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小鼠肝脏和骨骼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4小时后取材;安静组不运动,取材时间和方法同运动组。测定肝脏和股四头肌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类激酶[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R)-like ER kinase,PERK]、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肌醇需酶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IRE1)的蛋白表达量及GRP78、剪切型的X盒结合蛋白1(X box binding protein 1 splicing,XBP1s)、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生长停滞和诱导DNA损伤基因34(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gene 34,GADD34)mR-NA的表达量,测定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光镜下对肝脏和骨骼肌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肝脏和股四头肌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78、p-PERK/PERK、p-IRE1/IRE1及GRP78、XBP1s、CHOP、GADD34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均显著下降(P<0.05)。运动组糖原含量与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表达量呈负相关(P<0.01),部分肝细胞胞浆水肿。结论:一次性力竭性游泳可引起内质网应激增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和消耗可能与内质网的应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补充褪黑激素对耐力训练小鼠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肝脏、骨骼肌与肾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中补充褪黑激素 (Melatonin ,MT)对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为选用MT作为抗氧化剂或体能恢复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雄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 ,采用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及一次性力竭运动建立模型。分别测定肾脏还原型谷胱甘肽 (ReducedGlutathione ,GSH)含量 ,肝脏、骨骼肌与肾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 (Peroxi dase ,POD)、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 (TotalAnti -oxidationCapability ,T -AOC)与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结果 :安静状态下 ,服用MT可显著提高肾脏GSH含量与SOD活性、肾与肝T -AOC及肝POD与CAT活性 (P <0 . 0 5~ 0 . 0 1 ) ,显著降低骨骼肌、肝与肾MDA含量 (P <0. 0 1 ) ,但明显抑制骨骼肌CAT活性 (P <0 . 0 1 ) ,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力竭运动后即刻 ,补充MT组大鼠骨骼肌、肾与肝T -AOC、肾与肝POD活性、骨骼肌MDA含量与肾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5~ 0 . 0 1 ) ,而肾与肝SOD活性、肾CAT活性与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 0 5~ 0 . 0 1 ) ,两组间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2 4h恢复后 ,服用MT组大鼠骨骼肌、肾与肝SOD与POD活性、骨骼肌与肾CAT活性、肾T -AOC活性与GSH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3.
耐力训练和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运动对大鼠心肌、骨骼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耐力训练组和力竭组.训练组进行6周渐增游泳训练,5次/周.最后1次训练后24小时,断头处死安静对照组和训练组大鼠,力竭组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处死.DTNB法检测心肌、骨骼肌TR活性,RT-PCR法观察TR mRNA水平变化.结果:6周耐力训练大鼠心肌TR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一次性力竭组大鼠心肌TR活性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各组大鼠心肌TR mRNA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6周耐力训练显著提高大鼠心肌TR活性,而在mRNA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初步筛选对力竭运动应激有意义的心房肌蛋白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动物力竭运动模型。提取心房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经图像分析,对照组平均检测到382±24个蛋白质点,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52±17个点。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12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运动后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5个,下调超过2/3的有10个,其中上调量在5倍以上的有14个,下调超过4/5以上的有6个。对运动后表达差异大的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心肌型-α肌球蛋白重链、乌头酸水合酶、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和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4种蛋白质。结果表明,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的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耐力训练小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一氧化氮含量及自由基代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小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NO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耐力训练小鼠进行力竭运动为模型,分别检测安静时、耐力训练后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力竭运动后3h、6h、12h、24h小鼠股四头肌NO水平、NOS活性和MDA含量、SOD活性。结果:(1)耐力训练后,小鼠骨骼肌NO水平、NOS活性较未训练时显著上升(P<0.05);而MDA、SOD无明显变化。(2)训练小鼠进行力竭性游泳后即刻,骨骼肌NO水平下降,较训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后骨骼肌NO水平逐渐恢复,至24小时,与训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NOS、SOD活性在力竭即刻及恢复期中变化不显著。MDA于力竭运动后呈上升趋势,力竭后12小时上升明显,较安静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24小时时达峰值。结论:(1)耐力训练可提高小鼠骨骼肌NO水平和NOS活性的基础值,这可能是机体适应运动并机能增强的表现。(2)力竭运动后,训练小鼠骨骼肌NO水平降低而NOS活性变化不大,这可能与NO被氧自由基灭活及其合成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8)
目的:观察甲烷生理盐水对SD大鼠一次性力竭运动时间、能量代谢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安慰剂组(P组)与运动甲烷水组(M组),每组10只。M组和P组于运动前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甲烷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然后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C组不运动。力竭运动前后称取大鼠体重并记录力竭运动时间,大鼠力竭运动后内眦取血,检测血中尿素氮含量、肌酸激酶活力、血乳酸和血糖浓度以及全血中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和血小板压积。结果:(1)与P组比较,M组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2)一次性力竭运动后,P组和M组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但体重下降率的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3)与C组相比,P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有升高的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显著性下降(P<0.05),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压积有下降趋势,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P组相比,M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血红蛋白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有降低的趋势,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与C组相比,P组血乳酸浓度、血浆肌酸激酶活力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糖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P组相比,M组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糖浓度有所降低(P=0.05),肌酸激酶与尿素氮有升高趋势,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雄性SD大鼠注射甲烷生理盐水后可显著延长其力竭运动时间,降低力竭运动的血乳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糖利用率,能显著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力竭运动组(EE组,n=16),运动预处理组(EP组,n=16)。EP组进行持续4周的中等负荷游泳训练(无负重游泳,60 min/d,6 d/w)后,EE组和EP组负重3%体重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EE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较EP组增多;EP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阳性表达强度较EE组升高,EP组大鼠大脑皮质Bax阳性表达强度较EE组下降。结论:运动预处理能够减少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从而对大脑皮质产生保护作用;运动预处理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蛋白表达从而对细胞凋亡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观察训练大鼠急进高原模型骨骼肌肌糖元及其组织形态的改变,研究训练对骨骼肌的损伤及防护。作者选取160只7周龄二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于1520m实地环境随机分为雌、雄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各40只,EG组使用中药抗疲Ⅰ号加入常规饲料中喂养,CG组常规饲料喂养,两组游泳训练4周后,各选30只3h急进3850m实地静息1.5h,从中各选10只作为静息对照采集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性游泳运动后窦房结(SAN)内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力竭运动对心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训练组、一次力竭训练组和1周力竭训练组。各运动组大鼠力竭性游泳后取窦房结进行超薄切片和电镜观察,观察结内P细胞、T细胞与普通心房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中等强度训练后细胞内肌原纤维与线粒体数量增多;一次力竭训练后结内细胞出现损伤性改变;1周力竭训练后各细胞损伤程度减轻,线粒体数目增多,细胞间连接扭曲紊乱,凋亡细胞增多。结论:中等强度训练后窦房结内各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适应性改变;一次力竭训练后即刻窦房结内各细胞出现较明显的损伤性改变;1周力竭性游泳训练后窦房结的损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力竭运动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减少运动损伤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小剂量丹参酮组(8 mg/kg/d)、大剂量丹参酮组(32 mg/kg/d),给予丹参酮ⅡA灌胃1周后,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训练,检测大鼠血常规、肾功能、血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力竭运动后,三组大鼠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肌酐和尿素氮无显著差异;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丹参酮组CK、LDH显著降低(P<0.05),大剂量丹参酮组较小剂量组进一步降低(P<0.05);丹参酮预处理降低力竭运动后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P<0.05);大剂量丹参酮组较小剂量组更进一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6、TNF-α、hsCRP与CK、LDH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丹参酮IIA预处理能够降低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MGF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机械生长因子(MGF)的变化。方法:36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安静对照组(C组)和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0组)、12h组(E12组)、24h组(E24组)、48h组(E48组)、72h组(E72组)。各力竭运动组尾部负重为3%体重,进行1周负重力竭性游泳运动,每天1次,并于末次力竭后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腓肠肌MGF表达,电镜下观察大鼠股直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1周大负荷游泳运动之后,骨骼肌超微形态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肌间隙增宽,内质网、线粒体可见轻度变形,肌原纤维疏松变细,出现Z线扭曲等。E0组和E24组上述改变更加明显。(2)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各组骨骼肌MGF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E24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MGF也有相似变化,E0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周大负荷游泳运动可引起一定程度的骨骼肌微损伤,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和血清MGF明显增加,提示MGF可能与肌肉组织的微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腓肠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时相变化与运动后肌纤维间毛细血管增生及运动性肌损伤(EIMD)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分为10组: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后即刻、1h、2h、3h、4h、1天、3天、5天、10天组,每组6只。运动方式采用跑台运动,速度16m/min,坡度-16°;运动100min,休息5min,再运动100min。实验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腓肠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其腓肠肌血管增生和形态学结构变化。结果:(1)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腓肠肌VEGF蛋白较对照组表达增加,2h达到峰值(P<0.01),3h、4h、1天、3天时保持高表达(P<0.05),5天和10天时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2)光镜下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第1、3天大鼠腓肠肌形态学结构异常最明显,10天时基本恢复正常。(3)光镜下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3天至10天时可见大鼠腓肠肌肌纤维间血管增生较明显。结论: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腓肠肌VEGF蛋白表达增加,5天至10天恢复到基础水平。肌纤维间血管增生滞后于VEGF蛋白表达升高,随着血管明显增生,腓肠肌损伤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次和重复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72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次离心运动组和重复离心运动组。一次大强度运动组采用速度18 m/min、坡度-16°的下坡跑运动,大鼠先运动30 min休息5 min,再运动30 min。重复运动在一次运动结束一周后进行(运动2次),观察一次和重复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和168 h大鼠股四头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一次运动后48 h肌节损伤情况最严重,肌节紊乱甚至消失,Z线断裂,肌丝溶解,72 h出现部分恢复。重复运动后24 h,线粒体严重破坏,48 h线粒体结构逐渐恢复,72 h肌纤维已经重建,但线粒体数量、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结论:重复运动较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促进肌纤维再生及骨骼肌重建,特别是运动后48~168 h线粒体结构与数量恢复速度加快,可能促进了受损组织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有利于受损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4.
活血生肌类中药对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类中药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自然愈合组,每组24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各组损伤局部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生理盐水和不作处理。另6只作为空白对照(未经任何处理)。于损伤后1、4、7和14天取大鼠腓肠肌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相比,中药治疗组腓肠肌SOD、GSH-px活性在伤后第4、7天显著升高(P<0.05),而CA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治疗组腓肠肌MDA含量在伤后第4、7天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P<0.05)。结论:活血生肌类中药可明显减轻骨骼肌钝挫伤愈合过程中的氧化性损伤,并显著提高骨骼肌SOD和GSH-px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45)Ca~(2+)摄取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位素示踪方法 ,观察了雄性SD大鼠跑台运动后即刻骨骼肌线粒体Ca2 +摄取的动力学变化 ,发现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初始Ca2 +摄取率和最大Ca2 +摄取量均较安静组增加 ,特别是线粒体摄Ca2 +速率明显增加 ,线粒体摄Ca2 +曲线左移 ,提示大鼠运动后线粒体摄Ca速率的增加可能是运动后线粒体Ca2 +聚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胆红素对急性运动所致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急性运动所致疲劳的机理以及胆红素的保护作用 ,以大鼠急性运动为模型 ,对运动过程中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以及胆红素的保护作用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急性运动后即刻 ,大鼠线粒体MDA含量、GSH -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恢复 12小时后MDA含量、GSH -Px活性基本恢复 ;总SOD、Mn -SOD、Cu -Zn -SOD酶活性在运动后即刻有下降的趋势 ,运动后 12小时基本恢复。胆红素处理运动组与胆红素处理运动恢复组的这些指标与对照组基本接近。结果提示 :胆红素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 ,提高总SOD、Mn -SOD、Cu -Zn-SOD活性等途径来保护急性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补充活性肽对大鼠1次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细损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研究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补充活性肽对大鼠运动后骨骼肌微细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50只,按照补充不同物质(水、大豆分离蛋白和活性肽),运动与不运动,以及运动后0 hr、12 hr2、4 hr和48hr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5组,所有动物平衡膳食1周后进行实验。运动组大鼠进行持续跑台训练120分钟。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在平衡膳食期间每天分别以15%活性肽饮料2毫升、15%大豆分离蛋白2毫升和等量的纯净水灌胃。结果:补充活性肽和大豆分离蛋白均可减轻大鼠1次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细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其中活性肽的作用有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