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卫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02-503
目的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回顾,分析原因、再次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疑似肠胃癌患者168例进行排查,确诊48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根据转移范围,患者身体状况等确定手术方案。其中3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5例行姑息行手术切除。结果活检结果发现,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癌9例,低分化癌7例,印戒细胞癌11例,黏液腺癌9例,运用毕Ⅰ式术后发生残胃癌14(16.47%)例,毕Ⅱ式术后发生残胃癌34(40.96%)例,两种术式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过两年随访观察,姑息手术治疗2年内全部死亡,其中术后3~5个月死亡4例,5~9个月死亡6例,9~24个月死亡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2年内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要以预防发病为主。术后要定期复查胃镜,以免耽误最佳治疗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残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三人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2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病例中行根治性手术15例(62.5%),姑息性手术8例(33.3%),急诊剖腹探查1例(4.2%)。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6.4%、45.7%,姑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22.8%、0。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是确诊残胃癌的主要手段,定期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胃镜复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我院收治32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多在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0年后发病,Billroth—Ⅱ式癌发生率显著高于Billroth—Ⅰ式(P〈0.01),残胃癌的组织学分化差。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切除率为71.8%,根治性切除23例中患者5年生存率17.4%,3年生存率47.8%。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残胃癌首选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晚期病例应该争取行姑息性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22例残胃癌的临床分析,发现残胃癌与胃手术Bilrroth Ⅱ式的术式有关。因此胃手术应尽量采用BilrrothⅠ,或选择尽量控制十二指肠液返流的术式,并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年来收治的22例残胃癌。结论 残胃癌多发于初次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男性多于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手术Bilrroth Ⅱ式吻合术是导致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09年收治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65.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3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55例为BillrothⅡ式,5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4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老年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42例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06月—2012年06月4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剖腹探查术(2例胃空肠吻合,1例空肠造瘘,1例仅探查,均置入中人氟安颗粒),8例行姑息性残胃切除术,26例行残胃全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根治切除率68.4%(26/38)。术后30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3年。4例剖腹探查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均不超过8个月,5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3年生存率60%(3/5)、0,21例根治性手术患者1、3年生存率100%、71.4%(15/21)。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后10年内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75例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收治75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5例残胃癌患者中,男7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3.7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69例为Billm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5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4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因此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35例残胃癌钡餐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残胃癌的钡餐造影影像临床特点,提高对残胃癌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35例经病理确诊为残胃癌的患者的钡餐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残胃扩张、排空延缓16例;残胃缩小、胃腔狭小变形11例;胃壁浸润僵硬8例。行毕Ⅱ式手术的患者残胃癌发生率明显高于行毕Ⅰ式患者(26∶9)。结论残胃癌患者中年纪大、男性、病程超过15年(尤其是超过25年者)、行毕Ⅱ式手术均为残胃癌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以发现早期残胃癌,争取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Log rank检验比较根治术组与姑息切除术组的术后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为95.7%(45/47),根治切除率64.4%(29/45)。根治术组与姑息切除术组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VS 31.2%)、(58.6%VS 0)、(24.1%VS 0),两组术后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肝转移情况是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根治性手术、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高分化、无肝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经腹胃上部癌手术方法改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手术路径、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普外科73例胃上部癌患者,术中行胃大弯侧非肿瘤浸润区剪裁、缝合成管状与食管残端行端侧吻合及幽门成形术。结果经腹路径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该术式除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外,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该术式减少了全胃切除的复杂性。73例胃上部癌患者手术切除率100%,其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63例(86.30%),姑息性切除10例(13.70%);随访3年生存率38.71%,5年生存率33.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残胃胃镜检查的210例及随机抽取同期无胃肠道手术病史进行胃镜检查并做Hp检测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的Hp感染率为26.2%,不同手术原因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llroth-Ⅰ式术后Hp阳性率明显高于毕Billroth-Ⅱ式手术后,有胆汁反流者Hp阳性率低于无胆汁反流,随着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的延长,Hp的感染率愈来愈低,抗Hp的治疗转阴率为87.3%.结论 残胃Hp感染率偏低,但Hp残胃病变加重,目前常用的抗Hp的治疗方案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物适合于治疗残胃的Hp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残胃癌的诊疗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23例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施行手术治疗,且手术顺利;15例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2例失访,术后5年生存率为29.6%;8例患者施行姑息性手术治疗,1例失访,生存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1.9±2.2)个月。结论残胃癌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早期诊断和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对降低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胃远端部分切除后残胃病例的特点并进行分析。方法以88例胃部良性肿瘤行远端胃次全切除后的残胃患者的胃镜及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及治疗方式,Cox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及治疗方式为影响残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对于残胃癌的预后十分重要,应加强胃部切除术后的患者的随诊工作。  相似文献   

14.
残胃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刘生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6):25-25,27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残胃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中9例(60.0%)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3例施行姑息性手术、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施行姑息性手术者均在4个月内死亡、根治性手术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41.7%和16.7%。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75例残胃粘膜进行胃镜检测及病理分析。结果:吻合口炎143例、胆汁返流125例、吻合口溃疡43例、残胃癌13例。结论:严格掌握胃切除适应证,选择好术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瘘的愈合情况及治愈天数。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营养支持及穿刺引流后治愈,治愈的天数为术后32~78 d,平均(51.75±14.96)d;5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于胃癌术后23~45 d,平均(37.00±8.37)d。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后,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标志物及敏感方法。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 M P-7)m RN A在20例正常黏膜、18例胃溃疡组织、20例溃疡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8例胃溃疡组织M M P-7m R NA表达阳性6例,与正常黏膜对照有显著性差异(χ2=5.06,P<0.05);20例溃疡型胃癌M M P-7m RNA表达阳性16例,与溃疡组和正常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8.46,P<0.01)。结论M M P-7m R NA有望成为一种肿瘤生物学恶性行为标志物,为胃癌早期病变提供信息,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孙华林 《贵州医药》2001,25(11):969-970
目的:研究p16基因的表达与人胃癌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病理确诊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 p16基因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胃癌组织中,7例无p16基因表达的癌组织为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2例p16基因表达可疑;分化较高的6例p16基因表达增多;其余15例p16基因的表达与相应正常组织无区别。结论:p1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既可减低,也可增加,相当一部分胃癌组织p16基因的表达同相应正常组织无明显区别;p16基因表达减低的病例,其病理诊断往往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outhern技术检测185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对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原位杂交试验检测EBV编码的小RNA(EBER-1),以确症EB病毒感染的存在。结果185例胃癌组织中有13例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7.03%,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病毒感染,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1.077,P<0.005)。结论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孙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461-462
目的研究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胃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该组15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而痊愈。结论该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