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本组180例患者中共20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其感染率为11.1%,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则是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几种常见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何种因素会引起深静脉置管感染,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进行的242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调查,选择出3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寻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项因素可引发感染:插管过程污染、处理导管连接处时感染、加注药液时污染、导管内血块凝滞、患者自身的易感性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结论引起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因素很多,应当提高对该类因素的控制力度,操作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减少感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28例PICC置管患者,对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患者79例,治疗后均治愈;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3例,给予拔除导管及抗感染输液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患者46例。结论 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外源性细菌感染是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的维护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首先将入选的417例患者按照深静脉置管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然后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疾病诊断、生化指标及深静脉置管留置位置、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换药频率等情况进行Logistic分析,明确与感染的关系。结果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糖水平、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换药频率、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Exp(B)分别为1.201、18.908、27.804、2.084、29.611、36.568、4.893和2.629(P〈0.05);糖尿病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血糖水平(10.46±2.76)mmol/L,7.60±1.65)mmol/L,t=4.218P〈0.001),组间存在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而其他观察指标对术后感染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糖水平、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换药频率、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是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ICU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治疗和监测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道.但随之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为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的损害.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2008年1-12月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PICC置管术后导管堵塞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ICC导管具有保护外周静脉,避免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相对传统的CVC,减少穿刺危险性和后遗症,同时它属于非手术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掌握的可由护士操作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1].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一种良好给药方式,是建立静脉营养及化疗通道的首选方式,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现将对周口市中医院肿瘤科PICC使用患者术后发生CLABSI的感染因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静脉导管尖端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分析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至2014年住院患者的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中分离出166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5.8%;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占36.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株为主占23.5%;革兰阴性杆菌79株占47.6%,以非发酵菌45株为主占27.1%;真菌27株占16.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最高;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不动杆菌属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临床放置深静脉导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置管时间,拔除的导管应根据需要进行培养及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所用抗菌药物,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中心静脉导管(CRI)感染发生率,观察并比较CRI组与无CRI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入ICU时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GLASCOW评分,静脉高营养,气管切开等方面差异进行检验.结果:CRI感染率8.22%,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前白蛋白水平较低、白蛋白水平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GLASGOW评分较低、静脉高营养时间较长、气管切开者CRI感染率高.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CRI难以完全避免,可通过执行无菌操作,严格皮肤消毒,保持管道通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等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胃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引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外周静脉穿刺的130例胃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28)和非感染组(n=102),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外周静脉穿刺引起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导管移动、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体质量指数>24、有导管移动、导管置留时间>60 d、有合并糖尿病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导管移动、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在治疗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置管术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手段,同时也可用作输血、输液、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通道。建立一条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也可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完全胃肠外营养等对外周静脉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统计引起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危重病患者720例,男性患者508例,女性患者212例,年龄39~96岁,平均年龄(73.5±12.3)岁。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1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4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34例,PICC227例。在穿刺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果 72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51例,占7.08%。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6例,占5.16%;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6例,占4.02%;经股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18例,占52.9%;经PICC者出现感染11例,占4.84%。结论在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我们发现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位置;患者年龄过大,体质过于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多次穿刺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过重;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留置导管时间> 4周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穿刺置管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注意对导管的维护和消毒。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置管术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手段,同时也可用作输血、输液、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通道.建立一条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也可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完全胃肠外营养等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我院急诊重症病房2009年2月-2011年2月有293例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治疗期间导管脱出18例,现将导管脱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插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结果24例插管感染中,股静脉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留置时间>14d插管感染率为2.37%,<7d插管感染率为0.1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64,P<0.001);置管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46.67%和33.33%。结论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插管留置时间过长、插管部位和护理不当等是其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 共368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7.86%,并发症发生率为16.97%;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一种快速、敏捷、留置时间长、输液种类广的必要通道。目前应用较广泛,多用于中心静脉压检测、血液灌流术、肠道外营养等等。但是深静脉置管所引起的并发症问题也是目前值得关注的。1感染诊断标准局部感染: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出液,细菌培养阳性。全身感染:有感染征象——发热、畏寒伴血培养或导管间断细菌培养阳性,且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菌药物治疗后菌血症得到控制。2危险因素2.1内在因素高热,营养不良,基础疾病持续时间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谭最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03-140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堵塞情况,并进行处理.结果: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堵塞12例,其中部分堵塞7例,完全堵塞5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恰当的护理操作可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置管术后预防并发症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解决长期化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需要。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预防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有效的护理方法,收到满意效果,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临床应用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静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46-1247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0例导管感染患者中360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护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5.87%,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41.67%。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1.18%、27.06%和11.76%。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