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心理剧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心理康复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例,在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两组相互对照。结果:研究组心理剧治疗后SES评分明显增高而FIS评分明显减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显著性(P均<0.01)。心理剧治疗后研究组疗效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SES评分升高而FIS评分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SES和FIS得分差值相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显著性(P均<0.01)。结论:心理剧治疗有助于消除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强迫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所有患者均评定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 Y-BOCS ),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2周后,研究组Y-BOCS评分低于治疗前(t=21.5,P<0.05),4周后,对照组Y-BOCS评分低于治疗前(t=2.09,P<0.05),且研究组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t=3.27,4.62,6.31;P均<0.01);8周后,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3.87,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将88例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主观幸福感评定采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 PGC),副反应评定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结果:①有效率比较:分别为88.4%和94.9%(χ2=0.43,P>0.05);②HAMA比较:两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治疗2周后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4002,P<0.05);③PGC量表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量表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研究组在总分、激越因子、孤独与不满因子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t=4.0624,2.7058,2.7306,P均<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分别为6.98%和43.59%(t=10.34,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情绪疗效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发病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告知注意事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干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与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月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第1、2、3、6月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同期两组间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末,两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继全  罗小武 《医学信息》2006,19(7):1242-1243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5天。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24例(70.59%),有效9人(26.47%),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6例(47.06%),有效12例(35.29%),总有效率82.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再次PCI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再次PCI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专业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 WHO-QOL-BREF)、社会支持量表( SSQ)和临床资料调查表等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68,P<0.01)。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t=10.071,2.744;P<0.01);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961,13.310,16.501,16.074;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冠心病再次PCI术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降低冠心病PCI术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帕罗西汀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用心理行为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期抑郁症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为期6周的对照研究,出院后随访1年,分别用心理行为合并帕罗汀治疗(研究组)和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6周后HAMD评分(9.32±2.28)较对照组(13.17±3.39)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CGI—SI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年末随访时HAMD评分研究组(9.19±2.33)较对照组(13.98±4.96)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心理行为治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帕罗西汀,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帕金森病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抗帕金森病药物基础上联合氟西汀20mg/d和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为3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比对照组抑郁评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间HAMD减分率于第2、4、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具有良好疗效,而且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血清脂联素测定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测定在冠D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usA分别检测了10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小绞痛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睽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P〈0.05,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与冠心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冠螨患者病情变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韦氏记忆量表( WMS)评定认识功能,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对照组PANSS、WCST、WMS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 t=2.872~5.648,P<0.01)。两组间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再生,联想,理解,背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 =2.175~2.683,P<0.05),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71~2.534,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左旋卡尼汀,对照组应用极化液.结果:心绞痛缓解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为65.12%(P<0.01);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有效率治疗组为76.74%,对照组为48.84%(P<0.01).结论:左旋卡尼汀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其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2组均给予同样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检测ET-1...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胸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缺血性心电图,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共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同时给予曲美他嗪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缺血情况改善总有效率为85.90%,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9%,低于对照组的24.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杨晴  郭秋红 《医学信息》2020,(2):172-173
目的 评价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组,将未合并高血压40例设为观察组,合并高血压62例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分别检测PTS分子标志物,比较三组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AT)]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vWF、GMP-140、Fbg、PAI-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T水平、t-PA活性均低于正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年龄、PTS分子标志物(vWF、GMP-140、Fbg、PAI-1、AT、t-PA)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PTS,合并高血压患者PTS变化比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0(IL-10)水平,了解其变化与患者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收入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时收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hsCRP、MIF、IL-10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12.53±2.89)mg/L高于对照组(3.46±1.02)mg/L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1±0.9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IF水平(30.94±5.85)μg/L高于对照组(8.31±1.38)μg/L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5±1.4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hsCRP及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19.44±2.11)ng/L和(20.19±2.04)ng/L,与对照组(14.89±2.4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生物标志物存在不同的表达情况,提示心绞痛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平衡与患者病情进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稳定型心绞痛(SA0)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的心率变异性(HRV)对比分析,探讨HRV在冠心病SA和UA患中的影响。方法 68例心绞痛患随机分为SA组(35例),UA组(33例),正常人32例列入正常对照组;对三组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的时域和频域结果分析比较。结果 冠心病SA组,UA组与正常组对照HRV有明显下降,冠心病UA组与SA组比较HRV多数数据有明显下降。结论 临床上检测HRV对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损害程度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催眠针法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浆ET、NO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病因学和发病学十分复杂。它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通过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如焦虑等 ,不仅是冠心病的病因及诱因 ,并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并发症和心源性猝死 ;治疗则需抗焦虑同治 ,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本研究运用自创的催眠针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现将其疗效及其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武警西藏总队医院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 0 0 1.1~ 2 0 0 1.6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自愿接受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0岁以上(包括70岁)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理特点,以便对病人制订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2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住院后胸痛发作次数、胸痛持续时间等病情变化。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胸痛发作次数减少,胸痛持续时间短,胸痛程度减轻(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稳定病情,减少胸痛发作次数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脂联素(adipomectin,APN)、CD62P、hs-CRP的作用.方法:检测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