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烧伤整形科较为常见的创伤后并发症。PTSD是指在经历地震、火灾等创伤后所出现的严重焦虑性障碍[1],其发生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创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综述家庭暴力引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特点以及相应评估和干预方式。方法检索文献,据儿童年龄特征与家庭环境特殊性,分析家庭暴力造成儿童PTSD的特点,总结相应评估及干预方式。结果家庭暴力可能导致儿童罹患PTSD,且常表现与成人不同症状,除脑部相应结构改变可能为其生理病理基础外,其成因还与年龄、性别、人格特征及认知模式等有关,结合儿童心理与认知特点考虑评估及干预方式。结论常用评估工具:临床医师专用PTSD量表——儿童和青少年版(CAPS-CA)、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后应激障碍指数(PTSD-RI)适用性良好,可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及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颂  任建安 《腹部外科》2009,22(4):250-251
自“9·11”事件以来,SARS、印度洋海啸以及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事件相继发生。大批幸存者在躯体创伤逐渐康复的同时,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最常见的一种。PTSD是指个体在暴露于无法承受的创伤事件后,形成了与创伤有关的插入性思维和记忆,持续性逃避创伤相关刺激,并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警觉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严重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复诊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取得其同意后经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先收集受伤原因、创伤部位、创伤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向其发放《社会人口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 PTSD-SS)、中文版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PQ)分别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睡眠状况及积极心理状况。结果 共187例纳入分析,PTSD-SS得分5~78分,平均(47.27±11.60)分,诊断为PTSD(PTSD组)53例(28.34%),非PTSD(non-PTSD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随机选自本院ICU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机械通气的200例患者,调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找出影响因素。结果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得分为(32.2812.71)分,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45.50%(91/200),其中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有效镇静镇痛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症状明显,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这要求ICU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保障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心理问题及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TSD筛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98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总分为(37.91±12.71)分,再体验症状群、回避/麻木症状群、警觉性增高症状群3个因子得分分别为(11.48±4.32)、(15.25±5.63)和(11.18±4.18)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是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消极应对、神经质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率较高,部分人口学变量及社会心理学特征会影响癌症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7.
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应激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研究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特点及规律,为急诊临床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近年来,笔者对接诊的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评分(trauma scor,TS),然后按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量表(PCL-C)评分,发现急诊创伤患者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ICU转出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水平,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134例女性ICU转出患者,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PTSD得分35.76±8.46,PTSD症状阳性率39.6%。非适应性调节策略与PTSD呈正相关,适应性调节策略与PTSD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非适应性调节策略、适应性调节策略为PTSD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女性ICU转出患者有一定的PTSD,可帮助患者采用适应性调节策略,避免非适应性调节策略,以降低PTSD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早产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认为早产儿父母PTSD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社会学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疾病不确定感;可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创伤集中结合疗法等降低或预防早产儿父母PTSD。  相似文献   

10.
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特殊的焦虑状态。本研究以评定创伤患者自我健康状况,论证即使身体康复而PTSD可使患者综合健康水平遭到损害,进一步评价密立根危重病例感性记分表(MCEPS)在确定围创伤期的作用,即PTSD中的前期状态。 将1997年间,年龄>18岁,初诊为创伤而收治的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者纳入本研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经历或目睹危及生命的创伤后产生的慢性焦虑障碍,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被尝试用于治疗PTSD。文章介绍了PTSD的诊断标准及SGB的适应证,通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手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及其与手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7例手外伤患者,调查其基本社会资料及受伤时情况,采取临床用PTSD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以及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估患者术后(平均15个月)的心理状态和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27例手外伤患者PTSD的发生率为41.73%;婚姻状况、受伤指数、受伤程度是手外伤患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受伤原因是该类患者PTSD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1);手外伤患者PTSD的发生与其手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结论手外伤患者PTSD发生率高,受婚姻状况、受伤指数、受伤程度、月收入、受伤原因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与其手功能恢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关注该类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心理症状,减少不良应激,以便促进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已知多种因素可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然而其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综述目前PTSD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容 从动物模型和恐惧记忆形成的不同阶段出发,阐述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趋向 PTSD形成涉及多种神经生物学改变,然而这些改变如何引起PTSD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创伤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意外损伤,其中烧伤高发于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烧伤患者不仅要承受极大的肉体痛苦,精神上也受到沉重打击甚至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既增加临床救治难度,也因此加重病情、降低愈后生活质量.了解PTSD的发生机制,对治疗及预防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应对方式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以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193名,对其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重表(PTSD-SS)和特质应对方式同卷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PTSD-SS评分为43.40±10.87,38名(19.69%)护士PTSD-SS为阳性水平;其积极应对水平低于一般健康人群,消极应对水平高于一般健康人群(P<0.05.P<0.01); PTSD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职业PTSD水平较高.且缺乏良好的应对机制.护理管理者应关心和爱护护士,改善急诊工作环境;急诊科护士应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雏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对面部烧伤患者自我残障接受度、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面部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omganxietyse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体像障碍程度(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自我残障接受度[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以及创伤后自我成长[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hinesepost-traumaticgrowthinventory,C-PTGI)]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及PCL-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ODS、C-PTG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扎根理论的...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充分说明疾病的构成除了躯体因素以外,心理因素发挥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病中表现尤为明显[1]。心理性ED是指以心理因素为主要病因的功能性ED,也称心因性ED。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患者脑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导致的并不是单纯的功能性病变,其中枢神经系统特定脑区存在结构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职业韧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无锡及昆山市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应用PTSD自评量表(PTSD-SS)、职业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测定量表,对126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急诊护士PTSD检出率23.02%,PTSD总分46.65±6.28,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是否省级专科护士、承担中班夜班数护士PTS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职业韧性各维度、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需重视急诊科护士PTSD的状况,通过提升急诊护士的职业韧性的水平,增加社会支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降低护士的PTSD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微创的理念深入人心,追求更舒适的麻醉手术过程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从生理微创到关注心理微创,是微创外科学的重大进步[1]。近年来,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可引起严重的情感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即创伤后应激紊乱(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5]。如何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已成为世界麻醉学界的重要研  相似文献   

20.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PTSD,应激原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暴露于这种精神创伤性情景的时间,接触或接近生命威胁情境的密切程度,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是影响病程迁移的因素。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