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中蒙口岸多年鼠疫疫情监测数据分析,掌握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以便进一步监控疫情和应对鼠疫突发卫生事件。〔方法〕按照动物鼠疫监测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开展监测。〔结果〕在早已证实的长爪沙鼠疫源地(二连口岸地区),1984~2003年有8个年份判定疫鼠27只,疫蚤32组74匹,该地区鼠间鼠疫每隔3~4年有1次流行,每次流行都可在鼠、蚤体内检到鼠疫菌。连续3年从蒙古国进口的旱獭皮采样监测1431份,检出鼠疫F1抗原阳性15份,最高滴度达1:10240。2003年对该口岸地区发生的动物鼠疫病流行进行了疫情处理。〔结论〕在一些处于鼠疫疫源地的口岸,系统的、长期的开展鼠疫监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二连浩特市1990~1999年鼠间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连浩特市是内蒙古高原长爪沙土鼠疫源地的组成部分。自 1 95 9年 6月首次证实鼠间鼠疫存在以来 ,至今共确定疫点 39个 ,判定疫鼠 42只 ,长爪沙土鼠占 90 .5 % ;疫蚤 47组 ,其中主要蚤种为秃病蚤、同型客蚤和近代新蚤 ;血凝阳性 36份 ,主要为长爪沙土鼠、达乌尔黄鼠和子午沙鼠。为掌握本地区的鼠疫流行动态 ,控制鼠疫动物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鼠疫防治对策 ,本文就近 1 0年的鼠间疫情资料统计做如下分析。1 总体监测情况1 0年间监测面积 784km2 ,调查面积 6 89公顷 ,捕获各种鼠 1 2 2 6只 ,其中长爪沙土鼠 81 3只 ,平均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2003-2012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蚤类的监测结果,为分析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及有效地开展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 在内蒙古24个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按不同生境分层进行抽样,将捕获的各种鼠类体外寄生蚤全部在低倍镜下进行不透明标本分类鉴定,用探蚤棒对长爪沙鼠洞干进行蚤类采集和鉴定,挖掘代表性的鼠巢收集蚤类;对获取的蚤类,按照《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和GB 16883-1997附录B),采用鼠疫细菌学培养方法进行检验.应用Excel2003软件分别对蚤种类、数量及其感染鼠疫情况按不同年代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共获蚤类3总科5科14属37种(亚种)82 410匹,各年度获蚤种类波动在26~32种之间,各年度蚤数量波动在6375~9891匹之间,平均每年捕获8241匹.共从14种(亚种)930匹蚤类中检出鼠疫菌;各年度从蚤类中检出鼠疫菌的种类波动在0~9种之间;各年度检出鼠疫菌的蚤数量波动在0~278匹之间,平均每年为93匹.在该疫源地首次发现短距狭蚤.结论 由于近年来该疫源地区生态环境受到自然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寄生蚤种类、数量及染疫情况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作为传播鼠疫的媒介蚤类,今后应进一步对其加强监测和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现状,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银川市沙鼠鼠疫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开展灭鼠及评估。结果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仍以主要宿主为优势种群,沙鼠平均密度为2. 84只/hm~2,鼠体蚤平均指数为1. 07。2010—2017年间银川市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1个年次。期间共剖检鼠类8 628只,鼠体内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为0. 046%,检出鼠疫菌5株。其中鼠体检菌4株,媒介蚤检菌1株;其中在3个年次开展动物鼠疫预警工作,共灭鼠1 585 hm~2,平均杀灭率高达96. 75%。结论开展实时监测、主要宿主密度预警以及灭鼠评估,可减少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频次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大理州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鼠疫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2008-2010年大理州开展鼠疫宿主、媒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捕获的啮齿动物隶属2目3科7属15种.其中家鼠鼠疫疫区室内外均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野鼠鼠疫疫区室内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啮齿动物检蚤隶属1目4科9属9种,其中黄胸鼠、褐家鼠体表均以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为主;齐氏姬鼠体表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体表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及棕形额蚤为次要染带蚤种.动物检菌17 649份,媒介检菌7549份,鼠血清检验7391份,均为阴性.结论 大理州家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和媒介种群、构成、密度和指数相对较稳定,疫情也相对稳定,但毗邻的丽江地区近几年连续发生鼠疫疫情,故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1~1995年内蒙古鼠疫监测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洞察疫情动态,根据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区1991~1995年继续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1监测内客和方法按"内蒙古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执行。2监测结果1991~1995年,用细菌学方法检验各种动物一75579只,分离鼠疫苗432株;检蚤11913组,分离鼠疫菌74株。用间接血凝方法检验各种动物血清49920份,检出阳性血清54份(表1)。判定人间鼠疫1例。2.1蒙古旱獭疫源地表1内蒙古各疫源地病源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1991~1995年)每年计有3。~5个旗县开展监测工作。用路线法调查旱獭密度,年平均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自然染疫蚤的种类、构成及与寄主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我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共判定染疫蚤3种,其中宽圆纤蚤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蚤。结论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宽圆纤蚤为次要媒介,但二蚤对鼠疫的流行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连浩特市为国际口岸城市,是中国—蒙古—俄罗斯国际联运中转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属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要求,对该市周边长期开展了动物鼠疫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了动物鼠疫疫情,掌握了疫情动态。2005-2010年共剖验各种宿主动物2025只,检查各种血清616份,结果检出染疫长爪沙鼠5只,疫蚤97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摸清建平县所辖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疫情 ,以便采取有效地防制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间接血凝吸附试验和家野鼠密度调查等方法。结果 从 2 41份鼠血清样本中 ,检出阳性血清 10份 ,F1 抗体最高滴度为1∶12 80 ,确定该疫源地为鼠间鼠疫现疫流行 ,随即开展划定疫区范围和疫区处理工作。结论 基本查清了此次鼠间鼠疫的流行区域和强度 ,经及时采取灭鼠、灭蚤措施 ,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二连边境地区沙土鼠鼠疫源地1982~1986年5年监测结果。1984~1985年于7只自死鼠(沙土鼠6只,小毛足鼠1只)体内检出鼠疫菌,判定沙土鼠体外寄生蚤同型客蚤5组10匹为疫蚤。鼠疫动物病流行表面时间从1984年11月至1985年11月,流行年沙土鼠年平均密度介于2.8~3.30只/公顷,本次流行为低强度、小范围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50-2019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鼠疫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9年德宏州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和蚤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的相关关系。结果 1950-2019年德宏州鼠疫经历了流行-静息-再流行-再静息的循环流行,在5个县(市)的36个乡(镇)共判定疫点数614个,人间鼠疫流行15个年次,发现1 153例病例,死亡379例。1982-2019年捕获鼠类261 319只,黄胸鼠占70.95%(185 421/261 319);共检获蚤类70 124匹,印鼠客蚤占76.65%(53 752/70 124);印鼠客蚤指数为0.57,游离蚤指数为0.22;从285 091份动物标本及60 119组蚤类分离出鼠疫菌1 577及418株;从64 157份血清中检出255份F1抗体阳性标本;2008年后未分离出鼠疫菌,也未发现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回归分析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德宏州鼠疫呈现长期性、顽固性、稳定性的特点,虽然目前鼠疫处于静息期,但其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暴发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动物间疫情的监测对预防人间鼠疫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楚雄州2006-2014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鼠疫宿主、媒介构成特点、密度、指数现状及疫情态势,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笼(夹)夜法在全州9县1市捕鼠,对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梳检鼠体寄生蚤并进行分类鉴定,计算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采集动物和寄生蚤材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6-2014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8属12种,优势鼠种是褐家鼠(74.85%),其次是黄胸鼠(13.29%),检获鼠体寄生蚤4科8属9种,优势蚤种是缓慢细蚤(41.04%)和不等单蚤(24.27%),其次是印鼠客蚤(14.19%)和人蚤(12.53%),9年间黄胸鼠密度和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均在云南省鼠疫应急预案预警标准之下;培养动物肝、脾各24 812份,鼠体蚤8 764组,未分离培养到鼠疫菌,检测鼠类血清11 032份、指示动物血清411份,未检出鼠疫特异性抗体。结论 楚雄州鼠疫疫情处于静息期,但存在鼠疫传播的危险因素。要密切关注黄胸鼠构成及密度、印鼠客蚤构成及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毗邻地区的疫情态势,及时发现异常动态,采取措施防止鼠疫疫情的输入和传播。同时要加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报告水平,增强群众报告和防护意识,及时发现鼠间鼠疫,防治鼠间疫情扩散到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1-2013年满洲里市鼠疫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订鼠疫防控策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3年满洲里市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2001-2013年1764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达乌尔黄鼠血清1327份),分别在2004、2005、2007、2008、2010、2012年,在达乌尔黄鼠血清中检测到鼠疫Fl抗体,总计34份。分别对捕获的各种鼠类2131只,各种蚤类1884匹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2001-2013年满洲里市未发生人间鼠疫,有动物鼠疫流行的迹象,并存在鼠疫宿主更替和长爪沙鼠侵入的现象,应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7年剑川县一起动物间鼠疫疫情进行调查。方法 以距离鹤庆县疫点马厂最近的大庆自然村为中心进行调查,搜集自毙鼠、用鼠笼和自制的油条为诱饵捕鼠,解剖采集鼠类组织和血清,并采集调查地区的狗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对采集到的鼠组织和蚤样本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和鼠疫F1抗原检测,分离到的鼠疫菌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结果 共捕获鼠222只,捡获自毙鼠14只。齐氏姬鼠占38.14%(90/236),大绒鼠占32.63%(77/236),黄胸鼠占12.71%(30/236),其它鼠种占16.53%(39/236)。鼠染蚤率为47.03%(111/236)。共获蚤345匹,其中棕形额蚤占54.78%(189/345),特新蚤指名亚种占22.61%(78/345),方叶栉眼蚤占21.45%(74/345),其它蚤种占1.16%(4/345)。以上样本经细菌学检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从一只自毙黄胸鼠分离到鼠疫菌1株,鼠疫F1抗原阳性。并从该自毙鼠捡获的棕形额蚤和一只捕获的齐氏姬鼠染带的特新蚤指名亚种中各分离到鼠疫菌1株。共采集狗血清52份,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率57.69%(3/52)。采集鼠血清69份,鼠疫F1抗体阳性率72.46%(5/69)。结论 在剑川县大庆自然村确定了动物鼠疫流行,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鼠句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蒙两国部分鼠疫自然疫源地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联合调查,了解中蒙存在鼠疫宿主多样性的情况,以便分析鼠疫流行的潜在危险性,为进一步监控疫情和应对鼠疫突发卫生事件提供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掌握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演变规律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单公顷一日弓形夹法、5m夹线法和枪击方式捕获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啮齿动物进行检蚤和检测,并探洞采集洞干蚤,分类鉴定,统计分析。〔结果〕中蒙相应调查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类及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别。〔结论〕毗邻国家检疫部门、防疫单位和科研部门应紧密配合,互相协作,扩大合作领域,以促进揭开鼠疫进化演变奥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大沙鼠鼠疫主要传播媒介臀突客蚤的生态学动态规律,为防治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在口岸鼠疫监测区采集鼠、动物体蚤,洞干、洞口蚤,镜下观察孕蚤数量,将年度内逐月采集的鼠体、洞口洞干、孕蚤数的优势蚤种经鉴定、分类后绘制成臀突客蚤季节消长图。结果臀突客蚤不仅在野外、郊区,而且在口岸城区均有分布。是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占采蚤总数的66.3%,也是该区多种啮齿类和野生动物的次要蚤种。臀突客蚤鼠体蚤密度高峰在4月,蚤指数为12.87,其他各月也有臀突客蚤分布。洞干、洞口游离蚤密度高峰在7月,蚤指数为1.70。臀突客蚤雌性在3-9月为繁殖产卵期,但高峰在4-6月,占全年孕蚤数的68.3%。结论臀突客蚤是中哈边境口岸周边四季均能生存的多宿主、广泛分布的蚤种。该蚤不仅能自然感染鼠疫菌,并可叮人吸血。在鼠体蚤、洞干、洞口游离蚤高峰期应高度警戒,以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囊谦县人间肺鼠疫爆发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青海省囊谦县2004年9—10月一起人间肺鼠疫疫情的调查。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及尸体解剖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发病14例,死亡6例;首发病例为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继发肺鼠疫;其他为原发性肺鼠疫继发败血型鼠疫4例,原发性肺鼠疫9例。鼠疫疫区经常规处理,疫情被完全控制。结论狗叼食旱獭将染疫蚤带入帐房内叮咬人而传染鼠疫;其余病例经相互接触、空气飞沫或空气尘埃传播;该地区应加强鼠情监测,灭獭灭蚤.防止疫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