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5例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和其中16树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程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ECG检查主要表现为左侧胸前导联T波倒置(71%),S-T段下移(71%),左室肥厚或高电压(44.4%)。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主(93.3%),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甚至超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6%~86%平均70.5%±10.5%),而有舒张功能的损害(44.4%病例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流速曲线峰值A:E>1)。7例心尖HCM主要表现为心绞痛,ECG表现类似其他非心尖HCM,但其左室肥厚或高电压发生率更高(P<0.01),T波倒置更深(P<0.05),超声心动图必要时结合心导管左室造影可明确诊断。1例兼有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者,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临床经过凶险。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肥厚型心肌病和冠心病为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疾病。有关冠心病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临床特点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重点分析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90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本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7月收入院的病例 ,年龄 17~ 74岁 ,平均 (5 1± 11)岁。其中男性 74例 ,女性 1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 ,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心脏病或其…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1例肥厚型心肌病(HCM)伴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SWMA),以提高对HCM特殊表现的认识。方法:11例均做胸部X线摄片、常规12导联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左室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CA)造影,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1例HCM伴SWMA患者,CA造影均正常,心室肥厚部位在心尖部5例,前壁或前侧壁及室间隔2例,前壁及心尖部1例,前壁1例,普遍性肥厚2例。SWMA位于肥厚部位10例,非肥厚部位1例。结论:SWMA不是冠心病特有的表现,HCM可以引起SWMA。HCM伴SWMA需与冠心病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诊断肥厚型的心肌病(HCM)的可行性及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25例误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HCM病例的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CM25例均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结论:HCM较易误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对于HCM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肥厚性心肌病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7例肥厚性心肌病(HCM)作了分析,结果发现HCM误诊漏诊率高达64.9%,尤易误诊误治为冠心病(占误诊的70.8%)。指出提高超声心动图(UCG)诊断水平,加强与冠心病的鉴别十分重要。本文对HCM的晕厥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作动态心电图(Holier)检查以发现严重心律失常。本文对8例HCM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还对回例起搏器治疗HCM的流出道梗阻,结合国外文献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27例经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CDFI)及临床证实的HCM患的心电图。结果:(1)ST-T异常是HCM心电图最常见的改变(96%),除巨大倒置“冠状T”有筛选意义外,余无特殊性。(2)经超声证实,心电图表现有右室肥厚改变(占55%),可明确提示双心室HCM。(3)异常Q波发生率50%(12例),与有/无合并心室肥厚改变无关(11/18;1/9,P>0.05),与各组间分布无关(Ⅰ40%;Ⅱ54%;Ⅲ25%,P>0.050,异常Q波以下壁(Ⅱ,Ⅲ,aVF),侧壁(Ⅰ,aVl,V4-6)多见(均5例,41%)。(4)8例HCM患进行1-6(平均2.6)年的心电图随访,2例心电图有恒定的电压增高改变,CDFI复查心肌较前增厚,左右腔缩小,其中1例发生猝死。结论:我们认为心电图对于HCM的初步筛选,心脏超声检查及随访以及估测预后不失为1项简便,敏感,价廉,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差异,探讨体表心电图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高血压致左心肥厚(H-LVH)患者,HCM患者及正常对照各49例。常规测量心电图中的P波时限、QTC时限,QRS波时限、异常q波数量、R波及S波振幅和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超声心动图中测量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LA)、左心室收缩末期左右径(LVs左右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径(LVd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s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长轴(LVs长轴)、左心室舒张末期长轴(LVd长轴)等参数,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HCM组患者与H-LVH组患者比较,最大左心室室壁厚度显著增厚,LVEF显著升高(均P<0.05),而HCM每博排出量(SV)、LVs左右径、LVd左右径、LVs前后径、LVd前后径、LVd长径显著小于H-LVH(均P<0.05);心电图提示,HCM组患者II,III,Avf V1 V2导联R波与S波电压之和,QTC时限显著高于H-LVH组患者(P<0.01);HCM患者异常Q波数量以及III、aVR导联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显著高于H-LVH组(P<0.01)。 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从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及肥厚特征鉴别HCM患者和H-LVH患者;体表心电图鉴别二者需结合QRS波振幅之和,QTC时限,II、V4导联异常Q波数量及导联ST-T与QRS波方向在V2、V3、V6导联的一致率4个参数。  相似文献   

8.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3):287-288
该文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5例)的症状和体征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无高血压史。两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史及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晕厥者5例(14.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明)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室壁运动速度进行研究。方法用脉冲DTI检测45例CA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的左室6个室壁,12个节段的运动频谱,分别测量其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同时以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CAD患者上述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AD组心室各节段VS、VE减小明显(P〈0.05,P〈0.01)。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45例CAD患者室壁运动正常、可疑异常及异常者分别为10例(22%)、4例(8%)及31例(70%)。结论DTI可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异常之前无创、定量诊断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史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有高血压病史和262例无高血压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血管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等.结果高血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16.2%)、高胆固醇(33.8%)和心绞痛(43.9%)者明显多于无高血压患者(P〈0.05),且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发生率(80.2%)也较无高血压患者高(62.4%)。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者高血压组(48,0%)多于无高血压组(35.5%).而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和住院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不是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并不增加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肌供血情况。方法选择52例高血压病I期或Ⅱ期患者,排除心肌梗塞,心肌病,心瓣膜病等,经CAG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负荷99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检查;30例CAG正常无上述疾病的非高血压患者做对照。结果(1)52例高血压患者中有25例(48.1%)心肌断层显像显示有心肌缺血,对照组缺血者7例(2.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2)高血压组的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3)高血压病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在高血压缺血组和非缺血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虽然CAG正常,但核素心肌显像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考虑为高血压并发微血管病变,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CFR)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HCM)心电图负向T波的机理。方法:正常正常人(N组)6人和HCM病例18人,进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查。结果:HCM组在心电图的胸导联上特别是V3-6处出现明显的负向T波,它与心肌肥厚部位有关,但范围更大。HCM组病人心肌各部位均有^123I-间位碘代苄胍(^123I-MIBG)摄取率低下,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上意义(P<0.01或0.05)。结论:HCM肥厚部位外非肥厚部位也出现负向T波,且^123I-MIBG摄取率低下,推测HCM负向T波为心肌肥厚及非肥厚心肌的交感神经活性低下二种机理共同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HCM 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有症状;心电图可出现多种改变,以ST-T改变多见,占52%;超声心动图具有诊断价值。结论结合临床、心电及超声可对HCM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4.
骆峰  刘国华  祁学平 《心脏杂志》2007,19(5):582-58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离散度(QTd)与肥厚性心肌病(HCM)左心室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43例HCM患者,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根据心室肥厚的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室间隔肥厚)16例、B组(室间隔肥厚及左室前壁肥厚)10例、C组(室间隔肥厚、左室前壁肥厚及左室侧壁肥厚)10例、D组(室间隔肥厚及广泛左室壁肥厚)7例。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ECG),人工测量各导联的QT间期、QRS波时间,并计算QT及QRS离散度(QTd及QRSd)。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D组的左室后壁厚度(PWT)明显大于A、B、C组,D组的室间隔厚度(IVST)/PWT明显小于A、B、C组。A、B组的QTd明显大于C、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QTd不仅反应了左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也反应了左心室肥厚的形态学改变的不均性。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负荷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冠心病动脉储备功能(CFR)。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患76例,无左心室肥厚(LVH)32例(Ⅰ组),合并LVH44例(Ⅱ组),正常对照组26例(Ⅲ组)。三组受检查分别行静态、运动心肌核素断层显像及心电图潘生丁负荷试验。结果:心肌核素显像:Ⅰ组运动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ECT)呈缺血性改变3例(9.4%),Ⅱ组运动后ECT呈缺血性改变11例(25.0%),有反向再充填现象2例(4.5%,P<0.05)。心电图潘生丁试验,Ⅰ组阳性1例(3.1%),可疑阳性3例(9.4%);Ⅱ组阳性7例(15.95),可疑阳性9例(20.5%,P<0.05)。心电图潘生丁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伴ECT缺血性改变:Ⅰ组:无;Ⅱ组8例(18.2%,P<0.01)。正常对照组心肌核素显像及潘生丁试验均无异常 。结论:高血压患存在不同程度CFR下降,合并LVH尤为明显,其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CAD)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评价A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29例住院老年CAD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0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3例。应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评价AR。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记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伴随临床疾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措施等。结果老年CAD患者AR的患病率为51.9%,ACS组AR患病率(57.5%)明显高于SAP组(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与合并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低密度质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相关(P〈0.05)。结论老年CAD患者AR患病率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合并糖尿病、hsCRP和LDL—C升高是A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99mTC-MIBI)、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8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T波呈TV4>TV5TV5>DV6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肥厚,达12mm以上。8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左心室造影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其中6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此文就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正确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7例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等检查特点,总结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征。结果 6例出现胸闷、胸痛,4例心界向左侧扩大,2例可闻第四心音。心电图显示胸导为主导联上R波增高、ST段压低及对称性T波倒置,5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尖处心肌肥厚,5例左心室造影时呈“黑桃”样图形,1例冠脉造影有轻度狭窄。结论 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属于黑桃型,可并存冠脉病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心电图的典型改变是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降和QRS波群高血压,以V4导联最为显。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室腔狭小甚至闭塞。磁共振成像清晰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心室造影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但部分呈“非黑桃”样改变。结论:心电图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TV4>TV5伴QRS波群高血压RV4>RV5是诊断AHCM的重要线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重要手段。磁共振成像对确诊该病最有价值。心血管造影及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是AHCM的鉴别诊断手段但不是必备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作为病例组,以年龄±5、性别1:1配对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37例作为对照组.以常规超声心动图采集相关参数,参照《亚洲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