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66-16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 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入住我院心血管科的冠心病患者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5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6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0例;同时选用同期以胸痛入院经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1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各组患者Angptl2、hs-CRP水平,分析Angptl 2、hs-CRP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的表达;Logistic回归分析ACS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各组Angptl 2、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TEMI组的Angptl 2、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NSTEMI组(P<0.05);左主干病变组Angptl 2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以及双支病变组(P<0.05);左主干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三只病变、双只病变及单只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gptl 2及hs-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ngptl 2与hs-CRP在ACS发病早期水平明显升高,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早期诊断ACS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50例患者的血清IL - 18、MMP -9水平.结果 血清IL - 18、MMP -9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康海  杨军  方毅民  任法新 《安徽医药》2007,11(6):535-536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检测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炎性因子hs-CRP血清水平的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ACS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者;2.血清肌钙蛋白阳性者hs-CRP浓度高于阴性者;3.冠脉狭窄程度积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s-CRP的浓度与冠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不相关,而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炎症反应参与了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实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指导意义。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5例、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对所有人员均进行hs-CRP检测,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人员hs-CRP水平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水平显著性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实施hs-CRP检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7、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并且给予常规的抗脑卒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30 mg/次,2 次/d,连用两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次,1 次/d,连用两周.分别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作出疗效判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血清IL-17和hs-CRP水平以及NIHS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叶碧宁 《安徽医药》2012,16(10):1447-1448
目的 分析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该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速率法检测LDL-C水平,并分析计算LDL-C和hs-CRP在诊断ACS方面的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LDL-C和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单独LDL-C诊断ACS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1.2%和82.3%,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和55.3%.单独hs-CRP诊断ACS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48.8%和85.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和52.9%.LDL-C和hs-CRP联合诊断ACS的阳性例数为82例,与单独LDL-C诊断的阳性例数差异有显著性(χ2=6.41,P<0.05),与单独hs-CRP诊断的阳性例数也差异有显著性(χ2=6.63,P<0.05),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5.6%和46.3%,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6%和91.2%.结论 联合检测LDL-C和hs-CRP可有助于早期诊断AC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预测。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58例ACS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结果①AC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与其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随着人们对ACS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分析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钙蛋白(cTnⅠ)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包括急性心梗(AMI)患者45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45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45例,并采用酶联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三组人员进行hs-CRP、cTnⅠ的检测,对比分析hs-CRP、cTnⅠ水平检测结果对急性蔻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健康组而言,急性心梗组的血肌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梗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的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肌钙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结合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以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出现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雷 《天津药学》2005,17(1):41-4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QMI),约占冠心病人的30%~40%。此外,许多心原性猝死(ScD)的病例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其急性合并症有关。本文对此病的发病机理及各类药物的使用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Th17细胞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德宇  丁晓梅 《安徽医药》2010,14(12):1375-1377
辅助性T细胞(T help,Th)17是新近发现的T效应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7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Th17细胞在调控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且Th17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中起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IL-10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4年晋江市内坑卫生院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桂枝茯苓丸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应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10和IL-17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桂枝茯苓丸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10和IL-17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抑制IL-10和IL-17的表达从而起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8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以结肠镜活检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30例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17阳性表达率,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高于正常肠粘膜[(19.13±5.87)%vs(2.14±1.17)%,P<0.05];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型、直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发生部位相关(P<0.05)。结论:IL-17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6、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以及斑块数量,根据斑块超声特点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35例和无斑块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IL-6、IL-8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组血清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均P<0.05),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6、IL-8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血液科住院部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VEGF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各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这些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者血清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型者,而血清VEGF水平则明显低于非重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7与血清IL-23呈明显的正相关(r=0.501,P<0.05),血清IL-17、IL-23与血清VEGF呈明显的负相关(r=-0.541、-0.559,P<0.05)。结论:IL-17、IL-23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VEGF显著降低,三者共同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段炤  邹峥 《江西医药》2011,46(11):981-985
目的探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IL-17及IL-10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1例急性期及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及IL-10的水平,并与同期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急性期、亚急性期KD患儿组血清IL-17及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KD患儿组血清IL-17及IL-10水平均高于亚急性期KD患儿组(P〈0.01);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630,P〈0.05)。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810,P〈0.05)。结论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亚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下降,而亚急性期血清IL—10水平虽较急性期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IL-17是一种强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10是一种抑炎细胞因子,二者血清水平的变化提示它们分别在KD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IL-17和IL-10的水平为K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中IL-23及IL-17A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血清和脑脊液IL-23和IL-17A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IL-23、IL-17A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和脑脊液IL-23和IL-17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IL-23和IL-17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23及IL-17A呈高表达状态,这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有效降低IL-23和IL-17A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IL-6 IL-10 IL-13及IL-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抗体夹心法测定4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4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IL-6、IL-10、IL-13、IL-17的含量,对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进行比较,同时对其中重症患儿、普通患儿进行比较,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期重症组与普通组IL-6、IL-10、IL-13及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与普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重症组与普通组IL-6、IL-17较急性期下降,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IL-10、IL-13重症组和普通组均较急性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症因子IL-6、IL-17在急性期水平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13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甲砜霉素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检测患者血清辅助T细胞17( Th17)相关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和白介素23(IL-2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关系,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治疗组为寻常型银屑病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治疗组给予甲砜霉素、异维A酸胶丸口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IL-17、IL-22和IL-23的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IL-17、IL-22、IL-23与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2、IL-23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IL-17、IL-22、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治疗组治疗前IL-17、IL-22与IL-23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77、0.76、0.60,P均<0.05)。结论 IL-23/IL-17轴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IL-17、IL-22、IL-23可以作为判断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降低IL-17、IL-22、IL-23表达可能成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外周血和胸水中Th17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组)患者30例和非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炎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测定血清及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及IL-17的含量.结果 结核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胸膜炎组(P<0.05).结核组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胸膜炎组(P<0.05).结核组患者在规则治疗1、3、7、14 d时,外周血和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于治疗1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于治疗3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外周血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3d时显著低于人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7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 Th17/IL-17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且与其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