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程度、类别、治疗年龄与弱视程度、疗效的关系,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0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按年龄分3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干预与治疗。治疗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屈光参差程度越大,弱视程度越重,但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年龄越小,弱视治疗疗效越好。结论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程度有关,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弱视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优势眼和利手在青少年不同近视程度屈光参屈中的差异,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医学验光为基础,选择43例屈光参差为1.00~2.00D和47例屈光参差≥2.00D的某视光门诊青少年屈光不正病例,利用简化的卡片法检测双眼中的优势眼,利用问诊方式判断利手。对比2组之间优势眼和利手的差异。结果 2组青少年优势眼(χ2=0.103,P=0.498)、利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93)。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优势眼和利手在2.00D组和1.00~2.00D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儿童弱视特点,观察弱视治疗两年屈光参差的变化规律,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收集2002年1月~2008年3月屈光参差性远视性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儿童弱视以单眼弱视为主,占76.92%,单眼弱视儿童以左眼弱视为主,占73.33%,单眼弱视眼屈光度都是屈光度相对高的眼,接受弱视治疗两年前后屈光参差值缩小的占69.23%。结论:矫正屈光等弱视治疗措施有利于屈光参差值缩小,应加强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与年龄及屈光参差量与弱视深度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量与弱视深度及弱视程度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中,不同年龄的弱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量越大,患中重度弱视越重。结论年龄越小,重度弱视越多,屈光参差量越大,弱视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5.
框架眼镜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矫正方法,但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存在视力和视觉效果不够好,而且青少年近视患者往往配戴后1年甚至半年就感觉视物模糊,必须更换眼镜;而RGP在矫正屈光不正时,不受屈光度、散光程度、屈光参差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偏振分视的立体视模型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正常儿童立体视功能储备情况,为防治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异常儿童,分为对照组(22例,44眼,屈光不正但矫正视力正常)、屈光不正组(25例,5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组(21例,21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使用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我们将2011年10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3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者87例,疗效判断为治愈;B组患者31例,疗效判断为基本痊愈或进步;C组患者16例,疗效判断为无效。采用R×C表卡方检验判断年龄、治疗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屈光参差类型、弱视程度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A、B、C三组患者之间年龄、屈光参差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之间治疗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是影响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的相关因素,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以提高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医讯     
《家庭医生》2010,(15):2-2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科主要开展针对各种屈光不正病人(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的诊治工作,包括对各类屈光不正进行视力光学矫正、青少年性近视防治、弱视儿童专业训练和治疗、眼病和眼科术后病人的视力康复、老视验配及低视力康复等专科特色项目。  相似文献   

9.
屈光不正是眼科常见病,笔者在为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常患者进行验光过程中发现不少屈光参差病例,为提高屈光参差配镜效果,对588例屈光参差矫正戴镜不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2014-2018年1 644名(3 288眼)3~6岁视力低常儿童,并进行视力检查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屈光状态、屈光参差分布、散光分布及弱视发生状况。结果各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在远视类型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比例最高,为60.04%。随年龄增长远视比例降低,近视比例明显上升。屈光参差发生率为14.05%,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37.31,P<0.01)。屈光参差程度越高,高屈光参差患者发生率相对越低(χ^2=79.181,P<0.01)。各年龄组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9、150.79,P<0.01)。弱视的发生率为12.77%,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加而升高(χ^2=379.15,P<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临床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夜戴1年以上,且能够按时随访的226名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数据,年龄(10.83±1.56)岁,男95名,女131名。根据戴镜情况及基线屈光参差分为:双...  相似文献   

12.
1 几个视力问题 1.1 屈光参差 (1)概念:双眼的屈光状态不同,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都称为屈光参差.通常认为两眼的屈光度相差在200度以上者,可视为病理性的屈光参差.容易形成弱视和斜视,影响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宋圳  姜俭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51-253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状态的不同,包括屈光性质和(或)屈光程度存在差异.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一般认为生理性屈光参差为双眼屈光度等效球镜差值小于2.0D,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对视觉效果影响不大.双眼屈光状态完全相等的现象十分少见.病理性屈光参差易引起视物疲劳、双眼复视、头痛,严重的还会造成双眼单视功能的丧失、弱视等后果.因此,了解屈光参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其发生发展机制,从而得出控制其发展的方法,一直是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近视、远视、散光等仅仅针对了人眼单眼的屈光状态,在配镜矫正过程中,双眼的屈光度相差过大而造成屈光参差问题亦不容忽视.就屈光参差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等及屈光参差矫正造成的像放大率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弱视是由于视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眼科检查时没有可查觉的器质性病变[1]。本文仅就与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屈光参差、屈光不正有关问题做一系统回顾。1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由于异常的屈光状态未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16.
杨兴通 《现代养生》2015,(5):121-125
为屈光参差(>2.00D)眼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历来被行业视为禁区,本文通过对屈光参差眼配镜的主要影响因素(双眼像不等和双眼棱镜差异)和渐进多焦点镜片特性的分析,认为影响屈光参差眼成功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其双眼垂直方向较大的棱镜差异与双眼垂直方向有限的融合范围的矛盾。通过对渐进多焦点镜片垂直方向附加或者删减一个经过计算的棱镜量,可有效改善屈光参差眼双眼垂直方向棱镜差异和垂直方向融合范围的配适,从而极大拓展了屈光参差眼适配渐进多焦点眼镜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角膜屈光手术后实施遮盖疗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6例(283眼)近视性屈光参差伴有轻中度弱视的病例进行LASIK治疗,术后实施遮盖疗法训练,观察术前术后弱视的变化。结果146例弱视眼中,137例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12例达到5.0,与优势眼的眼数相近。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后实施遮盖疗法是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部分时间遮盖与全天遮盖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并完成临床数据测定的病例108例108眼,随机分为部分时间遮盖组和全天遮盖组各54例,进行屈光矫正、双眼视觉等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部分时间遮盖组轻度弱视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5.46%,全天遮盖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时间遮盖组屈光参差量3D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7.62%,全天遮盖组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部分遮盖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显著,因部分遮盖能提高弱视治疗的依存性,减轻弱视儿童的心理压力,有望取代全天遮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44例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前后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配戴后患者UCVA以及屈光参差度明显优于配戴前,P0.05;而BCVA无差异,P0.05。配戴后患者视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均优于配戴前,P0.05;而同时视功能无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不仅可有效矫正屈光参差,还能有效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晶 《现代保健》2012,(5):23-24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比较5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前和治愈后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患儿基本治愈后,融合功能和远、近立体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中,应重视双眼视觉的检查和训练,以巩固弱视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