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盐酸普萘洛尔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盐酸普萘洛尔(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PH)药物树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方法:采用热力学和交换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PH与树脂AMBERLITTIRP69的交换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药物树脂复合物在去离子水,0.15,0.6,1 mo.lL-1的NaCl和0.15 mo.lL-1的盐酸以及0.15 mol.L-1的KCl溶液中的释药动力学。结果:交换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PH与AMBERLITTIRP69树脂的交换反应属吸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e与速率常数k均增大,反应的活化能为14.59 kJ.mol-1,ΔGo为49.55 J.mol-1,ΔHmo为38.2337 kJ.mol-1。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PH药物树脂复合物在去离子水中不释放药物,释药速率随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释药动力学过程可用Viswanathan方程来描述,并且PH在上述介质中的释放属粒扩散过程控制,粒扩散系数Dr随释放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PH可制备成药物树脂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盐酸倍他洛尔(BH)眼用脂质体-原位凝胶(ISG),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BH脂质体(BHL);以泊洛沙姆407和188(P407,P188)为温敏性ISG基质,以胶凝温度为指标,筛选P407与P188的最佳配比;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BHL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 BHL的平均包封率为(88.24±5.46)%(n=3);当P407与P188的处方用量分别为21%及6%时,胶凝温度最接近人眼表温度(34℃);BHL-ISG体外药物释放和凝胶溶蚀均呈现零级释放特征,两者相关性良好。结论 BHL-ISG结合脂质体和原位凝胶的特点,延缓药物释放,为其角膜滞留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布洛芬药物树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方法:将布洛芬制备成可溶性的钠盐,采用不同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以静态法制备布洛芬树脂复合物,并对布洛芬树脂复合物释放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随着树脂交联度的减小,树脂对布洛芬的载药速率变快,载药量增加。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布洛芬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随着释放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以及树脂交联度和粒径的减小而加快;且布洛芬药物树脂的释放为pH依赖型。结论: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备的布洛芬树脂复合物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4.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8):623-628
目的制备稳定的莪术醇纳米混悬剂以改善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莪术醇为主药,采用沉淀法和高压均质法联合制备纳米混悬剂。考察处方中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反应温度、高速剪切时间、均质反应的压力、表面活性剂与药物质量比、均质反应的次数、冻干保护剂等因素,通过单因素考察以药物粒径为考察指标,筛选出莪术醇纳米混悬剂的最佳处方,制备成稳定的莪术醇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低温(0~3℃)下搅拌分散、2×10~4r·min~(-1)下高速剪切4 min、m(莪术醇)∶m(聚乙烯吡咯烷酮)∶m(卵磷脂)=2∶1∶1、均质压力为13.6×10~7Pa、均质次数为15次、冻干保护剂为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莪术醇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110.4 nm,多分散系数为0.239,冻干粉复溶后粒径略微增大,平均粒径为134.7 nm,多分散系数为0.247。结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可将难溶性药物莪术醇制备成纳米混悬剂,改善其溶解性,提高生物利用度。莪术醇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8)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的壳聚糖对白藜芦醇体外释放的影响及载药水凝胶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有机合成、化学交联等方法制备聚乙二醇-壳聚糖水凝胶,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采用透析袋法研究其释放机制,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建立H2O2诱导的ARPE-19细胞的氧化应激模型,利用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及丙二酸含量。结果与白藜芦醇对照组相比,载药水凝胶的体外释放度明显提高(前者为24%,后者为82%); H2O2能够增加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丙二酸含量,应用白藜芦醇后降低了以上效应,呈现剂量依赖性;相较于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照组,载药水凝胶的抑制作用更好。结论聚乙二醇-壳聚糖水凝胶可提高白藜芦醇的体外释放率、抗氧化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RP-HPLC法测定酪丝亮肽含量,以稳定性、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粒径均一,有80%的粒径分布在20~30μm,包封率达92.43%。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体外释放符合Korsmeyer-Peppas模型,37℃条件下在PBS介质中释药t1/2达111.5 h。结论: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稳定性好,包封率高,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制乳洁安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并解析其释药机制。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骨架材料,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并考察释放介质黏度、pH值、溶出方法、转速及制片工艺等因素对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正交设计获最优处方为A3B1C1,即HPMC作为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用量为40%,EC用量为10%,乳糖和MCC用量均为5%。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ich方程。结论:该方法制得的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琥珀酸S-美托洛尔24 h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并对其体外释放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以单因素试验法对缓释片释放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最佳处方,并对优化处方的释药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最优处方以K100M和K15M规格HPMC的混合物作为骨架材料,质量分数各占总质量的20%,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质量分数占总质量的50%。制备的琥珀酸S-美托洛尔缓释片释放规律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曲线,释药行为是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结论琥珀酸S-美托洛尔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良好的24 h体外释药行为,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