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艳平  王九花  黄颖 《医学争鸣》2002,23(15):1421-1421
0 引言 手术完毕 ,返回病房 ,但麻醉对患者的影响并未彻底消除 ,此时患者未完全清醒 ,自身的保护性反射比较弱 ,再加上手术的创伤 ,各类麻醉药物及麻醉辅助药物的特殊作用 ,均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血压剧降、心律紊乱、喉头痉挛、上呼吸道梗阻、甚至心搏骤停等 ,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手术期间 .为此 ,我们对 10 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回病房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病例 10 0 (男 4 2 ,女 5 8)例 ,年龄 2 0~ 74岁 ,胆囊切除术 5 0例 ,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3.
癔病患者之间由于相互的暗示作用 ,表现出相似的症状。导致集体发作 ,这在我国并不少见[1] 。我们在临床上曾遇到过这样一起癔症集体发作事件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 45例。男 8例 ,女 37例 ,年龄 9~ 12岁 ,均系城镇独生子女 ,45例患儿均为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学生 ,教室相邻 ,发病均在当地防疫部门统一组织的接种乙脑疫苗后 2日内 ,疫苗接种后当时发病 3例 ,1小时后增至 13例 ,半日内增至 2 9例 ,次日又出现 16例。2 临床表现及经过 晕厥 3例 ,双下肢运动障碍 5例 ,自觉双下肢麻木、乏力 32例 ,头晕 30例。在接种…  相似文献   

4.
1 资料 患者男,55岁,诊断“左小腿慢性骨髓炎并大面积皮肤坏死”,入院拟行左下肢截肢术,因患者及其家属强烈反对,仅同意行开创引流术,术前常规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肌注。入室后选L2-L3行硬膜外腔穿刺顺利向头置管3cm成功,予1%利多卡因(含1:20万u肾上腺素)实验3mL量无异常,继续给药,  相似文献   

5.
闭金玉  植思霞 《吉林医学》2014,(14):206-207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患儿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麻醉恢复室298例患儿术后复苏监测和护理。根据患儿特点,通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正常体温、及时处理苏醒延迟、做好患儿安全防范和心理护理。结果:及时发现患儿麻醉恢复期间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加强麻醉恢期监测和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危害,使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保证全身麻醉患儿围麻醉期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期支气管痉挛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1-2006年6月期间在麻醉恢复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的6例病人的处理方法。结果全组病例均能够早期确诊,经应用氨茶碱、地塞米松、氯胺酮、异丙酚并手控辅助呼吸后支气管痉挛均能缓解。结论麻醉恢复期特别是浅麻醉状态下易发生支气管痉挛,只要能早诊断、早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术中癔症发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7岁,体重70 kg,系一胎孕40+2周待产、高龄初产入院,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及药物过敏史,无服用安眠药及吸食毒品史,否认有精神病史.  相似文献   

8.
刘芳  张斌  田永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699-2700
目的:研究围麻醉期癔症发作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针对围麻醉期癔症发作15例的资料,分析癔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麻醉手术对患者的影响,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别予以治疗。结果:15例患者疗效满意,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围麻醉期癔症发作应及时与麻醉手术并发症相鉴别,作出正确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患者表现突然出现意识消失、呼吸急促、牙火紧闭、不能言语、抽搐、偏瘫、单瘫等症状或体征,易与麻醉和手术并发症相混淆,需立即明确诊断,进行相应治疗。现对我院2007~2012年术中癔症发作的1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中,男5例,女12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年龄17—65岁。其中,椎管内麻醉7例,臂丛麻醉4例,颈丛麻醉2例,全麻4例;术中发作5例,术后发作1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期支气管痉挛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期间在麻醉恢复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的6例病人的处理方法。结果全组病例均能够早期确诊,经应用氨茶碱、地塞米松、氯胺酮、异丙酚并手控辅助呼吸后支气管痉挛均能缓解。结论麻醉恢复期特别是浅麻醉状态下易发生支气管痉挛,只要能早诊断、早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罗惠莲  文艺燕 《当代医学》2012,18(21):47-48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实际效果,探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方法 制定合理可行的临床路径,选择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实际管理效果进行讨论,同时回顾性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观察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的实施提高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了麻醉手术的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疾病和手术给病人带来机体和心理双重创伤,麻醉恢复室(PACU)的工作包括生理机能的恢复和心理创伤的修复,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试图以人文关怀的方式解决手术病人心理创伤的修复问题,并探讨了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眼外伤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176例(178眼)学龄儿童眼外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儿童眼外伤的常见致伤物有烟花爆竹、树枝、剪刀、铁丝等。以挫伤性前房积血、角膜穿通伤为多见。治疗前失明率(0.05以下为盲)占45.5%,治疗后下降到16.3%,复明率为83.7%。结论:眼外伤严重危害儿童视力,重视预防工作,大力开展保护眼睛的科普知识教育,可降低其发生率,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提高其复明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 024例,按照躁动情况将其分为躁动组及未发生躁动组.观察记录患者ASA分级情况、术前用药情况、吸入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吸入麻醉药时间、麻醉时间、补液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贫血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EA,占3.91%.躁动组ASA分级构成比、地西泮应用率、未应用咪达唑仑率、补液程度、术后贫血情况与未发生躁动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应用地西泮、麻醉诱导未采取咪达唑仑、ASA分级高及术中补液高是全麻患者诱发EA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学生癔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析56例患有癔症的中学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学生的癔症表现并不相同,而是多种多样,但通常都表现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或者曲体障碍,情绪是引起癔症发作的主要原因,一般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并且大多都能治愈。结论:必须高度关注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多沟通和联系,保证中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麻醉苏醒室(PACU)护士必须熟悉患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平稳过渡到清醒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PACU共收治全麻术后患儿137例,全部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3岁,因停经妊娠39周,下腹隐痛9小时,于2004年12月26日入院。1年前因患腰部脂肪瘤行局麻下切除术;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精神病史。查体:T36·6℃,P74次/分,R20次/分,BP106/64mmHg;正常病容,步入病房,神清合作;心肺(-),腹膨隆近足月妊娠胎形,产科情况正常。B超示胎儿正常。血常规:Hb122g/L,WBC10·03×109/L,N0·77,L0·18,PLT195×109/L。尿常规正常。入院诊断:G1PO39W 2。经待产观察2天,因产程过长,患妇强烈要求手术,拟行连硬麻下剖产术,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麻醉药为2%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外科治疗中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麻醉恢复74例甲亢患者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后麻醉恢复室内留治时间,生命征情况,麻醉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4例患者经恢复室处治后平安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延迟(1.35%);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1.08%):其中切口出血2例(2.7%);甲状腺危象2例(2.7%);呼吸困难2例(2.7%);躁动17例(22.97%).结论:甲亢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应建立专科病种的处理规范,避免病情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癔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临床特征,建立系统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33例儿童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男、女比例为1.35∶1;有心理刺激因素而诱发者占81.8%,其中以家庭学校矛盾占首位(57.6%),内倾性格占57.5%;临床分型:分离型11例,转换型17例,混合型5例;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或可疑10例,占30.3%;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在儿童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和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可明显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麻醉恢复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13例的处理和分析孔珊马金孝麻醉恢复期病人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则是其中之一。本文强调重视麻醉恢复期上呼吸道梗阻,提出预防及处理的常规注意事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麻醉恢复期急性上呼吸道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