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长期以来,临床心电图诊断左房肥大是按P波时间超过0.12秒为依据,如P波外形尚有切迹,且切迹二个峰之间距离超过0.04秒,即诊断二尖瓣部波,认为绝大部份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损害。近年来,由于心电向量理论日趋完善,促使心电图有所进展,多数学者认为单纯依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宽度,切迹峰距,PV1负向波深度与宽度及P/PR指数对高血压左心房扩大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已有左心房扩大和无左心房扩大的高血压病患者各100例进行回顾性心电图分析,分别计算各项指数诊断左心房扩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各项指标中有四项指标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最敏感的指标是PV1负向波增宽(>0.04s),敏感性84%;最具特异性指标是P波增宽有切迹,峰距>0.04s,特异性93%。结论心电图出现PV1负向波增宽、加深,P波增宽且有切迹等多项指标异常时,不失为诊断高血压左心房扩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心电图诊断左心房肥大一般以 P 波的时间为标准,但阳性率较低。近年有人提出 PV_1终末电势(简写为 PTF-V_1)负值增大与左房肥大或扩大有关。我们将本院1977年至1979年所有经手术、X 线和临床确诊有左心房肥大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6例窦性心律的心电图测量其 PTF-V_1,与其出现二尖瓣型 P 波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与120例正常人心电图作对照分析,讨论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左心房肥大时心电图呈“二尖瓣型P 波”。我院遇到5例呈肺型P 波,现总结如下:本组5例呈肺型P 波者,2例为单纯二尖瓣狭窄,3例合并关闭不全。其中2例心功Ⅰ~Ⅱ级,不伴有肺动脉高压征象者P 波高尖无切迹,电压>0.25mv,时限<0.1秒,呈典型肺型P 波。X 线摄影及M 型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5.
60年代以来,通过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认为PV_1终电势(简写PtF-V_1)负值量的的异常与左心房肥厚、扩张和前结间束左房支传导障碍有关.本文通过对50例慢性风湿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二尖瓣疾患为主者的PtF-V_1的测量情况,与其出现二尖瓣型P波阳性进行比较,并与10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观察,以探讨其诊断价值.为了测量方便,全部病例均选窦性心律,V_1导联位置正确,基线平稳.PtF-V_1取V_1导联负向波的深度(毫米)×宽度(秒)所得积,≤—0.04毫米秒为阳性.二尖瓣型P波为P波增宽>0.11秒,顶端呈双峰,峰间距≥0.04秒为阳性.50例患者男2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诊断左心房扩大的各项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测量 97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有左房扩大患者和 10 6例无心血管疾病经证实无左房扩大的正常对照组的体表心电图的P波宽度 ,切迹峰距 ,PV1负向波深度与宽度 ,P/PR指数。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项指标中有四项指标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最敏感的指标是PV1负向波增宽 (>0 .0 4s) ,敏感性 83% ;最特异性指标是P波增宽有切迹 ,峰距 >0 .0 4s,特异性 93%。结论 心电图出现PV1负向波增宽、加深 ,P波增宽且有切迹等多项指标异常时 ,不失为判断左房扩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左心房扩大的确定,过去主要依靠X线和心电图(简称ECG)P波的检查,但对后者的诊断价值尚有争论。而M型超声心动图(简称UCG)可直接测定左房内径并且已由心脏造影证实其可靠性。本文通过ECG的P波、X线照片检查与UCG左房扩大的对比分析,探讨P波改变的各项指标及X线照片对诊断左房扩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Pv_1终末电势(PTF—V_1)负值量的异常在诊断左房肥大或扩大中的价值,已受到普遍重视。本文试图以超声心动图(UCG)和x线检查为标准,与PTF—V_1负值量异常及二尖瓣P波阳性加以比较,并结合临床对PTF—V_1负值异常的动态观察来探讨Pv_1终末电势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左房扩大在心电图上产生一个宽(0.12秒或更宽)而双峰(峰间距大于0.04秒)p 波·宽 p 波也可由心房内传导延迟引起,因此这种异常并非左房扩大所特有。异常的 V_1导联 P 波终末电势(简称PTF-V_1)系指 V_1导联阴性 P 波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正> 束支内文氏(Wencheback)现象分为直接显示型、不完全性隐匿型和完全隐匿型三种类型,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心电图。本例直接显示型文氏现象伴手风琴样改变更属少见,故介绍如下。患者,男,52岁。於1989年6月22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收入院。7月5日在床上翻身时,心电图出现了直接显示性束支内文氏现象伴手风琴样改变。心率76次/分,P—P和R—R间隔相等,P—R间期恒定在0.16秒,QRS波呈QS波形,伴有切迹或顿挫QS波由窄逐渐增宽,然后又逐渐变窄(0.04秒,0.06秒,0.08秒,0.06秒,0.005秒),QS波加深  相似文献   

11.
预激症候群是窦房结发放激动后沿着正常与异常的房室传至途径传至心室,因通过后者传导加快故使一部份心室肌预先激动,这种病症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正常人).如此症发生在有高血压、冠心病、猝脉硬化、心肌梗塞和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往往可造成病人猝死.心电图可以诊断此病.其心电图特征QRS波前有切迹,常称“S”波(又称预激波)是QRS波提早激动的表现.P—R间期小于0.12秒,QRS波时限延长可达0.11—0.16秒,偶可达0.20秒.临床上一般可分两型(A、B型),常易误诊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梗塞,给心电图的分析诊断带来一些困难.资料来源: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女各1例.发病前有过劳累及情绪不稳定失眠中突然发生,并有胸闷心悸,四肢泛力,轻度气促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心房分离1例     
患者女性,48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Ⅲ级。并在我院做二尖瓣分离术。 术前心电图示,窦性节律88/次分,电轴右偏+105°,V_1呈RS型,R/S>1,ⅡⅢAVF水平型下移0.05—0.075mv,P波时限为0.11秒,PⅡⅢAVF呈双峰型,峰距>0.04秒,诊断为左房肥大,右室肥大,心肌损害。术后第一天做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速(室率107次/分),窦房结内游走,心肌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重构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到56例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在12导联心电图上测量计算最大P波间期(Pmax)、最小P波间期(Pmin)和P波离散度(Pd)。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对所检出的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ar分级标准进行分组,0—2级为轻度房性心律失常组,3—6级为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组。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内径增大发生率60.7%;左心房内径增大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76.74%,左心房内径正常者为22.72%,差异有显著性;左心房增大出现Pmax和Pd增大,Pd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max增大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6%,Pmax正常者为25.9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差异房增大与Pd增大有关,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伴右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83例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按是否伴有右心室肥大分为房间隔缺损伴右心室肥大组及房间隔缺损不伴右心室肥大组。比较8项心电图指标在2组之间的差异,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组患儿除心电轴右偏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项心电图指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电图检查:V1导联R波峰值时间>0.03 s的敏感度为87.10%,但特异度仅为45.45%;V5 S/R>1.0的特异度为93.39%,但敏感度仅为19.35%;V1导联出现Q(q)波或R>2.0 mV、3个下壁导联均出现R波切迹、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项指标的准确度相对较高,分别为74.32%、75.96%、71.58%,但特异度相对较低,分别为85.12%、84.30%、86.78%;以上3项联合指标的特异度为98.35%,准确度为73.77%。结论: 单项心电图指标对诊断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伴右心室肥大不理想,联合指标相对于单一指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随机抽取在岗职工45岁以上者482例正常人,除记录常规心电图导联外并增作左背中(V_7、V_8、V_9)导联,分析V_7—V_9导联的Q波时间、Q/R比值、ST—T改变。结果表明左背部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有较多不同,认为异常Q波应为:V_7导联Q≥0.03秒,Q/R≥1/4;V_8导联Q波≥0.04秒,Q/R≥1/2;V_9导联Q波>0.04秒、Q/R>1。  相似文献   

16.
邱玉军  孔潇  孙丽 《中外医疗》2012,31(7):176-17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增大与心电图P波宽度增宽之间的参数指标。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筛选出自2010年以来冠心病左心房增大患者180例及正常对照组192例的心电图的P波参数,并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增大,P波时间〉110ms(P〈0.05)。结论左心房增大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波时间的参数为冠心病左心房增大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绝大多数的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心肌梗塞发生后,在心电图中产生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典型的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为:①出现病理Q波,Q≥0.04秒、Q>1/4R波且伴明显切迹。②S—T段呈弓背型抬高或呈单相曲线。③T波高耸或对称倒置,但有些心电图的改变酷似心肌梗塞改变而非真正的心肌梗塞,称为假性心肌梗塞,鉴别如下:1、与前间壁心肌梗塞鉴别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男性,70岁,工人。因头昏、心悸伴心前区刺痛,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于1989年8月21日收住入院。心电图分析附图为入院后第二天测得。取I、V_1,及V_3(V_(3a、b)为连续记录)导联。见规律性窦性P波P-P间距0.84秒,P-R间期0.18秒,约合窦性心律71次/分。各导联QRS波时限增宽达0.13秒,I导联呈R型,R波切迹,V_1、V_3呈rS型,S波增宽,为完全性左囊支传导阻滞。另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P′融于前一心动T波之上,QRS形态与窦性相似,联律间期基本相等,为房性早搏(以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每房早后均可见形态各异的逸搏心动(以R~-表示),且各R′-R~-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67例住院病人进行超声左心房内径(LAD)测定与心电图的对比研究,探讨心电图对左心房增大的诊断价值。其中高心病53例、冠心病46例、风心病23例。超声左房增大组(LAD>37mm)83例,男64,女19,平均年龄50.8岁;左房正常组(LAD≤37mm)84冽,男56,女28,平均年龄48.8岁。LAD 在收缩末期测定。观察的心电图左房增大指标七项;P 波终末电势(Ptf-v_1)、Pv_1负相间期、Pv_1负相电压、P 波时限、P 波/P-R 段比值、双峰 P波、P 电轴等。结果:除了 P 波/P-R 段比值、P 额面电轴、双峰 P 波外,余各项心电图标准在两组有明显差别(P<0.01),而对超声左房增大的敏感性均较低。Pv_1负相间期>40msm 对轻度左房增大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Ptf-v_1异常标准由>0.03  相似文献   

20.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因阵发性心悸一周就诊。临床诊断:心悸待查。1997年2月23日心电图Ⅱ导联(见附图)示:开始记录P波顺序发生,P—P间距0.48秒,部分P与T融合,P—R间期逐渐缩短,最短R—R间距为0.36秒,且中间夹有逆行P波(R—P’为0.14秒,P’—R为0.26秒),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性反复心搏。约五分钟后记录第二次心电图以上现象消失,P—P间距0.80秒,P—R间期0.18秒,为正常窦性心律(图略)。2、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