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琦  欧俊  孟奎  燕晓雯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5):431-433,T003
目的:观察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4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行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3例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22-39岁,病理形态包含四种类型,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瘤8例,免疫组化标记示6例ER和PR阳性,均为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瘤。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1例死亡,7例健在。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后分娩;其余病理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或转移肿瘤)的5例患者中4例死亡。结论: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以子宫内膜样腺癌多见。ER、PR阳性、分化好的子宫内膜腺癌预后较好,早期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甚至可生育,而低分化腺癌、内膜间质肉瘤及转移性癌等特殊类型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手术治疗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内异症6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占同期妇科手术的8%。年龄最小21岁,最大48岁,平均35岁。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及下属4家县级医院于1983—1993年共收子宫内膜标本3240份,除内膜腺癌、增殖症等所致的息肉样病之外,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92例。现将临床管理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年龄与发病率:9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年龄为21—74岁,其中30—60岁患者为77例,平均47岁。本文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为92/3240例(2.8%),考虑到取材等因素的影响,单以子宫切除标本计算,修正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为40/704例(5.75%)。其中<30岁及≥70岁组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为0%;30—39岁为3.9%;40—49岁为6.1%;50—59岁为6%;60—69岁为7.1%。绝经  相似文献   

4.
B超诊断3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本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49-1549
目的:提高子宫内膜增殖症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均见宫腔内膜线消失,子宫内膜增厚呈梭形中强回声团。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症状,注意和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相鉴别。结论:超声检查是检查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规律、病理演变规律、症状鉴别及正确的诊断。方法:对66例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子宫标本的病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高发年龄为40岁~50岁;好发部位顺次为宫底部、宫角部、后壁、前壁、侧壁;息肉小、质软者以功能性为多,息肉大、质较硬者以非功能性者为多;功能性者组织形态同周围内膜,有周期性改变,非功能性者可呈多种组织形态改变。结论:对久治不愈的子宫出血,或反复、持续、大量的阴道出血,应考虑到子宫内膜息肉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为使日益增多的子宫切除病人指征更合理,术式更恰当,对我院两年来246例子宫切除病例,从术前指征及术后病理诊断、年龄、孕产次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切除手术指征以子宫肌瘤居首位,子宫腺肌症居第二位,卵巢肿物为第三位;病理诊断:子宫病变居首位,卵巢肿物居第二位,内膜病变居第三位;年龄分布40—50岁居多,妊娠分娩次数少者占大多数,说明子宫肌瘤仍然是子宫切除的重要指征,病理诊断证实子宫病变仍然占本组病人的绝大多数,40—50岁年龄组仍然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内膜病变好友年龄,妊娠及分娩次数可能影响子宫肌内膜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增殖症的超声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增殖症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刺激而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表现,大多发生于生育期和绝经期的妇女。我们利用超声显像,观察43例子宫内膜增生肥厚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症的43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大多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年龄34岁~52岁,平均43岁使用仪器RT-2800EUB-27超声诊断仪,患者取平卧位,在膀胱适度充盈下常规检查子宫、附件及周围组织。2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有39例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葡萄胎误为子宫内膜增殖症,B超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8.
徐伟莉 《中外医疗》2010,29(20):94-9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5年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分布主要以50~60岁年龄段居多,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阴道流血,组织学分级主要为高分化腺癌,占59.1%;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者,占76.4%;肌层浸润主要为浸润深度〈1/2者,占62.7%;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R,PR均阳性者87例,占88.8%。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和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受体是否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理改变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子宫腺肌病病理及临床表现与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局限性腺肌病对子宫内膜影响较大,子宫骨膜病变与腺肌病的合并症无关,有临床症状的腺肌病患者多有子宫内膜的病变。结论:了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是引起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红 《当代医学》2013,(26):101-10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的瘤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年龄分布主要以50~60岁年龄段居多,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阴道流血,组织学分级主要为高分化腺癌构成比为69%;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构成比为78%;肌层浸润深度<1/2者,构成比为76%。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和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并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47.1岁。患者多因盆腔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检查62例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高于正常值。肿瘤大体多为囊实性包块,囊壁粗糙,囊内为黏稠褐色液,常见实性乳头状组织突向囊腔内,实性区质嫩、朽。HE染色镜下见异位子宫内膜和恶变组织同时存在,正常子宫内膜与恶变组织有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恶变组织可以向上皮源性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分化,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75例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96月),6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术后复发,64例患者存活。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预后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类型有关。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常见于围绝经期妇女,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助于肿瘤的诊断,恶变的肿瘤以子宫内膜样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为主,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类型是肿瘤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1对象和方法1994-08/2004-08在我院行开腹或腹腔镜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495例,年龄16~66(35.4±8.7)岁.其中,子宫腺肌症16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33例,盆腔内异症368例,其他部位(包括输卵管、腹壁、大网膜等)的内异症16例,以上诊断可同时或单独存在.将所有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至ACCESS数据库中,以见到典型的巧克力样囊液或卵巢表面紫蓝色的病灶为临床诊断标准;两位病理科医师单独复习病理切片并诊断,结果不符的再交上级医师会诊,讨论并决定最后的病理诊断.2结果2.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495例中,临床诊断为卵巢子宫…  相似文献   

13.
肛旁宫内膜异位症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旁宫内膜异位症7例临床病理分析徐利利(如东县中医院病理科226400)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肛门旁者很少见,国内文献报道并不多,我科近8年来病理检查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都为生育期妇女,年龄最轻25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女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从2002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于4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大于40岁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于4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占同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78%(17/294),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近半数患者合并有不孕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多囊卵巢。治疗以手术为主,随访15例仍健在,5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于40岁青年女性子宫内膜癌多合并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内膜增生、多囊卵巢,表明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关。预后与高危因素有关,高危因素少,预后好。小于40岁青年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  相似文献   

15.
现将我院门诊因子宫异常出血及阴道B超提示宫腔内膜强回声团块的病人,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6例,同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01~2007-10于我院就诊的病人.均除外阴道及宫颈因素所致非正常月经的子宫出血,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及阴道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膜强回声团块的病人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人8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21岁.其中绝经10例,不孕12例.  相似文献   

16.
彭艳  叶秀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4036-4037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流血(PMB)的临床与病理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83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增殖期子宫内膜等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必须及时就医及早诊治,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提高绝经后妇女保健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17.
吴琼  张晓露  张吉丽 《吉林医学》2023,(11):3028-3030
目的:分析负性共刺激分子B7-H3和B7-H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实施子宫切除术的198份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病变标本纳入研究,其中经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有89份,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为109份。所有子宫内膜病变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7-H3、B7-H4表达情况,比较子宫内膜癌与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B7-H3、B7-H4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子宫内膜癌B7-H3、B7-H4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标本B7-H3阳性表达率与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B7-H3阳性表达与其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B7-H3阳性表达与其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B7-H4阳性表达与其年龄(≥60岁)、肌层浸润深度(>1/2)、组织学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B7-H4阳性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时引起的一种良性疾病 ,病理上是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 ,伴平滑肌增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经血量增多与子宫增大 ,近年来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该病在临床上与子宫肌瘤及功能性子宫出血不易区别 ,本文就我院 1986~ 1997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174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 ,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1 临床资料分析1.1   发病年龄及孕产史  174例中年龄 2 3~ 5 5岁 ,发病高峰在 36~ 5 0岁 ,较国内报道的 41~ 45岁[1] 的年龄段宽。174例生育 1胎 75…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271例进行临床及病理结果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271例,剔除激素替代及乳癌术后服用他莫西芬者,其中绝经后出血202例,无出血症状69例。无出血组年龄45~82岁,平均(56.89±8.04)岁,绝经年限1~30年,平均(6.39±5.14)  相似文献   

20.
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则钦  邱月燕  陈斌 《河北医学》2005,11(3):206-209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的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3.2岁.高发年龄41-50岁。②子宫平滑肌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病、卵巢各种囊肿及多种良恶性病变并存。③在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普通平滑肌瘤628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23例.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①子宫平滑肌瘤常见,可同时与子宫、卵巢各种良恶性病变并存。②核分裂数是诊断良恶性子宫平滑肌肿瘤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应综合细胞异型性、边缘浸润、临床资料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