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硫熏和未熏蒸西洋参中6种皂苷类成分含量与二氧化硫含量的变化,考察硫熏对西洋参化学成分与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相关性。方法:化学成分含量测定采用Hypersil ODS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的磷酸水,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203 nm;二氧化硫含量测定采用药典收载的酸蒸馏碘滴定法。结果:硫熏样品较未熏样品6种皂苷类成分含量降低,硫熏样品较未熏样品二氧化硫残留量升高。结论:硫磺熏蒸使西洋参化学成分含量降低,二氧化硫残留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增加,化学成分的损失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硫黄熏蒸加工中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论述了关于用硫黄熏蒸中药材的论文和报道,采用熏硫加工中药后可以防虫蛀、防腐、防霉变、灭菌等,但过度用硫黄熏蒸会造成中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改变及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因此应慎重应用这一传统中药材加工养护方法。在硫黄熏蒸对中药质量及药效的影响未得出权威结论前,应综合利弊,严格控制加工后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并努力寻找更为科学的中药材防腐、防蛀、防霉变、灭菌等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3.
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外观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6种产地加工方法的山银花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药材中外观及其绿原酸含量相差悬殊,绿原酸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烘烤法>蒸制干燥法>熏硫干燥法>炒制干燥法>生晒法>晾干法。结论烘烤法加工的药材外观质量最优,绿原酸含量最高,应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中醇溶性浸出物、绿原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绿萼梅产地加工新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波直接干燥和微波“杀青”后干燥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新鲜绿萼梅进行加工,以醇溶性浸出物、绿原酸及总黄酮为评价指标,通过测定其含量,探讨不同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质量的影响,并与产地工艺加工的样品比较。结果 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微波“杀青”后干燥方式较优,成品花萼色泽呈黄绿色,外观性状较佳,且绿原酸及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微波直接干燥。优选出的微波干燥工艺:取绿萼梅置微波托盘中,薄膜密闭,90 ℃微波干燥2 min,取下薄膜,晾2 min,摊于微波托盘上50 ℃微波干燥10 min。结论 不同的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有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麻熏硫与未熏硫饮片汤剂质量的变化。方法用薄层层析、精密测定pH值、留样观察等方法观察、对比、分析。结果熏硫饮片色泽明艳,但原药材特有的气味较淡,微有刺鼻硫臭味;熏硫天麻汤剂pH值降低0.33;指标成分薄层均有检出,但斑点有差异。结论熏硫影响饮片汤剂质量,需控制熏硫在饮片加工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荆芥药材及饮片内在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比较趁鲜加工饮片与传统加工饮片的质量差异,探讨荆芥趁鲜加工的可行性,为荆芥饮片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以挥发油、胡薄荷酮、总黄酮和橙皮苷为指标,通过综合评分法建立荆芥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比较传统加工与趁鲜加工方式对荆芥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趁鲜加工制得的饮片中挥发油、胡薄荷酮、总黄酮及橙皮苷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所得饮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挥发油是影响荆芥饮片质量最主要的成分。结论 趁鲜加工工艺在荆芥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能有效提高荆芥饮片的质量,方便后续饮片加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白菊花内总氨基酸、总黄酮、绿原酸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为指标,探索山西芮城白菊花质量与采收期、加工方法的关系并与原产地白菊花比较质量。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的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总氨基酸的量以及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量。结果胎菊除绿原酸外各指标显著高于各花期,可作为高等茶饮,普通茶饮品以半开菊和盛开菊适合,产量较高,指标适合。加工方法以机械加工更快、更适宜大生产。结论白菊花质量与采收期和加工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山西引种白菊花主要有效成分的量与原产地相当;挥发油量受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影响大于产地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考察硫熏对金银花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Ct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O.4%磷酸溶液-乙腈=87:13,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在0.0836-0.4180斗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30%(RSD=0.49%)。结论硫熏后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明显增加,不同产地之间的含量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工方法对湖北大别山地区茅苍术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不同的加工方法对湖北大别山地区茅苍术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的影响.方法:提取茅苍术挥发油测定其含量,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学成分。结果:茅苍术产地加工过程中,挥发油含量随烘干温度升高而降低,60℃以上苍术粉末的外观性状发生改变,但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结论:苍术在产地加工中,应以晒干为主,烘干温度应该控制在45℃以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TLC、HPLC色谱法对菊花饮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同时对其水分、浸出物等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的外观、水分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影响不同,烘干的菊花饮片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硫熏的菊花饮片最低,硫磺熏蒸菊花饮片含水量明显升高.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影响不同,烘干法炮制加工的菊花饮片的质量较好,硫熏后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美花圆叶筋骨草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美花圆叶筋骨草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美花圆叶筋骨草挥发油中鉴别出了29个成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12%。其中脂肪族烯醇类成分6个,占总量的39.63%;脂肪酸类成分5个,占总量的49.42%。结论:美花圆叶筋骨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含量为34.39%;正十六酸(棕榈酸),含量为42.79%。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关苍术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关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不加夹带剂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SFE)法及加入夹带剂(乙醇)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SFC加C)法对关苍术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关苍术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用SFE法提取的关苍术挥发油中鉴定出37种成分,从SFE加C法提取的中鉴定出55种化合物,2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8种成分相同.[结论]基本确定了关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亳州产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亳州地区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同一栽培环境下的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杭白菊最高,亳菊最低;总挥发油含量以杭白菊最高,小白菊最低,亳菊挥发油颜色为蓝色.结论 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亳菊挥发油颜色与其他3种不同,即品种与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醋炙香附与生香附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醋炙香附与生香附挥发油成分的差别,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药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GC-MS气质联用仪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从香附生品提取物中鉴别出19种化合物,醋炙后香附的提取物中鉴别出16种化合物.结论: 醋炙香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中各种烯类、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生品中的含量,而酸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生品中的含量.醋炙香附挥发油的得率低于生香附.  相似文献   

15.
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精油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柱色谱法对挥发油中部分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辅助鉴定精油化学成分。结果从挥发油中共确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石竹烯相对含量16.26%,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13.52%,α-石竹烯相对含量8.64%,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将短柄五加叶中所含挥发油成分与其根茎挥发油成分对比,发现有部分成分相同,如正二十二烷、亚油酸棕榈酸、氧化石竹烯、菲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蒺藜炒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和脂肪油进行分析,为科学评价蒺藜炒制意义提供相关化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制实验室炒制装置收集蒺藜炒制过程中挥发出的成分,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生、炒品挥发油及甲酯化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从生蒺藜挥发油中鉴定出14个化合物,炒蒺藜中鉴定出13个,炒制中挥发出的成分鉴定出11个。3类挥发性成分之间的相对含量亦发生变化,生、炒蒺藜中脂肪油含量相近,两者脂肪油中均检出了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花生酸、反-9,12-十八碳二烯酸、山嵛酸。结论:蒺藜生、炒品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炒制对蒺藜脂肪油的含量和其中的脂肪酸组分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细叶黑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78%。结论: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3.226%)、亚油酸(14.941%)、邻苯二甲酸双(2-甲氧基)乙酯(13.482%)、邻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酯(12.38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北沙参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并对比不同产地北沙参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不同。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收集不同产地的北沙参药材共16批,然后进行研磨打粉。对北沙参粉末样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提取挥发油。将挥发油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对所得的质谱结果利用NIST 11.0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和结论 从16个批次共48个北沙参挥发油样品中获得12个共有组分,都可作为北沙参挥发油的指标性成分,其中以法卡林醇为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产于河北的3批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均较少。去皮加工的北沙参样品中挥发油总体含量比不去皮加工的北沙参少,并且发现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仅存在于有皮的样品中。去皮加工方式会使一些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如EPA,可能会影响北沙参的药用活性。  相似文献   

19.
伸筋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中药伸筋草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伸筋草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伸筋草挥发油中分离并检索出3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5%的分别为2-甲基-5-异丙基苯酚、葵酸、十八烷、二十烷、十六烷酸、十八烷二烯酸.结论 36种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占挥发油气化产物的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