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与内皮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探讨心衰病人vWF和FMD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心衰患者35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16例,健康人18例。采用SONOS 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同日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vWF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心衰组及无心衰组、扩心病心衰组FMD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冠心病心衰组FMD显著低于冠心病无心衰组及扩心病心衰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心衰组及无心衰组、扩心病心衰组vWF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冠心病心衰组vWF显著高于冠心病无心衰组及扩心病心衰组(P〈0.05)。②冠心病心功能越差.FMD降低及vWF增高越明显。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vWF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26,P〈0.002)。肱动脉FMD与LVEF呈正相关(r=0.353,P〈0.05)。【结论】①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②冠心病心衰内皮功能损害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超声检测首次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用多普勒超声对97例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组)及46例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检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超声检查对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径评价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舒张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呈渐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 方法对27例病程6周的AMI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和20例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 结果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低于非重构组(P〈0.05);重构组和非重构组间及两组与对照组间含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无差异(P〉0.05)。 结论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AMI后早期左室重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吸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与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有关,预示有早期动脉硬化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血浆CRP含量。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被动吸烟组血浆CRP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个指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群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CRP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的不同构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高血压病组172例,对照组123例,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室壁相对厚度(RWT);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有无二尖或主动脉瓣反应及其程度,以肱动脉血压和左心排血量计算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根据LVMI与RWT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不同构型,并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SVR特征。结果 高血压病组左室正常型占49.42%,向心性重构型9.30%,向心性肥厚型11.63%,离心性肥厚型29.65%,离心性肥厚组中度二尖瓣反流者较多,SVR最高者为向心性重构组,其次为向心性肥厚组,再次为左室正常组,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的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在高血压病中层得中,离心性肥厚较向心性肥厚更为常见,向心性重构也占一定的比例,向心性肥厚及向心性重构主要与压力负荷过重有关,离心性肥厚既有压力负荷过重,又有容量负荷过重,向心性重构还可能与容量低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探讨心衰病人FMD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心衰患者50例,健康人20例。采用美国菲利普7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心衰组FMD均显著降低(P〈0.05),心功能越差,FMD降低越明显。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改善内皮功能对于心力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刨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设计:病例-对照。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人对象均知情同意。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177;3.2)%,(5.4&;#177;3.0)%,(3.8&;#177;2.4)%,(11.3&;#177;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创性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了17例无症状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17例血浆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对照者在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显示,前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5.9%±2.3%比14.5%±3.4%,P<0.001);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与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2及-0.623,P<0.00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24.5%±4.3%比23.0%±7.0%,P=0.49)。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LDL-C升高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主要的独立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和UCG检测60例健康者,250例高血压患者,对杓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类型及几何形态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例健康者左心室重量和几何形态正常。高血压组中正常几何形态(31.2%)和向心性重构(17%)主要见于杓型高血压者,向心性肥厚(17.8%)和离心性肥厚(34%)主要见于非杓型高血压者。结果提示:能够影响心室腔大小或每搏量的诸因素(如血容量,静脉回流,后负荷,舒张和收缩功能)与左室形态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对左心房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应用声学定量(AQ)技术评价高血压病不同左心室构型表达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组68例,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mass index)和相对室壁厚度,将高血压病组分为左心室几何构型正常组、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组、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和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组。应用AQ技术,测量左心房存储容积(RV)、射血分数(LVEF)和管道容积(CV),分别代表左心房存储器功能、助力泵功能和管道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几何构型正常组和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组RV增大;向心性肥厚组RV、LAEF增大,CV减低;离心性肥厚组RV增大,LAEF和CV减低。结论 左心房通过其存储器功能、助力泵功能和管道功能的重新分配,代偿高血压病不同左心室构型引起的左心室充盈异常;左心室离心性肥厚时,左心房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厚度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血压患者8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室间隔厚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室间隔厚度分为室间隔肥厚组和室间隔正常组,并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同时选择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室间隔肥厚组FMD、NO含量较室间隔正常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颈动脉IMT明显增厚,ET-1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室间隔厚度与IMT(r=0.533)、ET-1(r=0.673)呈正相关,与FMD(-0.628)、NO(r=-0.629)呈负相关,颈动脉IMT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706)。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功能障碍,且室间隔肥厚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损害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5例,以Ganau分类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36例,向心性重构组36例,向心性肥厚组31例,离心性肥厚组12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E峰减速时间(EDT),计算E/A;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肺静脉血流峰值(PVS)、舒张早期血流峰值(PVD),计算PVS/PVD,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左室舒张功能均减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E/A1,EDT延长;离心性肥厚组E/A1,其EDT较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缩短,收缩功能减低,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血压病各组Tei指数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Tei指数与LVEF、A峰呈负相关,与IVST、LVPWT、LVEDD、RWT、LVMI、E峰、E/A呈正相关;Te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以Tei指数为0.425鉴别有无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3%。结论 Tei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不同构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Tei指数即发生改变,随舒张功能不全的加重而增高;Tei指数可作为评价鉴别二尖瓣血流"假性正常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Ⅰ和Ⅲ型前胶原(PCⅠ、PCⅢ)对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不同构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4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PCⅠ、PCⅢ浓度;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各结构指标,据此将高血压组分为正常构型组(25例)、向心性重构型组(43例)、向心性肥厚型组(40例)和离心性肥厚型组(32例)4个亚组。结果①高血压组的血清PCⅠ和PCⅢ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组间,血清PCⅠ和PCⅢ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在不同构型间升高的情况有所不同,血清PCⅢ水平在向心性与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升高,但两肥厚组间无显著差异,而血清PCⅠ水平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血压正常构型与向心性重构型组的PCⅠ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②血清PCⅠ和PCⅢ均与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血清PCⅠ与PCⅢ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Ⅰ和PCⅢ水平升高均与高血压病左心室重构有关,临床上检测血清PCⅠ和PCⅢ水平有助于尽早发现高血压病左心室重构,并为逆转左心室重构提供客观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血管内径变化(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DTNG),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检测其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两者之间的比值(Ea/Aa)。据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Ea/Aa〉1组)23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高血压Ea/Aa〈1组)27例。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嘲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Ea/Aa〈1组患者DTRH低于Ea/Aa〉1组(P〈0.01)。DTNG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患者DTRH与Ea/Aa和Ea呈正相关(r=0.70,P〈0.01和r=0.38,P=0.01),与Aa呈负相关(r=-0.30,P=0.0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DTRH与Ea/Aa、年龄、收缩压有关联(r′=0.63,P〈0.01;r′=-0.21,P=0.04;r′=-0.21,P=0.0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左室舒张功能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2种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材料与方法:对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检测左室肥厚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先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舒张期三尖瓣口充盈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和心房收缩峰值(A),并计算E/A值;再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及计算e/a值,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脉冲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E、A比值均小于1(E/A1),而健康组E、A比值均大于1(E/A1);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e、e/a值均较健康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左室肥厚可引起右室舒张功能减低,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显像均适合应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右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2种方法所测e、e/a值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型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合并冠心病患者176例,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可发生不同构型变化,并且不同的左室构型其冠心病的并发率不同,其中左室向心性对称肥厚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左室向心性对称肥厚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拉伸的固有波传播速度(IVP),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患者心肌僵硬度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正常构型组22例、向心性重构组30例及向心性肥厚组38例)和同期门诊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