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秀波  赵阳  徐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82-18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乳腺癌患者50 例临床资料,参照2002 年国际抗癌联盟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分类:乳腺导管内癌0 期33 例,微浸润癌Ⅰ期17 例.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粉刺型比例和并发坏死率均高于微浸润癌,乳腺导管内癌ER、PR 均高于微浸润癌;而P53 和Ki67 低于微浸润癌,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50 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分析,为乳腺癌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和判定预后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道同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26-3227
目的 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导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血清TK1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TK1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x2=23.155,P<0.05).患者肿瘤直径≥5 cm 、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T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K1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K1在乳腺导管癌中呈高表达,血清TK1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的TK1表明乳腺导管癌的侵袭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TGF-β1与u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8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阴性对照组)中TGF-β1及uP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38例乳腺癌中TGF-β1及uPA蛋白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3.2%、56.4%TGF-β1蛋白和uPA蛋白在乳腺良性病、乳腺导管内癌(0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Ⅰ/Ⅱ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4、32.0%/36.0%、46.7%/53.3%、82.9%/82.9%,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GF-β1与uP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TGF-β1、uP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且在乳腺癌中期别越晚表达越高,表明二者可能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有关,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实验指标;TGF-β1和u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宇  刘梁生  马文娟  韩敏  朱鹰  路红 《天津医药》2022,50(8):853-858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征象对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98例术前诊断为Ⅰ~Ⅱ期乳腺癌,且乳腺超声检查显示为肿块型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比较此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超声征象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Lum...  相似文献   

5.
吴醒  斯岩  凌立君 《江苏医药》2008,34(12):1244-1245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8.6岁,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4例,发现肿瘤细胞13例(92.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8例.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3例,Ⅳ期3例.激素受体阳性者占82.8%.25例获得随访,死亡8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临床少见,发病年龄偏大,容易误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男性乳腺癌具有特殊意义.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预示男性乳腺癌预后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陈猛 《上海医药》2017,(19):55-57
目的: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 —2010年1月收治的12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病例资料,总结诊断、治疗经验及教训.结果 :术后病理9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为湿疹样乳腺癌,1例为炎性乳腺癌.Ⅰ期1例(8.3%);Ⅱ期6例(41.7%);Ⅲ期4例(29.7%);Ⅳ期1例(8.3%).1例于治疗后1年多死亡,5年生存7例(58.3%),其中1例对侧乳房转移,2例骨转移、1例出现对侧乳房转移及远处气管转移,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因乳房生理性增大导致乳腺肿块不易触及,应重视产前、哺乳期的乳腺检查.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乳腺、7例乳腺导管内癌、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其中24例有淋巴结转移,24例无淋巴结转移),并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正常乳腺、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3/12)、57.14%(4/7)、70.73%(29/41)。在三种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上升趋势,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组织学类型、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成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对细胞凋亡起一定抑制作用,其过度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Survivin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比无淋巴结者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筛查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6-8月参加国家出资组织乳腺癌筛查的新沂市三万名农村妇女先行乳腺彩超检查,再对其筛查出来的663名行乳腺X线摄影,参照BI-RADS[注]标准对乳腺评估分类,对疾病的诊断最终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结果:663名筛查者中,3类272人,4类56人,其中可疑乳腺癌4B类及以上18人,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3例,占总筛查人数0.43‰,包括导管原位癌、非典型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各1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临床分期1例原位癌,6例Ⅰ期,4例ⅡA期,2例ⅡB期,Ⅰ期及之前早期乳腺癌占53.8%(7/13)。结论:通过彩超初步筛查进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农村女性乳腺癌,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组织中Snail与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和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普通型增生(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1).结论 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过表达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高频超声诊断腋下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腋下肿块进行检查,结合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恶性肿块26例,包括淋巴结转移癌19例,淋巴瘤5例,横纹肌肉瘤1例,鳞状细胞癌1例;良性肿块16例,包括副乳腺6例,慢性淋巴结增生5例,淋巴结核3例,淋巴管囊肿和皮脂腺囊肿各1例.结论 高频超声对腋下肿块的检查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腋下肿块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检测乳腺癌及其转移以及乳腺癌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例经^18F-FDG PET-CT检查确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例同时做^11C-MET PET-CT检查)。结果3例治疗前检查病例乳腺共发现6个病灶,其中2例伴有转移;1例化疗后复查病灶代谢明显减低;3例术后复查,其中2例发现全身多处转移。结论PET-CT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了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将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检出率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PET-CT扫描共发现骨转移病灶181个,分别为椎体转移62个,肋骨等附件转移52个,股骨转移34个,肩胛骨转移29个,颅骨转移4个.MSCT平扫对肺癌骨转移检出率为78.45%(142/181),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骨转移检出率为95.58%(173/181).CT平扫对肺癌骨转移椎体转移检出率、肩胛骨转移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明显低于MSCT多期增强扫描(P<0.01).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检出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钼靶联合CT增强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乳腺钼靶及CT增强扫描结果,比较钼靶组(单纯乳腺钼靶检查)、CT组(CT增强扫描检查)及联合组(乳腺钼靶联合CT增强扫描检查)的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 钼靶组的准确率为69.84%,CT组的准确率为80.95%,联合组的准确率为95.24,联合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钼靶组及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钼靶联合CT增强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其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测、B超及近红外线扫描的检测方法在乳腺癌早期检测中的效果,并加以比较分析。方法:抽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1536例进行乳房检查,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钼靶X线组(A组)520例采用钼靶X线进行检测,高频B超组(B组)510例采用高频B超进行检测,近红外线扫描组(C组)506例采用近红外线扫描进行检测,后经病理结果显示,以得出其各自的准确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与病理结果对比发现,对于〉1cm但≤2cm的乳腺癌,B超分别与钼靶X线、近红外线扫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1cm的乳腺癌,B超与靶X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的乳房检查中,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涛  曹新生  贺才标 《中国当代医药》2013,(35):100-101,103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钼靶X线、CT扫描检查,对比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结果 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47例,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83.9%.钼靶X线特点,星芒状边缘的肿块阴影41例,乳腺结构紊乱、浸润阴影11例,肿块内有钙化47例;伴有导管增粗5例,异常血管阴影9例,厚皮症8例,乳头内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CT扫描诊断乳腺癌52例,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2.8%.CT扫描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肿块阴影,边缘毛刺,肿块伴沙粒状钙化44例,肿块不伴有钙化12例;肿块与皮肤或深层肌肉粘连,厚皮症8例,乳头内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1例,5例增强扫描,病灶CT值明显升高.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8.2%.结论 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评价中的各种价值。方法分析4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脊柱转移X线、CT表现。结果常规X线片对大多病例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X线片难以发现早期轻度骨质破坏,对随访观察意义较大。原发灶以肺癌、乳腺癌、肝癌多见,CT表现主要溶骨型63%、成骨型18%或混合型15%。CT扫描在发现和估价方面较平片检查敏感。结论 CT对评价脊柱转移瘤具有是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比较他们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确诊的结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100例患者中,术后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者97例,诊断符合率97.00%;误诊3例,误诊率为3.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故它对乳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红外光图像特征及临床特点,同时联合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方法研究了乳腺肿块84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红外线、高频超声检查,对比红外线和高频超声影像学检查对的早期乳腺癌诊断优缺点,对可疑恶性的24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结果高频彩超、红外光与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三者联合应用,对恶性肿块的诊断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联合应用高频超声、红外光与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乳腺微小钙化灶定位活检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疾病的关系。方法2003年11月~2007年7月临床触诊阴性,仅因乳腺钼靶X线片中发现微小钙化灶而入住我院62例(70侧),患者行钙化灶定位切除经病理检查,行鉴别诊断。结果62例(70侧)中发现乳腺癌16例(16侧、占22.9%),乳腺良性疾病46例(54侧、占77.1%)。其中术后病理证实早期乳腺癌10例,占62.5%。结论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的合作下行乳腺微小钙化灶定位活检在触诊阴性乳腺疾病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提高了无肿块乳腺癌早诊率,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的18F-FDGPET-CT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8F-FDGPET-CT资料完整的肺部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半定量法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8F-FDGPET-CT诊断肺部肿块性质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91.2%(62/68)、76.4%(13/17)和88.2%(75/85)。18F-FDGPET-CT检查方法术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期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结论18F-FDGPET-CT能准确地鉴别肺部肿块性质及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期,是目前较好的肺癌影像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