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方法:通过对藏象学说本质特征的总结,结合现代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原理,阐析人体是复杂的耗散结构。结果:应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充分发挥"心为君主"对生命的主宰作用,自觉地发挥人体藏象系统"自组织、自调整、自修复、自稳态"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命系统的有序性,从而达到养生康复、健康长寿的目的。结论:中医藏象学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命门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理论自明代完善成说以来,作为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但历代医家对此争议较大,现代中医学术界又提出"命门系统"之说.本文仅就命门学说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枝瑰丽的奇葩,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发展至今上千年历史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藏医药理论。其中三因学说、五源学说、寒热学说组成了藏医药的核心理论。现对藏医药三大学说的起源、内容、相互关系进行阐述,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藏医药的精妙。  相似文献   

4.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医藏象学说的本质特征是整体观和系统论。通过与现代复杂性科学的比较研究,探析了中医藏象学说深蕴的整体观、系统论、自组织和混沌学等现代复杂性科学机理,阐明中医藏象学说与现代复杂性科学相通相契。指出运用复杂性科学原理进一步研究中医藏象等基本理论,是今后中医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中医五行理论为基础的系统模型。方法与结果:用现代术语重新定义五行为五种"同时代表运算子与运算元"的函数运算关系,再用"三元逻辑运算式"来表达五行既是运算元又是运算子的自组织机制。结论:建立脏腑经络相关学说的可运算模式具有可行性,其结果可应用于实验设计与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树东 《光明中医》2010,25(4):585-586
"五行学说"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但"五行学说"本身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邓铁涛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五行学说,在继承前贤理论、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历经30年,提出"五脏相关学说",引起中西医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及其对养生康复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医学与非线性科学、文献归纳、逻辑推理与气功"内证实验"等方法相结合进行养生原理探讨。结果: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主要通过日常养性以抑制熵增,充分发挥心神中和信息反馈的机制来有效地增加负熵,提高人体系统的有序程度,保持人体巨系统与自然界超巨系统之间的最大和谐,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结论: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是对自组织理论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9.
从藏象学说起源、藏象学说内涵、藏象学说与科学、藏象学说研究现状和藏象学说研究方向等5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藏象学说的科学观.认为藏象学说研究应从概念的重新界定、建立系统藏象学和具体构想3个方面进行,以藏象学将人体藏象分为5个基本系统,完全对应于传统藏象理论的五脏.  相似文献   

10.
以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中医经络学说为目的,尝试从具有开放的、非平衡的、非线性相干效应的耗散结构解释独特的中医经络学说,分别从经络是人体的开放系统、经络的有序性、非平衡稳态以及经络系统的不可逆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依照耗散结构理论为认识研究经络学说提供了全新的概念,且为经络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任路  宋丽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5-2116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在中医学中普遍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 ,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医理论科学与否,争论由来已久。言其科学者,据其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言其不科学者,据其理论玄奥,不同于西医。笔者据中医理论的哲学属性,认为中医理论不能用自然科学作为标准来评判其是否科学。1中医理论的根基、框架与主体结构1.1阴阳学说1.1.1组织结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都  相似文献   

13.
任路  宋丽萍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5-2116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在中医学中普遍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中医学精气学说本质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医学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现代组织胚胎学、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揭示出中医学精气学说的本质 ,中医学精气的含义包括神经细胞和内分泌激素及生殖细胞 ,神经细胞即先天之精 ,内分泌激素和生殖细胞即后天之精。  相似文献   

15.
分析古典经络学说蕴含的未来生物医学新要素。根据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提出"经络为物种进化过程(或个体发生发育过程)留下的历史记忆痕迹(轨迹或遗迹)"假说;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经络的广义性和历史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藏药药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藏药具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中基于五源学说的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等理论较系统,富于宏观辩证,独具藏特色,部分理论极具科学性,具备了形成藏药药性理论的基本核心要素。然而藏医药典籍及文献中,尚未独见有藏药药性理论的系统论述,从而限制了藏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该论文以藏药理论的三大基本核心——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产生、衍生、相互作用关系为出发点,系统介绍了基于五源学说的藏药药性理论的形成,梳理了五源学说与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六味、八性、十七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了藏药性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的联系和类似之处,提炼了藏药药性理论的特色及科学性,以期为藏药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郑齐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2,53(13):1082-1085,1104
在系统梳理中医脾胃学说源流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了中医脾胃学说的概念内涵,并分奠基、发展、形成、充实4个时期探讨了该学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期为当代临床实践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2):428-430
津液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津液学说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发现人们虽然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津液学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理论方面仍存在分歧,在现代医学研究方面未能从中医学系统整体恒动观念出发,全面揭示津液学说的内涵。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引入系统生物学等相关知识,为中医津液学说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津液理论。  相似文献   

19.
五行学说是中医脏腑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由于五行学说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目前又影响和限制中医学的发展。笔者基于古人的宇宙观,认为六合学说较五行学说更具系统思想。结合五行学说的内容,重新阐释“六合学说”,用来重新规定脏腑功能,阐述脏腑关系,并用于说明其病理变化及相互影响,从而在临床中指导制定治疗原则、方法和用药。  相似文献   

20.
脏腑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脾胃学说是脏腑学说的中心环节,因此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的主要理论体系之一。中西医结合研究脾胃学说,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阐明脾胃的理论和实践,这对加速新医药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祖国医学理论的脾胃结构和解剖学的概念,一般认为是指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事实上,祖国医学所指的脾胃病变,涉及范围很广泛,与现代医学的很多系统病变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