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经验和预后,评价其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腔内介入治疗的78例(89条肢体)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裸支架组(42例,48条肢体)和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组(36例,41条肢体),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远期通畅率和保肢率等,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随访11.08个月。结果: 术后2组患者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3、6、9个月2组患者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组患者12个月后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均明显高于裸支架组(P<0.05);2组患者的1年保肢率均为100%;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组患者术中动脉血栓形成概率明显低于裸支架组(P<0.05)。结论: 应用Viabahn腔内人工血管治疗髂股动脉长段(≥10cm)闭塞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且其12个月的远期通畅率和术中动脉血栓形成概率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腘动脉以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对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救肢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1月~2007年6月150例(169条肢体)腘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血管腔内长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救肢治疗经验。结果全组无死亡,即时成功138例152条肢体,失败12例17条肢体,即时技术成功率92%。成功的138例152条肢体术后肢温明显改善、疼痛缓解,踝肱指数3个月增加至(0.84±0.11)以上,有142条肢体术后即可触到再通动脉(胫前或胫后动脉)搏动。足、趾感染经清创换药等愈合21条肢体,皮肤软组织小面积坏疽自行脱落愈合20条肢体,清除坏疽愈合16条肢体,截趾后Ⅰ期愈合32条肢体,半足截除2条肢体。无1例截肢。彩超随诊,随访率100%。术后再阻塞12例17条肢体(3个月1例,6个月1例,12个月4例,24个月3例,36个月3例),这12例均进行了二次扩张再通。结论腘以下动脉腔内长球囊扩张成形术对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救肢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扩张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5例(30条肢体)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A结果对病变肢体行下肢动脉造影,行球囊扩张和(或)置管溶栓术。结果本组25例患者(30条肢体)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患肢皮温明显升高,下肢疼痛减轻或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溃疡伤口经清创换药2~3个月后愈合。8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1例行大腿截肢术。术后随访22例,随访率88%,随访时间1~24个月,无溃疡复发及肢体坏死。结论腔内治疗可改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肢血供,促进溃疡及创面的愈合,增加保肢率,降低截肢平面。腔内介入技术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鼓舞,长期疗效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4.
腘动脉损伤修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报告腘动脉损伤25例治疗修复的体会。方法对23例腘动脉损伤患者采用端端吻合或大隐静脉移植Ⅰ期重建血液循环,2例无法修复者予以截肢。结果20例成功重建血液循环,功能恢复良好,3例由于缺血时间较长,出现肌肉坏死,但成功保肢。结论腘动脉损伤保肢及功能恢复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合并伤的严重程度、修复的技术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20例急性动脉栓塞。结果:本组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共20条肢体,左上肢6例,左下肢6条,右下肢8条;栓塞部位:髂动脉4例,股动脉8例,腘动脉2例,肱动脉6例。发病时间:3h~14d,平均3.2d。其中24h内手术者4例,24~48h手术者8例,超过48h者8例。本组死亡2例,术后肢体存活18例,对18例成功保肢者随访2~18个月(平均6个月)。除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恢复者行走出现跛行外,其他患者效果满意。结论:取栓术是急性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效果取决于肢体缺血的时间和程度、并发症的处理及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过扩大内侧入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效果.方法 在10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仰卧位解剖观察腘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认腘动脉的扩大内侧入路及其毗邻关系.对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病人,通过扩大内侧入路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扩大内侧入路可以有效显露腘动脉全长、腘动脉分支及股动脉腘动脉延续处,并且清楚地观察腘动脉的邻近结构.12例病人均通过扩大内侧入路显露并治疗损伤的腘动脉,同时在无需变换体位的情况下完成并发的其他骨科损伤治疗.术后随访10个月,损伤肢体功能均正常.结论 扩大内侧入路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镜技术在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结果。方法:腔镜辅助手术治疗24例(32条患肢)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病人。术后随访3~22个月;传统手术治疗20例(27条患肢)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病人.术后随访5~24个月。结果:腔镜辅助手术治疗24例病人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6例合并有静脉性溃疡患者短期内溃疡愈合,随访3~22个月只有1(1/32)条患肢复发静脉曲张,其余病人未见静脉曲张复发及并发症;而传统手术治疗20例病人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合并有静脉性溃疡患者短期内溃疡愈合,随访5~24个月有3(3/27)条患肢复发静脉曲张,2(2/10)条患肢复发溃疡。结论:腔镜辅助手术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手术效果好,术后复发率低,患肢创伤小,病人满意度高,是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87例,行腘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56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1例,单纯修补术10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79例6小时以内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及血管修复建立血循环者中,79例血运稳定,5例小腿肌肉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2期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伤后36~48小时出现血循环障碍,经急诊探查,吻合血管,术后循环未见好转,后出现高热、肾衰,最后行高位截肢。62例随访0.5~1年。49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3级,生活基本自理;7例因骨折畸形愈合而膝内翻致轻度跛行,生活能自理;3例高位截肢后安装义肢,生活部分自理。结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应尽早行骨折复位固定,修复损伤腘动脉以恢复血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8例糖尿病足患者,Fontaine分期:Ⅱb期6例,Ⅲ期9例,Ⅳ期3例,术前行多普勒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选择顺或逆行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机下行下肢动脉包括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成形术。结果:18例病人技术成功率100%,保肢率100%,下肢皮温变暖,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因为微创、可重复性强、病人身体条件易承受、保肢率高,应成为恢复糖尿病足缺血血供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重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重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近期疗效,初步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29例重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患者采用INVATEC-DEEP球囊进行膝下动脉腔内成形,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ABI)、肢端的经皮氧分压(TcPO2)并进行随访。结果29例患者(共29条肢体),术后即刻影像学成功率62.1%。全部随访6个月,手术未成功的患者6个月存活率88.9%,肢体存活率83.3%;手术未成功的患者6个月存活率72.7%,肢体存活率2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重症肢体血管病变患者,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具有一定的成功率,能够提高保肢率和降低病死率,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损伤的腔内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治疗的8例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共8处动脉损伤,致伤原因为碰撞损伤4例,毒品注射损伤1例,医源性损伤3例。其中主动脉2例,颈动脉2例,锁骨下动脉1例,股深动脉1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随访4~36个月,支架管腔通畅,无移位及内漏;臀上动脉1例,胫后动脉1例,采用动脉栓塞术,随访3~15个月,假性动脉瘤体缩小,瘤内无血流。结论:腔内治疗为修复动脉损伤的重要方式,在抢救血管危急重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家兔颈、股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尝试建立一种动脉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方法:解剖家兔双侧颈、股动脉,阻断一侧动脉段约3cm,使其缺血,45min后恢复血流。以对侧动脉段作对照,2周后观察动脉横截面内膜及中膜变化。结果:阻断侧动脉内膜明显增生,对照侧内膜无明显变化,双侧中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轿再灌注损伤可以导致家兔颈、股动脉内膜增生,本实验方法尚可用作建立动脉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方法:自2000年8月-2008年1月,收治下肢骨折伴有动脉损伤的患者42例,股动脉损伤4例,月国动脉损伤32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6例。血管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8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4例。骨折均行外固定架固定。结果:2例患者截肢,40例患者保肢成功并获18个月-6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病人均能平地行走,膝关节功能按HSS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24例,中11例,差2例。踝关节功能评定:小腿部肌肉能主动收缩踝关节活动自如1例,小腿部肌肉能部分主动收缩踝关节部分活动12例,小腿部肌肉无主动收缩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5例。结论:合并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在手术过程中为避免再次加重患肢的损伤,以及缩短血管再通所用时间,行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简单、快速、有效,再行血管移植修复损伤动脉以恢复血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声溶栓治疗急性周围动脉血栓形成(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周围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股浅动脉血栓形成 3例、动脉血栓形成 2例、肱动脉血栓形成 1例 ,对下肢动脉血栓采用对侧或同侧股动脉穿刺 ,插入超声导管溶栓 ,对上肢动脉血栓采用股动脉穿刺 ,插入超声导管至上肢动脉溶栓。对 6例患者均进行 4~ 6min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血管内超声成功地溶解了 6例患者动脉内血栓 ,治疗 2 4h后有 1例患者发生了动脉再次血栓形成 ,其余 5例患者无再次血栓形成发生。结论 血管内超声溶栓可以有效地治疗周围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体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 7例中 3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例为闭塞性动脉硬化。 7例均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插管行腹主动脉、双下肢动脉造影 ,明确动脉闭塞的具体部位及其长度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果 :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分别行股浅静脉动脉化及胫腓干静脉动脉化 ;4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 ,分别行右腋动脉 -股动脉间旁路搭桥、髂外动脉 -股深动脉间旁路搭桥、髂总 -股深、股深 -月国动脉间旁路搭桥。经随访 ,7例患者术后至今状况良好。结论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大多为节段性 ,股深动脉大多通畅 ,故手术以动脉旁路搭桥转流较为合适。如闭塞范围广 ,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手术则以静脉动脉化或其他适当的治疗方法为宜。  相似文献   

16.
罗旭  余萍 《吉林医学》2010,31(21):3401-3402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在危重患者中是否可以互相替代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有临床指征需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危重患者,分为高剂量血管活性药组和低剂量血管活性药组。同时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并记录。结果:桡动脉平均动脉压比股动脉高(3±4)mmHg(1mmHg=0.1333kPa),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和桡动脉测量平均动脉压的数据可以互换。既使是接受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危重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并非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49例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肝癌患者,行单纯肝动脉栓塞与在肝动脉栓塞的基础上行肝一门静脉化疗疗效的对照研究。方法:(1)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选用7Fcook导管,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造影,用碘油加化疗药物乳化栓塞。(2)双重治疗组:该组所有病例均经肝动脉栓塞1~4次后,再经皮肝门静脉穿刺造影化疗。结果:通过双重化疗使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月数提高到21.47个月,从而使晚期肝癌患者的半年生存率达100%、1年生存率达到76.5%、2年生存率达到35.29%、3年生存率达到23.53%。并使肝癌的肝内转移及全身转移率明显下降,而无明显的治疗后副作用。结论:双重化疗是一种能明显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5例血管修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血管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35例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血管重建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远端暴露股浅动脉并控制,切除动脉瘤,均用人造血管重建。结果:20例患者经正常解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15例切口愈合不佳,11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10例人造血管闭塞;15例患者经解剖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5例切口愈合不佳,6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5例人造血管闭塞。结论: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是治疗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口径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小口径腹膜支架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共置入巴德小口径覆膜支架28枚,使用支架直径在6~12mm。结果所有患者中,髂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2例,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3例,髂动脉狭窄闭塞6例,髂动脉及股动脉急性创伤性损伤6例。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100%,8例动脉瘤的患者植入覆膜支架后均立即隔绝,无内漏,支架植入动脉远端血流通畅,9例狭窄或闭塞的病变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远端血流通畅,6例创伤患者植入支架后有效隔绝血管破口;所有23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的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22例效果良好,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移位、无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小口径覆膜支架用于周围血管疾病有其微创性、快速性、及近期疗效确切,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起到了非替代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罗晓燕  王杰  党永康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8):931-934,10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应用MSCTA技术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月国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并对其行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202例CTA检查均获得满意的图像,其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170例;下肢动脉壁损伤7例,其中有2例合并假性动脉瘤;右股浅动脉瘤1例;下肢动脉病变术后复查9例;15例下肢CTA未见明确异常改变。202例中有6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CTA结果完全一致。结论:MSCTA下肢动脉成像安全、无创,已成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SCTA用于下肢动脉病变术前评估和术后评价可替代DSA成为最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