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学池 《新中医》1995,27(7):6-7
吴鞠通三焦温病清热养阴法探析周学池主题词温病/历史,温病/中医药疗法,清热,滋阴,中医治法,吴瑭清(特征词)清代名医吴鞠通根据《内经》关于三焦部位的概念,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引起的病理变化,以此概括证候类型,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他认为温为阳邪...  相似文献   

2.
湿温病是一种湿热合邪的疾病,可分为湿偏重、热偏重、湿热并重或热燥化火、耗津伤阴等证型。本病一般规律,初起之时常见身热不扬,形寒汗少,脘闷身重,口腻苔白,脉濡数。此  相似文献   

3.
温病又称温热病,是多种急性热病的统称。根据临床证候,一般可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证,均以“卫气营血”、“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在总的治法上有解表、清热和解、化湿、通下、开窍熄风、滋阴(养阴、生津)等法。就温热类证(包括湿热类证化燥之后)的治法而言,其中清热与滋阴两大法则,往往贯串于整个病程的治疗各法之中,可谓治法之总纲。兹就清热与养阴法的临床意义和运用规律,概述如下: 清热滋阴法在温病治疗学上的地位温病以发热为基本特征。在病变的各个阶段,具体治法虽各不相同,但温为阳邪,其性  相似文献   

4.
陈玉霞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33-834
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其特点是热势较高,易化燥伤阴。温邪侵入人体,由浅入深,从卫分入气分再进入营血分,主要损伤人体的阴液,所以在温病各阶段的治疗中,清热养阴与顾护津液是非常重要的。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阐明了卫气营血病机的递进关系。根据邪气进入卫气营血的不同特点,在治疗中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把清热养阴和保护津液有机地结合起来,处处以顾护津液为重,不可滥用苦寒之药,使阴液更伤。  相似文献   

5.
李瑞环 《光明中医》2012,27(8):1661-1662
湿邪致病在温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疗湿热温病,拟清热利湿法,先化湿而后清热,使湿去则热不能独存,祛湿法在湿热温病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文就其祛湿法的用药规律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温病中的透法是一种祛邪的方法,是温病的重要治疗原则。“透”是具有透解外邪,透发邪热的作用。外感温热病邪之初期,正气旺盛,邪正相争,只需一种外力帮助即可透散外邪,防止杜绝入里之机,以截断病情的发展,这里透法之目的一也;如果外感温热病邪已经入里,仍借机体正气不衰,发挥其祛邪之本能,使入里之邪返出而解,这是透法之目的二也。关于透法之应用,著名的温病学家叶天士在他的代表著作《外感温热论》中做了正确的阐述,嗣后,近代医家又做了补充说明。透法在温病的治疗上应用的范围甚广,涉及到卫、气、营、血,下面仅就透法谈一谈应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温病治疗中的养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为病 ,本易损伤津液 ,若有治疗不当 ,更可劫阴耗液。而阴液存亡关系到疾病的转归、预后。吴瑭“热病未有不伤阴者 ,其耗之未尽则胜 ,尽则阳无所流恋 ,必脱而死亡”。故临证用药之际 ,须毋忘津液二字。今不揣浅陋 ,试谈养阴之法如下。1 邪盛津未伤 ,当先防之 温病常为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以及疫疠之气侵害人体所致 ,其邪性热属阳 ,最易伤津。风热之邪具有外散疏泄之特点 ,侵害人体首先犯及肺卫皮毛 ,发泄腠理 ,汗出伤津 ;暑热为害 ,性酷热 ,伤正气 ,耗阴液 ,阳邪燔炽于阳明 ,阳明之热蒸扰机体内外 ,迫津外泄 ,气伤液脱 ;湿热为病 ,…  相似文献   

8.
试论温病治法中的滋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阴液存亡,对于温病预后有决定意义,所谓“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因此滋阴法也是温病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凡温病过程中出现阴液不足现象都可运用。正如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家所说:“治温之法,法在救阴”,从而把救阴列为治疗温热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的影响。并同时进行清热解毒(分治法)、宣气化湿法(分治法)的对比研究,探讨清热化湿等法治疗大鼠湿热证模型胃肠动力紊乱的机理。方法: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肥甘饮食、高温高湿及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等复合因素模拟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A)法治疗组、清热解毒(B)法治疗组、宣气化湿(C)法治疗组、阳性对照(D)治疗组。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结果:清热化湿法具有增加湿热模型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MTL、GAS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的影响。并同时进行清热解毒(分治法)、宣气化湿法(分治法)的对比研究,探讨清热化湿等法治疗大鼠湿热证模型胃肠动力紊乱的机理。方法: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肥甘饮食、高温高湿及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等复合因素模拟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A)法治疗组、清热解毒(B)法治疗组、宣气化湿(C)法治疗组、阳性对照(D)治疗组。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及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结果:清热化湿法具有增加湿热模型大鼠血及胃窭组织中MTL、GAS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这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经典医著,论辨证之理,其意深奥,论治疗之法,博详精渊,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尤其对“和法”的运用,更是变化多端,独具特长,被后世临床医学家视为圭臬。  相似文献   

12.
温法在《伤寒论》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后世医家普遍认为“伤寒法在救阳”。《伤寒论》善于运用温法 ,从表证到里证 ,在所有六经病中 ,都有不同的温法 ,而不同阶段的温法 ,又各有其用药规律与特点。温散表寒 ,善用麻桂《伤寒论》中所涉及的表证 ,都是风寒之邪所致的表寒实证 ,辛温解表是《伤寒论》中治疗表证的基本法则。《伤寒论》所有解表的方剂 ,都是以麻黄或桂枝为君。无论是解表正治法的麻黄汤、桂枝汤 ,还是解表权变法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桂枝人参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等 ,无不突出以麻黄、桂枝挂帅 ,温散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析<伤寒论>涉及脾胃证候的相关条文,揭示其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调养护理诸方面所蕴含的丰富脾胃病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 ,论及厥逆证者共 46条 ,辨证明晰井然 ,故将仲景对厥逆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证治的论述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明 《河南中医》2007,27(1):3-5
太阳温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是太阳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当辛凉解表,如误用辛温发汗,以温治温;或过早使用下法,使表邪内陷等,可导致风温、结胸等病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兴 《新中医》1999,31(12):3-5
认为养阴生津是温病治疗的基本大法,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从养阴补不足,养阴以制火,养阴以透邪,阴以祛瘀及养阴以敛阳五个方面阐述了养阴生津法在温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名医张锡纯被医界称为"医学革命家","当为中医开一新纪元";其治痢疾,师古而通变,独辟蹊径,自拟化滞汤、燮理汤、解毒生化丹、天水涤肠汤、通变白头翁汤、三宝粥、通变白虎加人参汤等7方,疗效中肯.现仅举张氏治痢常用药5种,以一斑窥豹.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载药物 92味 ,1 1 3首方 (阙一方 ) ,构成了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辨证论治专著 ,亦有涉及针刺疗法的内容。本文试对其针刺疗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运用规律进行简要地分析。1 针刺疗法的具体运用《伤寒论》针刺条文共有 1 0条 ,根据各种针刺疗法使用目的、作用机制及所治病证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1 疏通经气 ,截断传变 :第 8条“太阳病 ,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太阳病病程已达七日 ,说明患病较久 ,犯于太阳本经之邪将尽 ,而正气欲恢复 ,故病有自愈之机。若头痛…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伤寒与温病学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与温病,不仅在疾病范畴方面有区别,而且在发病观和分证纲领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外感病邪正矛盾的认识中,伤寒学说以人体正气为外感病发生和传变的依据.从而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温病学说以病邪为温热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治疗上则主要体现出辨病施治的优势。两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使中医外感病学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湿病治法理论源于《内经》,张仲景结合临床实践,开创了湿病辨证论治的先河,为温病学派最终将湿病治法体系化奠定了基础。湿为客邪,因势利导,予以出路;湿阻于中,芳香燥化,泻之于内;湿为杂气,多兼他邪,治宜有分;湿邪发病,内外相引,治重求本。从以上四个方面探讨了温病学派对仲景湿病治法的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