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海  刘彪  覃星悦 《华夏医学》2008,21(1):68-70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动脉溶栓组30例,予尿激酶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32例,予尿激酶120万IU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行NIHSS评分及90d后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1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25例(完全再通16例,部分再通9例),血管再通率为83.33%。2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h、24h、3d、7d、评分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溶栓后14d、30d、90d时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动脉溶栓组显效率为80.0%,静脉溶栓组显效率为59.38%。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2例(6.67%),均为梗死灶渗血,静脉溶栓组中脑梗死灶内渗血3例(9.38%),两组均为无或轻症状性脑出血。结论:早期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显效率优于静脉溶栓组,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子龙  李先锋 《广西医学》2013,(12):1649-1651
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照组30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分别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h、24h、7d、14d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1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36.7%(11/30)(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途径、时间、药物的剂量、安全性及适应症。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进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 30例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32例对照研究。结果 动脉溶栓总有效率为 80 % ,平均住院 14.3± 5 .6天 ;静脉溶栓总有效率为 5 3.13% ,平均住院 2 2 .6± 4.8天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尿激酶 (U K)的用量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成正比。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动脉溶栓疗效显著 ,且较静脉溶栓效果好。对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不主张动脉溶栓治疗。 U K单次用量不宜超过 5 0万 U  相似文献   

4.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方法。方法对49例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49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33例,成功再通率为67.4%。术后平均NIHSS评分改善程度椎基底动脉系统明显优于预内动脉系统(P0.05)。结论超早期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52例局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UK)药物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治疗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溶栓患者中NIHSS评分≥10分者51例,NIHSS评分<10分者仅1例,动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37例,占71.2%,治疗90 d时转归良好者占51.9%(27/52)。NIHSS评分<10分而未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转归良好者占80.0%(20/25)。溶栓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非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其中死亡9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和机械性破栓治疗中度脑梗死(NIHSS评分≥10分)是有效的,但有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宋存峰  王磊  隋玲玲  杨磊  卢光亮 《吉林医学》2011,(30):6337-633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经超选择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7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微导管置于责任血管应用尿激酶进行接触溶栓。溶栓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个月后牛津残障量表(OHS)进行预后评价。结果:起病6 h内的30例患者血管完全再通,8例血管部分再通,3例血管未通;6~12 h内的患者血管完全再通4例,血管部分再通4例,血管未通3例;术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后2个月后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定预后良好,为52.63%。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3~24 h(颈内动脉系统闭塞6h内,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4 h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7例发病在6 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7例患者溶栓治疗后6例完全通畅,1例部分通畅;7例患者在14d 内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结论 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一步有待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对7例发病在6h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结果 7例患者溶栓治疗后6例完全通畅,1例部分通畅;7例患者在14d内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 结论 超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一步有待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激酶(urokinase)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7例发病后6小时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疗效评价在溶栓后24h及20d进行,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结果溶栓前2例为TIMI 1,25例为TIMI 0.溶栓后21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6例未再通.23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1例死亡.发病3h内IAT组与发病3~6hIAT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发病3h内IAT组疗效较好.结论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尽早作IAT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静脉溶栓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陈培民  刘福贤 《吉林医学》2006,27(3):242-24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部91例患者经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39例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这组患者来自2000~2002年入院患者的统计,作为对照组;另外52例行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前和发病后24h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迅速减少与静脉溶栓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组颅内出血率1.5%,静脉组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52-54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巴曲酶治疗,观察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继发  杜鑫  王尚均  王济良  邹辉  彭红 《西部医学》2010,22(8):1486-148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方法,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00万U,平均73.5万U。并比较溶栓前、后1、7、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 39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例。闭塞再通情况,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10例,大脑中动脉分支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凤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01-101,165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急性脑梗死32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漓注。对照组34例,仅用基础治疗,包括改善傲循环、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78%,明显优于对照组(50%),两组副作用无显著差别。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发病 6h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一次性应用 1 5万U/kg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后 3h及 2 1d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并与普通治疗进行比较 ;还对治疗 2 1d时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后 3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1 4 2 %± 2 1 %较溶栓前2 6 5 %± 9 1 %明显减少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9,P <0 0 5 ) ;治愈率、显效率分别达2 2 5 8% (7/ 31 )和 6 7 74% (2 1 / 31 ) ;溶栓后 2 1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治疗组 (分别为 :由 2 6 5 %± 9 1 %降至 8 8%± 2 8%和由 2 6 4 %± 8 1 %降至 1 6 3%± 4 1 % ,t=2 4 1 7;5 1 6 1 %和 1 5 38% ,χ2 =5 0 37;70 97%和 42 30 % ,χ2 =4 76 5 ;87 0 9%和 6 5 38% ,χ2 =3 886 ;P均 <0 0 5 )。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普通治疗组分别为 3 7cm3 ± 3 0cm3 和 5 3cm3 ± 3 1cm3 ,(t=2 1 6 5 ,P <0 0 5 )。结论  1 5万U/kg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并发症少 ,且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6.
吴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8):676-677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10万IU尿激酶溶入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经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 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经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吴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6):676-677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10万IU尿激酶溶入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经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超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毛华杰  谭利娜  梁长华 《当代医学》2010,16(29):611-612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和护理。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根据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在Medline及万方数据率、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检索,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1软件包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纳入1999—2011年国内外文献7篇,共352例患者,其中177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75例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1)动静脉联合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总改善率为67.23%,对照组为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联合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2.67,95%CI 1.68~4.26,P=0.01)。(2)联合组溶栓后24 h 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加权平均差=15.65,95%CI 9.30~21.99,P<0.01)。(3)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合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9.04%,对照组为9.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效优于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而继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