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医体质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医体质的定义、分类、中医体质与证的内涵、中医体质学与中医学整体观的关系,以及中医体质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的防治和个体的养生康复等,认为研究增强体质方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中医伏邪体质理论学说根据受邪伏留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先天伏邪体质与后天伏邪体质。先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禀赋与天地之气影响,后天伏邪体质成因在于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体质与伏邪相关理论从《黄帝内经》开始即深远影响历代医家,尤其是明清以后随着温病学的流行,伏邪理论被应用于对疑难杂症病因病机的分析概括。先后天伏邪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四时之气密切相关。伏邪体质乃两虚相逢,同气相求,辨证伏邪体质有助于中医从更深层次剖析疾病病因。  相似文献   

3.
《广西中医药》2015,(6):20-21
目的:探讨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122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质进行调查,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结果:122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平和质12例(9.84%),气虚质10例(8.20%),阳虚质11例(9.02%),阴虚质34例(27.87%),痰湿质23例(18.85%),湿热质6例(4.91%),气郁质15例(12.29%),血瘀质10例(8.20%),特禀质1例(0.82%)。即最佳体质平和质为12例(9.84%),偏颇体质(除平和质外其他体质)110例(90.16%)。不同性别之间体质无统计学差异,甲亢型TAO患者以阴虚质(28.57%)、痰湿质(24.68%)为常见,甲减型和甲功正常型TAO患者均以阴虚质、气郁质为常见。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TOA)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诊断客观化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国内研究概况中医对体质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但一直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更没有统一规范的体质类型判定标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王琦教授提出7种中医体质类型(后增补为9种),并对每种体质特征进行描述[2]才正式揭开中医体质诊断的帷幕。此后,王琦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体质性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2018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眼科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125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结果 12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平和质8例(6.4%),阳虚质13例(10.4%),气郁质29例(23.2%),阴虚质25例(20%),气虚质7例(5.6%),湿热质14例(11.2%),痰湿质15例(12%),血瘀质10例(8%),特禀质4例(3.2%)。以气郁质、阴虚质为主。活动期患者为61例,其中气郁质21例(34.4%),痰湿质9例(14.8%),非活动期患者为64例,其中阴虚质17例(26.6%),气郁质8例(12.5%),湿热质8例(12.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体质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居多;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以气郁质、痰湿质居多,具有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眼病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又云:“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  相似文献   

7.
体质学说肇始于《内经》,发展与扩充其运用,则首推仲景。本文以《金匮要略》方后医嘱为依据,从服药时间、方法、剂量、药后调养与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其对体质学说的贡献,借以说明细心剖析仲景有关条文,认真领会其体质学思想,于提高疗效颇有裨益。一、体质与服药方法、时间、剂量的联系 (一)《金匮要略》方后医嘱对于服药方法的论述:服药方法归纳起来有顿服法、再服法、三服法、四服法和五服法共五种。 1.顿服法指浓煎一剂。一次服完。多用于体质强壮,邪气充实,病证危重急迫之时。这种服药法具有药专、势猛和能迅速发挥药效之特点。甘遂半夏汤、半夏干姜汤、大黄牡丹皮汤等19个方剂均采用此法煎服。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医体质学说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文献及现有研究,基于微观分子中介机制进行推导,构建体质与前列腺癌发病的微观分子中介机制模型,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体质与前列腺癌发病的因果关系本质,探寻两者间的可能作用路径.构建的体质与前列腺癌发病中介机制模型,将体质学说、前列腺癌发病、微观分子等的因果关系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闭环.该...  相似文献   

9.
正妻子一天凌晨眼睛突然疼痛不止,继而头疼,躺在床上哼个不停,而后又引发呕吐,接着腹胀急奔卫生间大便,如此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我们小城没有挂眼科急诊的,只能等到天亮医院上班再说。清晨,我叫妻子去医院眼科,她说此时眼、头已不疼,而且这时身体疲惫,决定下午再去。吃过中饭,我和妻子便准时来到中医院眼科。医生询问了病情,  相似文献   

10.
李美珠 《养生月刊》2012,33(8):686-686
近些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屏幕彩电及新型游戏机的不断更新换代,中小学生眼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令人担忧。有关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眼病的增多,与电脑、彩电、电子游戏机的"荧屏"不无关系,故称之为"荧屏眼病。"首先,荧屏放射X光线,这种X光线虽然比太阳光中的X光线弱,但对人尤其是青少年仍然有害,易使人加速疲劳和老化,出现一些复杂的眼病:其次,长时间近距离紧盯荧屏危害大,青少年久坐于电脑荧屏前。眼部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11.
眼病针灸是中医眼科及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眼病针灸的发展情况,将基本发展脉络分为秦汉两晋时期、隋唐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及现代5个时期。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对各个历史时期眼病针灸发展特点及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性病与眼病     
日益蔓延的性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但可以通过直接的性接触传染,还可以通过血液播散和间接的接触而传染;它不但会使生殖系统染病,还可以侵犯到我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试论痰湿眼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王焘撰<外台秘要·卷二十一>记载:"夫眼者,六神之主也.……其眼根寻无他物,直是水耳.轻膜裹水,圆满精微,皎洁明净,状如宝珠,称曰眼珠."正因为构成眼的物质基础基本上是水质,所以痰湿眼病十分常见,而且大多难以速愈和根治.深入探讨痰湿眼病的机理,发挥中医学治疗痰湿眼病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司长河 《养生月刊》2014,(7):588-589
五花八门的化妆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然而,在使用化妆品时,如若不注意眼睛的保护,就会造成眼睛的损害,带来各种各样的眼病。  相似文献   

15.
王荣华 《养生月刊》2021,(2):114-11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眼病与肝     
眼为人体的视觉器官,它和脏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脏腑之精气通过经络转输而上注于目,以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特别提到“肝开窍于目”。认为肝经上连目系,所以眼的生理病理莫不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眼病与肝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一、眼与肝的关系眼与肝的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肝主目。”《灵枢·经脉篇》云:“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由  相似文献   

17.
眼病食疗和其他自然科学发展是同步并行的,一般认为,南北朝以前眼病食疗养生处于萌芽阶段,隋唐时期为奠基阶段,宋元时期为独立发展阶段,明清为兴盛阶段,但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眼病食疗和眼科却处于衰落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眼病食疗得到蓬勃发展。笔者从眼科食疗文献中,如《太平圣惠方》、《圣流总录》、  相似文献   

18.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将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眼病的治疗。笔者初步统计,在上两书所载治疗眼病的93方(除去两书重复者10方)中,外用方达64方,占68.82%。可见孙氏对眼病外治法之重视。本文拟就其运用外治法的用法、适应症及药物组成予以分析探讨如下。一、点眼法按孙氏所用剂型又分为散点和膏点两种。 1.散点:即将药物研制成极细腻的粉  相似文献   

19.
试论眼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眼科学临床研究的现阶段来看,在某种眼病的诊断前提下,进行辨证诊治,以提高眼病治愈率,特别对许多疑难眼病的治愈率,是公认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等在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对证的涵义,诊断、辨证、论治三者的联系;眼病的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眼病治疗中的标本缓急、舍症从脉、舍脉从症及兼病;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与同证异治、异证同治等四个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其中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0.
孙丽娟,女,1943年生,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龙华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上海针灸学会理事、针灸临床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针灸临床兼教学35年,本着崇古而不泥古,采新而不迷新的学术思想,擅长中西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