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七情致病的免疫学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七情能够致病,其免疫学机理是:情志变化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后者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影响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又可反馈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七情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激素的水平和作用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使人发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湿热毒邪的致病特性、湿热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湿热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分析,认为“湿与气”是湿热病的主要矛盾;指出祛化湿邪、通阳开气是湿热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8)
"心主血脉"系"藏象"学说心脏主要生理功能,涵盖脏腑、经络、五行、气血、阴阳等中医理论,包括主血和主脉,心、血、脉密切相联,共同组成循环系统,体现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调整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尚有报道称"心主血脉"理论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中诊治起到一定作用。"心"并非完全指解剖之"心","血"也并非完全指"血液",脉也并非完全指"血管",不可将"心主血脉"理论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此乃游移于解剖与非解剖属性之间,疑似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4.
“心主血脉”系“藏象”学说心脏主要生理功能,涵盖脏腑、经络、五行、气血、阴阳等中医理论,包括主血和主脉,心、血、脉密切相联,共同组成循环系统,体现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调整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尚有报道称“心主血脉”理论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中诊治起到一定作用。“心”并非完全指解剖之“心”,“血”也并非完全指“血液”,脉也并非完全指“血管”。不可将“心主血脉”理论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此乃游移于解剖与非解剖属性之间,疑似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5.
"心主血脉"是中医学对人体循环系统生理最早的最简单明了的认识概括,指导了几千年来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笔者试结合现代医学对循环系统的解剖认识,进一步发掘中医学"心主血脉"理论内涵,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理论、临床两个方面对气与慢性支管炎的关系进行探讨。笔者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在于气虚受邪 ;病机在于气机失调 ;补气调气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对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一说 ,但内容散见于诸典 ,缺乏系统性 ,笔者撷其要旨 ,就饮食与发病饮食与疾病的防治。诸方面进行探讨 ,找出饮食伤及脏腑的规律 ,饮食失宜与致病的规律 ,阐述饮食与痰饮的关系 ;探讨饮食与防病的关系 ,饮食与治疗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9.
10.
肝气郁结与冠心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肝气郁结的表现广泛存在于冠心病的患者之中,并影响着本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因此加强对肝气郁结与本病关系的研究,对于揭示本病的发病规律、指导本病的治疗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千金方》中有关湿病病因、治法、预防等系统理论作了进一步分析,并认为此理论早于金元、明清时期,且较《内经》有较大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并提出温病的八种治法。 相似文献
12.
13.
温胆汤类方追溯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胆腑辨治的规律。方法 :通过对温胆汤 1 3首类方的追溯考察 ,对胆腑辨治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 :揭示了有关胆腑病变的病因病机 ,主治证候 ,配伍思路等方面的一些规律 ,对现代临床在胆腑病变的辨证治疗、选药组方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医籍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痞满是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邪气留滞,升降失常而成的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本病的记载。现就古代医籍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论述,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针刺出血疗法起源于刺脓血治疗急症 ,刺血治疗疾病的机理决定了其适应症为急症。经过考证 ,发现古今刺血治疗的病种 ,急症占绝大多数。刺血治疗急症有操作简便 ,奏效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