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MRA、CTA与DSA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RA、CTA及DSA三种不同血管成像法对脑血管疾病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TA、MRA和DSA血管成像都可以旋转,清楚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且能从不同方位观察。以最佳角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血管成像方法对脑血管疾病都能明确定位、定性。正确诊断率高,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DSA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仍是金标准,而MRA、SCTA属于徽创和无创性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SCTA和MRA检出小动脉瘤手和动静脉畸形病例可直接X-刀、r-刀装置配套,优于DSA;而DSA对较大的动脉瘤破裂及动静脉畸形病例可进行直接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和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焕祥  吴良浩 《浙江医学》2002,24(2):124-125
螺旋CT血管造影(CTA)作为一种新的非介入性血管成象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国内外文献对颅内血管、颈动脉、主动脉以及肾动脉CTA的临床应用已有报道犤1~5犦,但有关椎动脉CTA的报道较少。本文分析我院临床应用的情况,探讨椎动脉CTA成功的关键因素。我院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行椎动脉CTA40例,患者均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TCD检查基底动脉血流改变。使用PickerPQ6000CT仪和VoxelQ工作站,扫描层厚3mm,螺距1.0~1.5,重建间隔1~2mm。将造影剂优维显100ml从前臂静脉借助高压注射器注入,…  相似文献   

3.
代自伦  魏英  邓治强 《重庆医学》2013,42(10):1097-1099
目的通过"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明确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OS)患病率,并探讨对比增强磁磁共振血管造影(CE MRA)和CT血管成像(CTA)对VOS的患病率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对本研究收集的339例患者通过DSA进行椎动脉评估,并计算VOS的患病率,类似的方法分别对254例患者通过CE MRA进行研究,259例患者通过CTA进行研究,然后对患病率与年龄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通过DSA评估的VOS发病率为5.8%,且与患者年龄相关,40岁以下患者未见VOS,12.5%的患者年龄超过70岁,通过CE MRA评估的VOS的发病率为21%,CTA评估的VOS的发病率为1.1%,CE MRA和CTA评估的患病率与年龄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对椎动脉起始部的研究,CE MRA显著高估VOS的程度和患病率,CTA显著低估了VOS的程度和患病率,DSA是评估椎动脉起始部患病率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MRI与DSA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DSA、MRI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1例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44-73岁,平均54.5岁。全部患者均做CT平扫、增强扫描,DSA造影6例,MRI检查5例。结果按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Ⅲ型16例,CT平扫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者9例,增强后呈不同或等密度真假两腔,均显示内膜片,且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重的限制。DSA检查,发现主动脉破口及主动脉双腔4例(66.6%),MRI检查,均能精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特有的双腔征,内膜撕裂的位置。结论螺旋CT对本病诊断率高,具有非创伤性且迅速方便的特点,较DSA、MRI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应用范围更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D PC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 对34例常规MRA诊断的椎动脉扭曲患者行2D PC扫描,分别形成2幅图像,1幅为颈椎T1-快速场回波冠状位剖面像,1幅为椎动脉T1-相位对比冠状位血管成像.分别沿椎间盘剖面中心画水平线横贯2幅图像,即可将椎动脉分割成多个节段,显示椎动脉与颈椎椎体、椎间的相对位置.结果34例中,2D PC MRA显示左侧椎动脉扭曲共22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9例,C4~C5有11例,C5~C6有15例;右侧椎动脉扭曲23例,其中C2~C3椎间椎动脉扭曲有4例,C3~C4有7例,C4~C5有8例,C5~C6有14例.结论 2DPC椎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及定位方法解决了椎动脉扭曲的定位问题,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是颈椎MR A血管检查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动脉疾病应用螺旋CT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疾病患者30例,分别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螺旋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敏感度和特异性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患者满意度93.3%,显著高于DSA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成像对于椎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与其金标准无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且无创、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头转动试验(转颈,屈颈及头后仰)与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动脉(VA)狭窄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价值及相互关系。同时对VA狭窄性眩晕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100例VA狭窄性眩晕病人,经头转动、屈颈和头后仰试验与TCD和MRA检查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排除非VA狭窄所致眩晕的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结果:经头转动试验可诱发病人眩晕症状者78例。其中44例屈颈及仰头试验也出现眩晕。TCD检查双侧VA血流不对称73例。MRA检查双侧椎动脉不对称95例,另有5例为双侧椎动脉狭窄。结论:头转动试验对VA狭窄性眩晕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TCD诊断VA狭窄准确率相对较高。MRA对确定VA狭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去骨剪影CT血管造影(CT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症状疑为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CTA、MRA及DSA影像学检查资料.以DS...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64层螺旋CT结合椎动脉造影对枕部椎动脉与寰椎毗邻关系进行测量,并与干燥寰椎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为颈枕部手术提供解削形态依据,降低手术风险性,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88例被检查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检查,测量其寰椎后弓内半径及寰椎后弓外半径,进行双侧对比并分别与干燥寰椎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影像学测量结果比干燥寰椎骨测量结果偏大.两种方法测量左侧后弓内半径及双侧后弓外半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右侧后弓内半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测量结果大于干燥寰椎骨测量结果;影像学测量双侧后弓外半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侧后弓内半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大于左侧.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清晰直观的寰枕部解剖结构图像和相关数据,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椎动脉成像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1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测量椎动脉的内径,显示椎动脉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椎动脉有否压迫、迂曲、狭窄、变细等改变。结果椎动脉正常3例,迂曲、无压迫1例,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10例,一侧性椎动脉全程均匀性变细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显示椎动脉与毗邻结构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唯一可以显示血管壁有无钙化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有较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吴晓莉  杨华  先世伟  刘鲁  张知贵 《重庆医学》2012,41(26):2730-2732
目的评价椎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后循环缺血(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PCI的100例患者进行椎动脉CTA检查,对椎动脉的起始、走行、管腔狭窄及周围骨性结构压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PCI患者椎动脉CTA中椎动脉异常91例,其中椎动脉先天性变异123支;粥样硬化狭窄142段,椎动脉闭塞3段;钩椎关节增生压迫135段。结论 CTA能很好地显示椎动脉管腔及周围情况,对PCI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椎动脉CT血管成像(椎动脉CTA)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2例经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椎动脉CTA检查,利用三维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重建椎动脉,观察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及椎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32例患者中有椎动脉异常表现者31例,横突孔异常者6例,钩椎关节增生者20例。结论:椎动脉CTA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动脉与相邻颈椎(C)钩突及上关节突的关系,对钩突增生影响椎动脉的程度进行初步判定.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行颈CTA检查的患者61例.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分别对左、右侧椎动脉行多平面重组,在冠状面观察钩突与相邻椎动脉的关系,通过旋转重组后图像的角度得到上关节突的矢状面图像并观察上关节突与邻近推动脉的关系.C3~C7处冠状面测量钩突突向椎动脉最外点到颈椎中线的距离(L)、钩突所在稚体中份宽度一半(M),并计算L/M值.依据椎动脉移位情况将C3~C6处钩突增生程度分为Ⅲ度,Ⅰ度:椎动脉无移位;Ⅱ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Ⅲ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结果:(1)所观察的610处钩突中,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有68处(11.1%,68/610),以C6钩突最为多见(48.5%,33/68),C3钩突最为少见(4.4%,3/68).上关节突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共41处(6.7%,41/610),以C4、C5上关节突多见(92.7%,33/41),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多于因上关节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的影响(x2=12,P<0.01).(2)除C3之外,C4~C7左右侧L/M值无差别.(3)右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40处,L/M值为0.996±0.104;Ⅱ度共13处,L/M值为1.084±0.080;Ⅲ度共11处,L/M值为1.252±0.124.左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30处,L/M值为0.980±0.060;Ⅱ度11处,L/M值为1.044±0.056;Ⅲ度15处,L/M值为1.200±0.060,3种程度的增生左右侧钩突个数均无差别.结论:颈部CTA检查可以准确地判定椎动脉与周围骨质结构的关系,钩突增生较关节突增生更易影响椎动脉.L/M的计算可用于判定钩突增生对相邻椎动脉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动脉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进行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 89例患者中椎动脉TCD异常74例(83.15%),MRA异常47例(52.81%),椎动脉B超异常46例(51.69%),BAEP异常40例(44.94%).椎动脉TCD可清晰地反映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方向,间接地反映血管狭窄,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TCD异常率与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有关,MRA的异常率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 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 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椎动脉狭窄或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或影像证实的椎动脉狭窄的CTA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6例患者有椎动脉血管异常,其中走行明显迂曲1例,狭窄或狭小3例,1例血管变异,2例有管壁钙化性斑块。结论 CTA检查可作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有助于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60例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与DSA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在60例患者中,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部位为右侧42例,左侧19例,其中1例两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发育不良侧平均管径(2.02±0.15)mm,健侧平均管径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5例,共57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将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SA)与MS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敏感性为80%以上,特异性可达90%以上,且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94%左右,诊断的准确率为81%。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本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疾病初步诊断的影像学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颈椎病的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例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CT检查:病例组正常血管条、血管变细、血管迂曲、局限狭窄、管腔闭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例组椎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CT检查病例组椎体横突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与多层螺旋CT诊断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各具特点,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的对病情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MRA检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幅度对比法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itudecontras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CMRA)、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2Dtimeoffligh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2DTOFMRA)、滑动间隔Ky(SlidinginterleavedKY,SLINKY)采集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imeoffligh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MRA)在腘以下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14名,采用MCMRA、2DTOFMRA、SLINKY采集3DTOFMRA三种方法进行双侧腘以下动脉检查,并对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CMRA法背景抑制好,时间短,但无法去除静脉影像。2DTOFMRA显示血管清晰、均匀,血管分支显示较好。3DTOFMRA血管显示接近2DTOFMRA,但检查时间较长。结论:2DTOFMRA可作为腘以下动脉常规MRA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