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态静脉尿路造影术在上尿路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动态静脉尿路造影术(DIV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上尿路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探讨DIVU对各种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8例可疑上尿路病变患行DIVU检查,120例疑上尿路病变患行IVU检查作为对照。对上尿路各部位的显影清晰度进行评分,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上尿路各段的显示能力。按病种分类,评价DIVU对各种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并与IVU比较。结果:正常组DIVU和IVU在显示肾盏、肾孟和上、中段输尿管方面,差异无显性意义。对下段输尿管的显示方面DIVU优于IVU,差异有显性意义(P=0.000)。异常组DIVu对肾盏显示优于IVU,差异有显性意义(P=0.001);对上、中、下输尿管的显示优于IVU,差异有显性意义(P=0.000);对于肾孟的显影,DIVU评分高于IVU,但二差异无显性意义。DIVU对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上尿路积水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IVU。结论:DIVU可提高上尿路疾病的诊断率。如疑有上尿路畸形、积水等疾病,可首选DIVU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尿路成像(排泄性MRU)在诊断泌尿系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泌尿系结石20例、肾盂旁囊肿6例、肾盏憩室1例、膀胱憩室3例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4例,均先行磁共振尿路成像(常规MRU),然后增强扫描后延迟至5、10和20 min行排泄性MRU,显示不良者4 h后再扫描一次.将两者源图像分别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并分别独立诊断,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排泄性MRU尿路显示清楚 5 min 5例,10 min 25例,4 h 4例.两者定位诊断符合率均为100%.排泄性MRU均能作出准确定性诊断,常规MRU准确定性诊断分别为泌尿系结石17例(17/20)、肾盂旁囊肿2例(2/6)、膀胱憩室3例(3/3)、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2/4).结论:排泄性MRU能清楚显示尿路形态变化及、排泄功能,有利于尿路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86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CTU检查,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CTU诊断结石、肿瘤、畸形的准确率为100%.结论 CTU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理想方法,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CT(Spiral CT,SCT)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上有广泛的应用。SCT数据的快速采集使得在一次屏气下可完成整个胸部的扫描,从而避免了呼吸不均造成的层面遗漏,并能减少呼吸运动伪影。SCT可在任意层面重建图像,不必重复扫描,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s)和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影像。目前认为,SCT在肺内结节、气管/支气管树疾病、肺弥漫性病变及肺栓塞等的诊断方面有  相似文献   

5.
《医学影像学杂志》1987,7(4):193-194
螺旋CT(spiral CT,SCT)是90年代问世的新型CT,它利用滑环技术将扫描架的固定部与转动部相连,在病人以一定恒速通过扫描架时进行连续快速的体积数据采集,获得的连续数据能以任意间隔重建成横断面像。同普通CT扫描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扫描速度快,可在20~30秒内完成某一段人体的扫描,再配合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进行完美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6.
螺旋CT(spiralCT,SCT)是90年代问世的新型CT,它利用滑环技术将扫描架的固定部与转动部相连,在病人以一定恒速通过扫描架时进行连续快速的体积数据采集,获得的连续数据能以任意间隔重建成横断面像。同普通CT扫描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扫描速度快,可在20~30秒内完  相似文献   

7.
泌尿系统是尿液分泌与排泄的一个完整通道,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病变,都易引起泌尿系统其他部位的相应改变。临床对泌尿系统病变诊断手段很多,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术(IVU),B超,常规CT,核磁共振尿路造影(MRU),以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术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spiral CT, SCT)在泌尿系统疾病,特别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上有着广泛的应用。SCT解决了普通CT扫描存在的层间隔问题,提高了病灶检出率。由于扫描时间缩短,既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又提高了增强效果。另外,任何部分均可进行多层面或三维图像重建,而且由于SCT扫描时避免了病变部位的移动,所以图像质量很好,可真实地再现了病变的部位与全貌。对肾结石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计划所需的所有资料。在检出肾脏小肿瘤(≤3.0cm)具有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疾病多层面螺旋CT成像初探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患者分为心率≤ 6 0次 /min和 >6 0次 /min 2组 ,进行了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对CT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 ,容积重建 (VR)和多平面重建 (MPR) ,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 ,其中 11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心率≤ 6 0次 /min(12例 )和大于 6 0次 /min(16例 )在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分别为 12 /12、13/16例 )和左前降支 (分别为 12 /12、10 /16例 )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197和 0 12 8,精确 χ2 检验 ) ,显示回旋支 (分别为 10 /12、6 /16例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88,0 0 5 >P >0 0 1) ,显示右冠状动脉(分别为 10 /12、3/16例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χ2 =11 5 0 ,P <0 0 0 1) ,2例架桥患者未作统计。 7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患者中 ,1例由于图像质量差 ,未能很好显示支架内狭窄 ,其余患者在CTMIP、VR和MPR上均能较好显示支架位置和形态。CT显示 11例钙化的冠状动脉由钙化和非钙化斑块引起的狭窄均由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多层面螺旋CT能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以及进行术后评价 ,是冠状动脉影像诊断和随访很有潜力的非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诊断上尿路小结石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临床疑有上尿路结石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均为阴性者进行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结果:19例中共发现结石21枚,其中肾结石8枚,输尿管结石13枚。结论:螺旋CT能准确地检查出上尿路结石,对其他影像学检查为阴性而临床又疑有结石者,可把螺旋CT平扫作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KUB、IVU检查单侧输尿管显示欠佳或不显影患者38例,健康志愿者4例,行CT平扫、肾脏增强双期扫描及尿路造影,将平扫及尿路造影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获得完整尿路影像。结果:所有病例在14-2s内完成全尿路扫描。24例输尿管结石,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结石位置及上段积水情况;2例肾肿瘤及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显示输尿管内多发血块;2例术后输尿管粘连及肿胀至输尿管梗阻;1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侵犯输尿管;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清晰显示输尿管汇合部位;1例尿瘘可见尿湖位于输尿管中段,肾盂瘘口与之相连;1例先天性巨输尿管和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完整显示其形态和走行。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超高速、大范围、薄层扫描能力,应用于尿路造影有其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泌尿系先天异常方面的特点、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3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先天异常患者33例,均行MSCTU成像,对全泌尿系扫描,排泄期图像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仿真膀胱镜(VC)检查,获得完整、立体的尿路影像。结果 经MSCTU诊断泌尿系先天异常33例,包括异位肾、马蹄肾、肾盂旋转不良各1例,附加肾、输尿管瓣膜症、腔静脉后输尿管各2例,巨输尿管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6例,双肾盂双输尿管9例,膀胱憩室5例。输尿管显示率91%(61/66侧),所有显影输尿管中上段腔内对比剂平均CT值520HU,后处理图像显示泌尿系解剖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完全能满足诊断。结论 MSCTU对显示泌尿系先天异常的整体解剖形态和细微病理变化能力强,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统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泌尿系统损伤的患儿行MSCT后,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横断面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负责图像分析及诊断.结果 43例患儿中,单纯肾挫伤5例、肾挫裂伤伴包膜下血肿5例、肾挫裂伤伴肾周血肿4例、肾挫裂伤伴肾上腺血肿2例、肾撕裂伴尿外渗13例、肾撕裂伴肾蒂损伤3例、肾撕裂伴输尿管损伤6例、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2例、膀胱壁损伤伴膀胱内血凝块3例.结论 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图像质量高及薄层扫描的特点,对儿童泌尿系统损伤的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成像(SCT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12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泌尿道病变患者做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并作曲面多平面重建(MPR)和SCTU重建,观察SCTU显示和诊断泌尿道病变的能力,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9.2%的患者SCTU结合轴位及曲面MPR能很好地三维立体显示泌尿道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分布范围及尿路梗阻的情况;101例手术患者,泌尿道病变在螺旋CT图像上的表现与手术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SCTU能显示部分病变的特征,可作为轴位和MPR图像的补充,并可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结论:SCTU对泌尿道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有优越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必须密切结合多期轴位和MPR图像,才能对病变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小儿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小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小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6例CT平扫均为多房状、薄壁、水样密度肿块,沿疏松间隙弥漫性生长,其中3例密度均匀,3例伴较高密度区,其中1例有分层波面;增强后囊壁均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于部分囊壁之间见斑点状强化影。3例位于颈部,其中1例累及上纵隔;1例位于腋窝;2例前胸壁及前上纵隔同时受累,其中1例病灶大部位于纵隔内。结论:CT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内部特征等,因而对其定位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84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着重研究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近期大手术史11例,肺癌1例,不明原因6例。34例均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多层螺旋CT(MSCT)行平扫及造影增强扫描,1次采集4层图像。结果 分析34例共1824支肺动脉分支,其中507支肺动脉分支显示了栓塞,占27.8%。在680支肺段动脉中,246支显示了栓塞,占36.2%;而亚段肺动脉1041支中,141支显示了栓塞,占13.5%。平扫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少1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水16例,胸膜下梗死灶共41个,梗死灶多发11例,单发12例,双肺6例。1例慢性栓塞栓子钙化,极为少见。造影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有4种表现形式:中心型57支,偏心型160支,附壁血栓131支,完全阻塞型159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可与电子束CT媲美,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CT尿路造影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评价CT尿路造影(CTU)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40例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病例给予实质期、分泌期增强螺旋扫描。分泌期数据经第2次重建后在工作站以三维方式获得CTU影像。结果40例中,24例良性梗阻呈轻度或重度积水。18例先天畸形CTU呈现各自特征;4例输尿管炎表现为鸟嘴样狭窄,2例前列腺增生可见膀胱后壁压迹。16例肿瘤患者梗阻端呈截断或锥状狭窄伴局部软组织影,12例尿路中度积水,4例重度积水。其中4例呈双侧积水。对6例一侧无分泌功能者,可采用最小强度投影等予以显示,并与对侧最大强度投影像等整合。结论CTU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病变螺旋CT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材料与方法 22例主动脉疾病(11例主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大动脉炎、2例主动脉缩窄)者行螺旋CT增强检查,以表面覆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等多种方式重建。 结果 SSD均能很好显示病变的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夹层内膜片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MPR可较好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和内膜片;MIP可清楚显示管壁钙化和动脉瘤形态;CTVE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管的狭窄。 结论 诊断主动脉疾病综合应用螺旋CT的各种技术可基本取代X线血管造影,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42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和离断、大动脉炎。应用5mm床进速度和3或5mm层厚(螺距=1.67或1)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各种重建。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多平面重组(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呈螺旋状剥离,不能区分真假腔;最大密度投影(MaxIP)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2例腹主动脉瘤(AAA),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ax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3例先天性主动脉病变,SSD能清晰显示血管的连接关系,而MaxIP和MPR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