6~15cm(以胸膝位直肠镜所测距离为准),距肛门缘6~8cm的36例,9~11cm的25例,12~15cm的15例。全部病例术前都经活检证实为腺癌,且临床都无肠梗阻情况。术前按常规行结肠手术准备,肿瘤切除后经肛门进行吻合。根据术前肿瘤部位,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手术(Mason手术)治疗直肠肿瘤已为广大学者接受。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该种手术治疗直肠中下段肿瘤共12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8年2月4日~2003年1月5日共实施Mason手术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0~78岁,中位年龄60.6岁。肿瘤距齿状线3~6cm,平均5cm。肿瘤直径2~6.5cm,平均为3cm。经术前和术后病理确诊为直肠高分化腺癌8例,4例为绒毛状腺瘤,其中1例恶变。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自骶尾关节上方3~4cm向下至肛门后缘2cm处沿中线作一竖切口,切除尾骨(肿瘤距肛缘<6cm可不切尾骨),纵行切开肛提肌显露直肠…  相似文献   

3.
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而对于距肛门缘<8cm的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仍是一个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37例低位直肠癌,自1979年~1988年在法国蒙彼利埃地区抗癌中心经肛门局部切除的病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7~83岁.肿瘤部位:直肠下1/3(<5cm)20例,直肠中1/3(5cm~8cm)17例.肿瘤直径:0.5cm~4cm.分期(Astler):A22例,B15例,C为0(因标本中未取到淋巴结).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  相似文献   

4.
对肿瘤距肛缘6~10cm 之直肠癌病人是否施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尚无统一意见。本文根据直肠癌病理、临床资料和直肠下端全切除术后肛肠生理状态,对低位直肠癌病人保留肛门括约肌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并介绍经腹直肠下端全切除经肛门低位吻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最近5年选择直肠肿瘤位置距肛门4~5cm患者,经切除耻骨联合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6例,其中5例Ⅰ期愈合、1例术后肛门内未置支持管等原因发生吻合口瘘,经换药2个月治愈。  相似文献   

6.
本院1976年8月至1985年8月行直肠、乙状结肠下段癌切除术60例,其中低位前切除30例(肿瘤距肛缘≤10cm),前切除30例(肿瘤距肛缘>10cm)。低位前切除吻合在腹膜反折以下,前切除吻合在腹腔内。本组随访57例,随访率为95%。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由23~80岁,平均49.5岁。肿瘤部位:距肛缘<8cm18例,8~10cm12例,>10cm 30例。肿瘤大小:低位切除者肿瘤直径平均为4.6cm,前切除者为4.9cm,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最近5年选择直肠肿瘤位置距肛门4~5cm患者,经切除耻骨联合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6例,其中5例Ⅰ期愈合、1例术后肛门内未置支持管等原因发生吻合口瘘,经换药2个月治愈。随访:术后1~2年死亡3例;存活1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8年来共施行中下段直肠癌拖出式1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9岁—58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侵犯直肠周径达3/4,2例,1/2,4例。。肿块大小最大5cm×6cm,最小4cm×3cm,但均未固定不活动。距肛门缘距离8cm~10cm 4例,5cm~7cm 10例,4cm以下2例。肿瘤分期DuksⅢ期5例,Ⅱ11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大便情况除肿瘤距肛缘4cm以下2例,大便不能自控8次/日~10次/日,未经特殊治疗,1月~2月均恢复正常外,其余14例大便均能自控1次/日~2次/日。术后正规化疗用MF方案4疗程~6疗程8例,正规化化疗6例,未经化疗2例。随访已生存5年以上6例,能参加劳动及日常工作,失访1例。术后两年死亡1例,其余8例均健存。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167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后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44例患者(2.6%)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6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9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9例患者立刻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另有16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后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式应根据病人临床状况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7年1月至1992年6月,对20例中下段直肠癌及5例多发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分别行全直肠或全结肠直肠切除,超低位端端吻合术,手术操作方便易行,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0岁~65岁。20例直肠癌中,高分化腺癌5例,腺癌13例,腺瘤癌变2例。肿瘤距肛缘5cm~6cm7例,7cm~8cm9例,9cm~10cm4例。肿瘤侵犯肠腔周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指检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163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指检,判断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大体类型及浸润肠壁周径长度和浸润深度等指标,以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直肠指检对上述指标在术前评估中的准确率.结果:直肠指检对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距肛缘3cm~6cm者准确率为83%~100%;对环周度判断准确率为82%~95%;大体类型准确率为82%~100%;如直肠癌肿瘤未浸穿肠壁,对浸润深度判断准确率为78%~100%.但对7cm~10cm以上直肠癌距肛缘距离的评估准确性不高(准确率14%~58%),对浸出肠壁的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不是非常准确(准确率31%).结论:直肠指检对低位早期直肠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可较准确地评估直肠癌患者局部病情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献报导,中上段直肠癌的低位前切除和腹会阴切除的局部复发率相似,但前者有保留肛管和肛门括约肌的优点。作者回顾性研究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的局部复发率与癌肿分期,切除边缘和癌肿下缘到肛门距离的关系。40例病人为1965~1985年低位前切除的中上段直肠癌患者。术前用硬式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测定癌肿到肛门的距离,凡癌肿下缘距肛门6~10cm 为中段,10~15cm 为上段。用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以排除同时发生的病灶。由病理学家测量癌肿近端和远端边缘,并根据胃肠肿瘤研究组修订的 Dukes 分类法分类。随访  相似文献   

13.
三腔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逐渐被临床所公认和肯定 ,学者们研究出了多种保肛手术方法。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的吻合口瘘 ,临床效果仍不尽人意。自 1996年 10月以来 ,作者应用三腔管经肛门置入肠腔作为对 1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 ,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1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均在 8cm以下。其中行低位前切除 5例 ,经肛门翻出、超低位前切除 8例 ,经骶前径路直肠癌局部扩大切除 5例 ,经括约肌吻合 1例。在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 8例患者中 ,除骶前常规置管引流外 …  相似文献   

14.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0月15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cnl者)保肛手术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方式、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肿瘤距肛缘4cm者4例,4.5cm者5例,5cm者6例;病理类型属中分化腺癌者12例,中-低分化腺癌3例。均行经歧全直腑系膜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Dukes’分期:A期8例,B期2例,C期5例。随访7个月~28个月,1例术后20个月盆腔淋巴结转移再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发现肝肺转移化疗中。无局部复发,目前均存活。肛门功能,2个月~3个月恢复预感便意,5个月~6个月恢复控便能力,平均每天排便3次~4次.术后6个月排便节制优良率达80%。无肛门失禁。结论:对于肿瘤病灶局限、分化良好、患者情况良好。同时具备相当的手术经验,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低蛋白、吻合口方式、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过选择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施行前切除术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对距肛缘4~6cm的隆起型或溃疡型直肠癌,肿瘤直径在3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3例行超低位前切除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6.3%),吻合口狭窄16例(25.4%);术后局部复发6例,其中2例为吻合口复发,4例为盆腔复发,总局部复发率为9.5%。全组5年生存率为74%。结论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因双吻合器的熟练使用而得以实施,使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避免了人工肛门所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若适应证选择得当,可部分替代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而不降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及经肛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效果.方法 经肛ISR联合经腹TME及经肛结肛吻合术治疗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肛门功能训练及功能评价.结果 34例患者远切缘距肿瘤下缘的中位距离为2.3 cm.病理类型为腺癌28例(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17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5例.病理TNM分期Ⅰ期28例,Ⅱ a期1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裂开2例,直肠阴道瘘2例.术后早期肛门控便能力明显下降,术后6~12个月肛门功能逐渐恢复.术后5个月吻合口复发1例,术后40个月肝转移1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肛ISR联合经腹TME及经肛结肠肛管吻合术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并保留了肛门功能,是一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本院1976年8月至1985年8月直肠、乙状结肠下段癌60例,病灶部位:距肛缘>10cm30例;8~10cm12例;10cm及<10cm两组,每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年龄由23~80岁,平均49.5岁。男34例,女28例,两组分布无何差别。距肛缘>10cm组作前切除吻合术,吻合口在腹腔内;<10cm组作低位  相似文献   

19.
应用直肠推举器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 6月 ,我们用自制直肠推举器对 11例直肠癌患者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 11例 ,其中女性 8例 ,男性 3例 ,年龄 3 6~ 68岁。 11例术前肠镜检查发现癌肿距肛缘 5~ 8cm ,直肠指检可触及癌肿下缘 ,其中 3例可触及癌肿上缘。术中探查 3例癌肿在盆底腹膜返折处 ,其余患者癌肿均位于腹膜返折以下。术后切开标本见癌肿距切缘 2~ 3cm (标本在无拉伸的自然状态下 ) ,肿瘤沿肠管纵轴长约 3~ 6cm ,占肠管直径约 1/ 3~ 1圈。组织学类型 :腺癌Ⅰ~Ⅲ级 8例 ,低分化腺癌 3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自1980年4月到1986年2月用GF—34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吻合术63例,其中直肠癌45例。肿瘤位于直肠中段者35例,位于上段者10例。在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用GF—34完成的吻合口至肛管的距离3~6cm者36例,7~10cm者15例,11cm以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