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七情致病的免疫学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贺新怀  席孝贤 《陕西中医》1998,19(10):453-454
七情能够致病,其免疫学机理是:情志变化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后者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影响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又可反馈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七情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激素的水平和作用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使人发病。  相似文献   

2.
岳红 《陕西中医》1992,13(6):258-259
本文通过对湿热毒邪的致病特性、湿热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湿热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分析,认为“湿与气”是湿热病的主要矛盾;指出祛化湿邪、通阳开气是湿热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系"藏象"学说心脏主要生理功能,涵盖脏腑、经络、五行、气血、阴阳等中医理论,包括主血和主脉,心、血、脉密切相联,共同组成循环系统,体现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调整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尚有报道称"心主血脉"理论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中诊治起到一定作用。"心"并非完全指解剖之"心","血"也并非完全指"血液",脉也并非完全指"血管",不可将"心主血脉"理论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此乃游移于解剖与非解剖属性之间,疑似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4.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系“藏象”学说心脏主要生理功能,涵盖脏腑、经络、五行、气血、阴阳等中医理论,包括主血和主脉,心、血、脉密切相联,共同组成循环系统,体现心、脑血管循环系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心主血脉”是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心肌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调整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尚有报道称“心主血脉”理论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中诊治起到一定作用。“心”并非完全指解剖之“心”,“血”也并非完全指“血液”,脉也并非完全指“血管”。不可将“心主血脉”理论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此乃游移于解剖与非解剖属性之间,疑似偷换概念。  相似文献   

5.
刘宏飞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45-746
"心主血脉"是中医学对人体循环系统生理最早的最简单明了的认识概括,指导了几千年来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笔者试结合现代医学对循环系统的解剖认识,进一步发掘中医学"心主血脉"理论内涵,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戴勇  陈利国 《陕西中医》2004,25(12):1113-1115
本文试从理论、临床两个方面对气与慢性支管炎的关系进行探讨。笔者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在于气虚受邪 ;病机在于气机失调 ;补气调气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杨百京  陈风琴 《陕西中医》2004,25(8):723-725
中医学对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一说 ,但内容散见于诸典 ,缺乏系统性 ,笔者撷其要旨 ,就饮食与发病饮食与疾病的防治。诸方面进行探讨 ,找出饮食伤及脏腑的规律 ,饮食失宜与致病的规律 ,阐述饮食与痰饮的关系 ;探讨饮食与防病的关系 ,饮食与治疗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衰老与瘀血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志龙 《陕西中医》1993,14(6):262-264
本文分别从基础理论、致病范围及最新研究三方面对衰老与瘀血的密切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导致衰老的关键不仅在于肾脾虚弱,而且更在于瘀血内阻,故祛瘀是抗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肺胃相关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延萍  周杰  高连印 《陕西中医》2003,24(12):1104-1106
从整体观念出发 ,对肺胃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指出肺胃相关的理论基础 ;在养生防病方面的重要意义 ,强调在治疗肺胃病变时可同治、互治等 ,为临床治疗肺胃病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肝气郁结与冠心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平 《陕西中医》1992,13(9):400-401
认为肝气郁结的表现广泛存在于冠心病的患者之中,并影响着本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因此加强对肝气郁结与本病关系的研究,对于揭示本病的发病规律、指导本病的治疗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学锋 《陕西中医》1993,14(10):447-448
作者对《千金方》中有关湿病病因、治法、预防等系统理论作了进一步分析,并认为此理论早于金元、明清时期,且较《内经》有较大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并提出温病的八种治法。  相似文献   

12.
宋恩峰  梅莎莎 《陕西中医》2011,32(8):1033-1034
目的:从中医理论研究肾病的发病因素。方法:结合古人对肾病病因的阐述和现代医学对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笔者多年对肾脏疾病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肾病的六个发病因素。结论:风、寒、湿、热、痰饮、瘀血是肾病的六个病因。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类方追溯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  谢鸣 《陕西中医》2002,23(5):451-452
目的 :探索胆腑辨治的规律。方法 :通过对温胆汤 1 3首类方的追溯考察 ,对胆腑辨治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 :揭示了有关胆腑病变的病因病机 ,主治证候 ,配伍思路等方面的一些规律 ,对现代临床在胆腑病变的辨证治疗、选药组方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医籍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驰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9):682-682
痞满是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邪气留滞,升降失常而成的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本病的记载。现就古代医籍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论述,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15.
讨了肾精与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与生殖系统疾病,及孕妇胎儿与补肾中药的关系。认为微量元素是肾精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微量元素不足可影响生育能力及胎儿生长发育,补肾中药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肾精(微量元素)不足可由补肾药及饮食补充。  相似文献   

16.
论肝与哮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光欣 《陕西中医》1993,14(4):161-162
古今论哮喘多责之肺脾肾,而忽略于肝。作者从肝与哮喘病机(气血痰异常)的关系和肝可调节肺脾肾两个方面,说明哮喘与肝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血借血脉循行全身,对五脏六腑起灌养作用,为人体生命必不可缺的基本物质之一。从整体观念出发,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即"生血、藏血、统血"等生理功能皆离不开五脏。脾为生血之源又统血,血施泄于肾、肾为生血之根本,心为血脉之主,肝藏血,肺受气生血等,从现代医学角度阐析五脏对于血液的重要性及现代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气虚体质与老年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气虚体质是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 ,以多发于及特发于老年人为特征的老年病与气虚体质密切相关 ,气虚体质这一内在因素不仅在老年病发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既病之后疾病的性质和转归也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对老年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宋.钱乙所倡“肾主虚,无实也”之说的影响,时下临床.每谈及于肾,类多开口即虚,闭口不足,可见肾无实证之说似乎已成定论。笔者通过阅读古代方书发现.自《黄帝内经》出现“肾气实”之名,直至有清,持肾之火热证者不啻大有人在.经验之方亦不可谓少。那么.肾之火热证为何在现代会隐而不彰了呢?肯定内有缘由。笔者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以求正同道。  相似文献   

20.
王木林 《陕西中医》2003,24(10):932-933
针刺出血疗法起源于刺脓血治疗急症 ,刺血治疗疾病的机理决定了其适应症为急症。经过考证 ,发现古今刺血治疗的病种 ,急症占绝大多数。刺血治疗急症有操作简便 ,奏效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