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癌的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近期超声检测的98例乳腺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以及癌前病变组,对患者的病灶形态、边缘、内部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内部有无动脉血流及阻力等进行对比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乳腺病变超声图像特征及检出率对比癌前病变组与良性组3项超声特征性指标(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微小钙化、动脉RI〉0.7)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前病变组与恶性组5项超声特征性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测手段对乳腺癌患者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十分有效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钼靶X射线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72例进行研究,术前分别行钼靶X射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2种检查方法以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良、恶性病灶的确诊率以及钙化病灶的检出率。结果钼靶X射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钼靶X射线检查恶性病灶的确诊率和钙化病灶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而超声检查的良性病灶确诊率高于钼靶X射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钼靶X射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各有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在诊断良、恶性结节性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6例甲状腺病患者中,良性病变87例,恶性病变39例,均进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结节内有无钙化,将其中的钙化分为粗大钙化、微小钙化、弧形钙化。结果超声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显示,良性结节87例,共检出钙化9例(10.34%),其中微小钙化1例(1.149%),粗大钙化8例(9.20%);恶性结节39例,共检出钙化34例(87.17%),其中微小钙化31例(79.48%),粗大钙化3例(7.69%)。2组钙化率有显著性差异,恶性组中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组。良性结节超声图像多表现为弧形光团,后伴声影。恶性结节中钙化表现为"沙砾样"的微钙化,后方声影可有可无。结论高频超声中的微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一个特异性指标。依据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形态大小,可以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相似文献   

4.
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以及超声对其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其中恶性病变49例,良性病变51例。结果:甲状腺超声图像中,病灶形态、边缘、和钙化表现与病变的良恶性关系密切;恶性病变中,大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钙化;良性病变中,病灶一般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无钙化。结论:超声图像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1例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肿患者,根据超声图像将其分为恶性结节组(68例)及良性结节组(7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 Ps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为5.0~12MHz。结果:良性结节组结节低回声、边缘毛刺、微钙化的检出率与恶性结节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分析患者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可以有效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频超声联合乳腺X线点压放大摄影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乳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及乳腺X线点压放大摄影检测。统计高频超声及高频超声联合乳腺X线点压放大摄影诊断乳腺癌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统计高频超声及高频超声联合X线点压放大摄影诊断乳腺癌典型病理特征检出率。结果:联合检测乳腺癌符合率高于高频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误诊率、漏诊率与高频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对肿块、微小钙化、异常血管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诊断率均高于高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乳腺X线点压放大摄影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诊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弥漫性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术前超声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2例患者60个不同性质结节中超声检出甲状腺内微小钙化12个,其中甲状腺良性疾病微小钙化率为8.9%,恶性肿瘤微小钙化率为53.3%,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微小钙化主要发生为乳头状癌。结论:超声甲状腺结节内微小钙化灶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彩超诊断乳腺肿瘤病变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怀疑乳腺癌患者.扫描观察肿块的部位、乳腺肿块的血流特征.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和良件乳腺肿瘤的彩超表现和特点.结果:6例良性病变边界整齐、清晰,形态规整,内部回声均质或檄弱;血流信号0.1级,流速平均12.5cm/s,阻力指数平均0.34.34例恶性肿瘤表现边界不清、边缘似突刺状,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不均质、见微小钙化点,血流信号1.4级,流速平均33.4cm/s,阻力指数平均0.6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伴有钙化)150例进行研究,入院时间均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给予患者实施甲状腺超声检查后开展术后病理诊断,并将两组检查对疾病的诊出率进行比较,此外对各类钙化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超声检查中,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钙化良性肿瘤占比、粗大钙化良性肿瘤占比与恶性肿瘤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状钙化、孤立性钙化及弧形钙化的良性肿瘤占比与恶性肿瘤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内不同类型钙化灶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解放军第421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例,根据患者疾病的性质,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和超声检测。结果:良性结节组患者的血清TSH水平高于恶性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结节组患者超声成像中1分占比53.66%、2分占比34.15%,明显高于恶性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结节组患者超声成像中3分占比9.76%,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超声成像中4分的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检查的真阳性为76.19%、真阴性为75.00%,与TSH检查的真阳性和真阴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76.19%、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75.61%,与TSH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情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对小鼠前胃癌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影响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用7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均为雄性,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空白组灌注生理盐水,其他4组先进行胃癌诱导肿瘤造模,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组予生理盐水灌胃3周,中药组予扶正解毒方治疗,化疗组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中西医结合组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后再中药灌胃3周,然后采用相关检测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相关指标含量。结果 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上,模型组为3+,中药组为2+,化疗和中西医结合组为1+;M2型巨噬细胞含量中模型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L-4、IL-10、IL-13、TGF-β含量上,空白组和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能通过降低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减轻M2型巨噬细胞含量,降低炎症指标IL-4、IL-10、IL-13、TGF-β含量等对小鼠胃癌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贾英杰教授将肺癌咳嗽的基本病机概括为"气机阻滞,肺失宣降",认为有形实邪(肿块)或病理产物"痰、毒、瘀"于胸中积聚,壅遏肺气,气之壅塞不通,滞留不畅,则气机阻滞,肺气上逆成咳;又因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癌毒扰肺,肺脏失司,正气内虚,则肃降无力,肺气上逆,故而成咳。治疗当以"气阻"为重点,结合辨治节点,以动态辨治思维,针对可逆性因素"痰、毒、瘀、虚",将宽胸降气、涤痰散结作为主要治法,并注重祛邪与扶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了全程化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出现静脉炎10例,胃肠反应30例,骨髓抑制20例,口腔溃疡5例,脱发40例,转氨酶增高6例。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试论癌毒瘀滞导致癌瘤发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帆  孟静岩  贾宁 《天津中医药》2010,27(3):213-214
癌瘤的发生和发展为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癌毒、瘀滞这两方面共同致病,体内外邪气可化毒,而体内气血津液的失调也可参与癌毒的形成,探讨癌毒、瘀滞和癌瘤形成之间的联系,可为癌瘤形成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8例35岁以下的结直肠癌病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青年人结直肠癌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或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肿瘤主要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组织学类型以分化不良为主,Duke's分期以C、D期为主,根治率43.75%,5年生存率为28.21%.结论: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起病隐匿,潜伏期长,恶性程度高,疾病侵袭性强,进展快,易转移,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做好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我们认为应遵循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防治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针灸、气功等综合治疗肿瘤,在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转移复发的同时,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加上相对低廉的医疗开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更新认识,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观察,验证中药、针灸等治疗肿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8例35岁以下的结直肠癌病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青年人结直肠癌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或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肿瘤主要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组织学类型以分化不良为主,Duke's分期以C、D期为主,根治率43.75%,5年生存率为28.21%.结论: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香菇多糖辅助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或术后复发、已不适合手术的老年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香菇多糖组、香菇多糖加化疗组和化疗组,均治疗3个周期以上,进行相关比较。结果香菇多糖组的有效率较化疗组和香菇多糖加化疗组低(P均<0.05),香菇多糖组、香菇多糖加化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稳定率均比化疗组高(P均<0.05)。香菇多糖加化疗组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化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香菇多糖能缓解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与化疗合用能提高化疗的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