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PC)是DNA损伤识别因子,启动DNA修复功能,从而维持细胞的遗传稳定性.DNA修复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及高异质性有关.现介绍XPC的生物学特性、多态性以及XPC与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肿瘤发生、细胞周期调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核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DNA损伤修复的主要途径,包括ERCC1-6、XPC、XPA等因子。NER基因缺失与肿瘤易感性有关,NER修复能力与肿瘤耐药性有关。本文就NE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DNA修复基因XPC PAT遗传多态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C Poly(AT)多态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以PCR方法分析597例肺癌患者和509例正常人XPC PAT基因型分布,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 正常人群中,XPC PAT / 、PAT /-和PA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4%、49.7%和37.9%,肺癌患者中分别为11.2%、46.7%和42.1%,差异无显著性(P=0.37)。与携带至少一个XPC PAT等位基因比较,携带PAT / 基因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并未增高(校正OR=0.8;95% CI为0.55-1.16)。该基因多态与吸烟无联合作用。结论 中国人肺癌风险与DNA修复基因XPC PAT多态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C第9内含子PAT+/-和第15外显子A2920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河北省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磁县和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贲门腺癌(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327名ESCC患者、253名GCA患者和612名健康对照个体的XPC基因第9内含子PAT+/-及第15外显子A2920C SNP的基因型,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 XPC基因第9内含子PAT+/-和第15外显子A2920C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ESCC患者组、GCA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其总体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比较,携带C/C基因型可能增加非吸烟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校正后的OR=2.09,95%CI=1.14~3.81)。结论 XPC基因第15外显子C/C基因型可能是影响河北省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磁县和涉县非吸烟人群ESCC发病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显示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在去除吸烟引起的DNA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吸烟相关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010例肺癌患者和1011例正常对照。采用基于通路的候选基因选点策略,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相关的8个核心基因中筛选出40个标签SNP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单个位点分析发现6个SNPs(ERCC1 2个,DDB2 2个,ERCC4/XPF 1个,XPC 1个)与肺癌的易感性相关。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肿瘤家族史后,仍有3个SNPs(ERCC1 rs3212948,DDB2 rs830083,ERCC4 rs3136038)与肺癌易感性存在统计学关联。等位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肺癌的发病风险随着风险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ERCC1,ERCC2,ERCC3,ERCC5,XPA和XPC。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肺癌个体易感性有关,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  相似文献   

6.
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细胞功能的特异性和预防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DNA暴露在紫外线照射环境中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就 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通路和双链断裂修复(duble-strand breaks repair,DSBR)通路中的几类关键基因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DNA修复酶MGM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NA损伤后的修复情况在基因突变,肿瘤形成以及细胞死亡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烷化剂致DNA损伤的修复由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负责,该酶结构与功能异常与肿瘤发生,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肿瘤治疗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宋德刚  王哲海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5):540-541,544
人类细胞具有一系列DNA修复系统,以防御体内和体外因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DNA损伤,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研究表明DNA修复能力低可能与个体肿瘤易感性密切相关,然而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增加却阻碍了疗效的发挥。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与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近来许多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eleotide polymorphism,SNP)、甲基化状态以及基因的过表达均可改变DNA修复的能力,因此检测DNA修复基因的分子状态可以预测个体肿瘤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衰老、疾病和癌症发生与基因损伤关系密切,基因损伤修复效率的降低导致细胞癌变增高,而强化基因损伤修复则能减少细胞癌变。绒毛钩藤为秘鲁民间草药,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绒毛钩藤活性组分羧酸烷基酯具有强化基因修复作用,能选择性募集修复蛋白XPA,CSA和XPC等集结于DNA损伤部位,提高DNA修复效率;同时绒毛钩藤提取物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在临床上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本文仅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吴静  曾晓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1):586-588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使乳腺癌细胞的单链DNA损伤修复受阻,而BRCA突变可造成乳腺癌细胞的双链DNA损伤修复功能缺失,因此PARP抑制剂治疗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突变乳腺癌是通过同时阻断单链DNA和双链DNA损伤修复,导致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失败,使癌细胞死亡。目前已研发出多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PARP抑制剂,该类药物主要抑制PARP1和PARP2两种亚型。本文总结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BRCA突变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并对多种PARP抑制剂单用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林  田辉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2):1313-1316
POLι(Poliota)基因是一种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其编码产物是DNA聚合酶Y家族的成员,即DNA聚合酶L,在DNA跨损伤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POLL基因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本文对DNA聚合酶ι的基因定位、结构、功能、分子特性及其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肿瘤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XRCC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放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与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许多基因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改变蛋白质功能,并改变DNA修复能力,从而为通过检测这些基因SNP来预测机体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指明了方向。笔者采用TaqMan—MGB探针技术和等位基因特异适时荧光PCR技术研究XRCC3第241密码子C/TSNP与肺癌放疗疗效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DNA损伤修复在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和机体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breaks,DSBs)是DNA损伤最严重的形式。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是体内参与DSBs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DNA修复蛋白RAD52是体内参与同源重组DNA修复的关键因子。RAD52的表达水平异常与非小细胞肺癌、胃癌、鼻咽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DNA修复蛋白RAD52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铂类耐药与非耐药细胞间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XPA、XPC、XPD、XPG)多态性遗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PCR及测序方法筛查ERCC1、XPA、XPC、XPD、XPG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卵巢癌耐铂类药物的细胞株和敏感细胞株中的分布差异,序列读解采用ChromaS软件,并结合 NCBISNP数据库寻找和验证SNP位点.结果:DNA测序分析发现XPG His46His及XPGHis1104Asp两个SNP位点在细胞系中存在分布差异.结论: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中XPGHis46His及XPG His1104Asp多态表达可能与卵巢癌患者对铂类药物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hOGG1)功能异常与肺癌等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OGG1基因多态性可能会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个体损伤DNA的修复能力,促进癌变.hOGG1等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联合效应提高人群肺癌的易感性.hOGG1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呼吸功能并影响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烟对DNA聚合酶polδ最小亚基POLD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01月至2018年05月收集我院无吸烟患者10例,轻度吸烟患者5例,中度吸烟患者8例,重度吸烟患者10例的血清各5 mL。标本经处理后通过RT-PCR检测polδ聚合酶各亚基POLD4、POLD1、POLD2、POLD3及DNA修复相关蛋白XPA、XPC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无吸烟组,吸烟组POLD4 mRNA表达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轻度吸烟组下降最明显,同为DNA聚合酶polδ催化亚基的POLD1及POLD3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但亚基POLD2 mRNA表达水平却呈反向增高。进一步对比同为DNA修复蛋白的XPA mRNA表达水平同POLD4类似吸烟组呈现出下降,尤其是轻度、中度吸烟组明显,而另一DNA修复蛋白XPC mRNA总体水平并未受吸烟影响,但亚组分析显示重度吸烟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吸烟可导致血清POLD4 mRNA表达水平下降,可能是导致肺癌形成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莉敏  陈元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0):808-810
 目前在研究有关肿瘤细胞对放疗敏感性方面,DNA修复蛋白的抑制剂是一个热点。在修复DNA的蛋白中,DNA依赖的蛋白激酶(DNA-PK)参与了多细胞生物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过程,能保护由于电离辐射所致双链DNA被破坏的细胞,所以它的特异性抑制剂作为放疗增敏剂倍受关注。本文就DNA损伤修复的机制及DNA-PK抑制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基因的不稳定性使其更容易产生并积累DNA损伤,但同时也会导致肿瘤DNA损伤修复功能发生部分丢失,使其更依赖于尚存的DNA修复路径,充分修复放化疗所致的DNA损伤,导致放化疗抵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以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肿瘤细胞中充分修复DNA损伤,产生协同细胞杀伤的作用。目前,多种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多项临床试验也正在评估PARPi单药或联合放化疗是否可以使更多患者获益,以及毒性是否可以耐受,研究对象也从卵巢癌扩大到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肺癌、胰腺癌、腹膜肿瘤、头颈部肿瘤、脑瘤、鳞状细胞癌及肉瘤等。本文对已应用于临床的PARPi研究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是DNA损伤修复的重要通路。大量研究文献提示BER通路作为DNA修复机制中重要的通路,其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头颈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中较重要的预测指标。本文对近年来BER通路修复重要基因(XRCC1和ADPRT)多态性与头颈肿瘤易感性的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发现,XRCC1的3处常见的单碱基突变可使XRCC1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发生变化,使机体对癌症的易感性发生变化。ADPRT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下降则提示DNA损伤不能有效地修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发生突变的频率。此外,BER通路修复基因的多态性与其他头颈肿瘤,如鼻癌、喉癌、甲状腺癌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毛伟敏 《中国肿瘤》2008,17(5):386-389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参与DNA单链断裂和碱基损伤修复,其编码的蛋白质在碱基修复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该基因的多态性会导致相应的氨基酸改变,从而影响DNA修复,可能引起肿瘤的易感性。XRCC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交互作用对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论,其相关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