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对MPIgM抗体阳性和MPIgM、IgG抗体同为阳性患儿以及对照组间血清IL-17、IL-23含量比较,对不同临床症状患儿以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含量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IgM抗体阳性和MPIgM、IgG抗体同为阳性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它们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MPP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它们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中不同临床症状的患儿间血清IL-17、IL-2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IL-17、IL-23含量变化可能促进MP感染患儿的不同临床表现,检测MP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对了解疾病的进展和疗效,对MPP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收集受试者的血清,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 100E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表达情况。【结果】12例正常对照组者血清sIgE结果均为0级,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gE的浓度为2 ~ 6级。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组血清中的水平分别为(165 ± 39)pg/ mL 和(79 ± 26)pg/ mL,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 ± 18)pg/ mL,和(14 ± 4)pg/ mL,,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3 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与IL-23、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687,P < 0.01),IL-23含量与血清sIgE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3,P < 0.05)。【结论】 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1 (IL-21)、IL-23及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0例,其中轻度患儿46例,中度患儿58例,重度患儿3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68例,中性粒细胞型72例。比较各类型患儿血清IL-21、IL-23、IL-17水平,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差异。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血清IL-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血清IL-23和IL-17分别为(253.30±49.80) pg/mL和(9.40±1.10) pg/mL,高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而FEV1%pred和FEV1/FVC分别为(68.83±9.95)%和(67.80±9.15)%,低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嗜酸性粒细胞型患儿血清IL-21、IL-23和IL-17分别为(25.12±3.83) pg/mL、(232.32±48.10) pg/mL和(8.40±1.00)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7及IL-23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tAU)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AU患者40例(其中轻型30例,重型10例)及健康对照20例,分析其免疫功能状态,采用ELISA法检测其溃疡发作期外周血血清中IL-17、1L-2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RAU患者CD4、CIM/8、CDl6+56低于对照组;IgM、CH50高于对照组,而c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U患者发作期外周血中IL-17及IL-2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轻型及重型RAU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IL-23表达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r=-0.038,P〉0.05)。结论:RAU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的症状,RAU患者溃疡发作期外周血中IL-17及IL-23蛋白表达增高,这可能在RAU患者溃疡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并分析这两个炎症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IL-23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且血浆中IL-17的水平随哮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中与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与IL-23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6,P=0.003;r=0.428,P=0.021).结论 IL-17和IL-23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IL-17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L-23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感染性腹泻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例感染性腹泻、1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荸个核细胞;ELISA方法检测IL-23刺激前后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束经IL-23刺激的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分别为(29.492±6.631)pg/ml、(18.183±3.110)pg/ml、(16.848±3.903)pg/ml,其中UC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IL-23可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17,且UC组(63.631±11.793)pg/ml较感染性腹泻组(27.868±8.314)pg/ml及健康对照组(26.533±6.422)pg/ml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IL-23可能通过诱导IL-17的分泌而使后者在UC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IL-17免疫通路失调可能破坏机体免疫耐受而导致UC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炎症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及房水中IL-23、IL-17水平,并对炎症性青光眼患者房水IL-23与IL-17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炎症性青光眼组房水IL-23、IL-17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青光眼组和老年性白内障组(P〈0.01),但原发性青光眼组与老年性白内障组IL-23、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炎症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IL-23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炎症性青光眼患者房水IL-23、IL-17水平升高可能与眼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与高眼压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IL-17刺激后HaCa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变化,阐明其临床意义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5名正常对照者、2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不同组别HaCaT细胞(空白对照组、IL-17刺激24h组、IL-17刺激36h组、IL-17刺激48h组、紫草素+IL-17组、环孢素A+IL-17组和IL-17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和HaCaT细胞各组上清液中IL-6、IL-23水平;实时荧光免疫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HaCaT细胞中IL-6和IL-23p19 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以重度皮损银屑病组升高最为明显(P < 0.05);IL-17刺激24、36和48h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紫草素+IL-17组和环孢素A+IL-17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AN表达水平均低于IL-17组(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重度皮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明显,IL-17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IL-6和IL-23,呈时间依赖性,紫草素可抑制IL-17的促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梅  曾维贵 《医学综述》2014,(13):2432-243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江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RA患者血清IL-17及IL-23与病情的关系、治疗前后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随着病情活动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IL-17、IL-23水平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IL-17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HAQ)、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骨质破坏(Sharp)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23与晨僵时间、VAS、HAQ、TJC、SJC、ESR、血小板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RF及Shar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IL-17、IL-2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31 例慢性放射性肠炎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对照30 例。对病情的评估采取临床症状和内镜下表现结合的形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L-17及IL-23 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慢性放射性肠炎中IL-17 及IL-23 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均p=0.000)。IL-17及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与症状积分及内镜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0)。慢性放 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IL-17 与IL-23 的表达相关(r =0.731,p =0.000)。结论IL-17 及IL-23 在慢性放射性肠炎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7/IL-23 免疫轴可能参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 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月10 月该院就诊的TAO 患者46 例,按临床活动度 评分(CAS)将其分为TAO 非活动期组(CAS<3)23 例,TAO 活动期组(CAS ≥ 3)23 例。另选22 例健 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 组)。采取ELISA 法检测血清中IL-17 与IL-23 浓度,分析IL-17、IL-23 浓度和 CAS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 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AO 活动期组CAS 评分高 于TAO 非活动期组(P <0.05);TAO 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血清IL-17 水平分别为(1 268.21±215.03)和 (983.52±207.14)pg/ml,均高于NC 组(582.63±171.39)pg/ml(P <0.05),且TAO 活动期组高于TAO 非 活动期组(P <0.05);TAO 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血清IL-23 水平分别为(906.83±193.89)和(727.93±172.32) pg/ml,均高于NC 组的(278.22±58.61)pg/ml(P <0.05),且TAO 活动期高于TAO 非活动期(P <0.05)。 TAO 患者的IL-17、IL-23 水平与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均呈正相关(r =0.6305 和0.6892,均P =0.000)。 结论 IL-17、IL-23 在TAO 患者外周血中均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磷脂酶A1(serum phosphatidylserin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1,PS-PLA1)、趋化因子配体19(chemokine ligand 19,CCL19)、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水平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score, SLEDAI)将其分为轻度亚组(31例)、中度亚组(50例)、重度亚组(2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 LY%)、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及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G(i...  相似文献   

13.
炎症介质的异常产生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无论是小鼠还是人的研究都聚焦于一种新的T辅助细胞亚型,它以产生IL-17为主要特点,因此被命名为Th17细胞。本文对人Th17细胞的特点及功能,以及IL-23在Th17细胞依赖的银屑病慢性炎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并介绍新近的IL-23/Th17轴靶向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23在结核性脑膜炎(TBM)中的致病机制及其对TBM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8例TBM患者(TBM组)血清及脑脊液(CSF)中IL-17、-23因子水平。并对IL-17、-23与TBM组CSF中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TBM组血清和CSF中IL-17水平分别为83.8±5.9和106.4±8.8;IL-23水平分别为103.1±7.1和172.8±8.3,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L-17、-23升高水平与TBM组CSF中的WBC数量正相关。结论:IL-17、-23在TBM的免疫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大鼠脑梗死区域炎性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1)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5只。脑梗死组按梗死后不同取材时间分为6、24、48、72h及7d 5个亚组,每组大鼠5只;假手术组按梗死组对应时间点分为6、24、48、72h及7d5个亚组,每组大鼠5只。(2)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3)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梗死区域光镜下形态学变化及IL-23的表达。(4)比较两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点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及IL-23的表达。结果 (1)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无明显水肿。脑梗死组MCAO术后6h脑组织病变区域脑组织轻度水肿。24~48h水肿加重;(2)梗死组IL-23阳性细胞个数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IL-23随时间的延续变化,在梗死后6h表达增高,并且在梗死后48h达到高峰,72h后阳性细胞数表达逐渐减少,各时间点IL-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L-23在大鼠脑梗死区域表达均显著增高,而且在24~48h达高峰。  相似文献   

16.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4例白癜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IL-17和IL-23的含量。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白癜风患者IL-17含量与病程呈负相关(r=-0.45,P0.05),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