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临床病变广泛和疾病表现多样性的特点.内异症虽属于良性疾病,但其浸润及复发等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且有1%的内异症会发生恶变.现将内异症与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12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下面简称内异症)为妇科常见病,其组织学形态呈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与癌瘤相似,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本文手术治疗128例内异症,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我院妇科共收治内异症128例,均...  相似文献   

3.
IL-6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虽是良性疾病但却有恶性行为。近年细胞因子与内异症的关系倍受重视。IL-6是分子量为19~28kD的糖蛋白,具有复杂生物学功能的多源性细胞因子,在宿主(患者)抵御组织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临床许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15%,临床上以痛经、盆腔痛和不孕为主要表现。EM虽属良性病变,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EM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卵巢外异位内膜恶变及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较少。现报道1例在位子宫内膜及卵巢外异位内膜同时恶变,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多发病,虽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EMs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EMs与子宫内膜样卵巢癌和透明细胞卵巢腺癌的同步发生率较高,其病灶细胞可发生基因缺失、基因突变、杂合性丢失和染色体倍数异常等改变.激素抑制治疗可能未改善EMs患者的健康状况,相反,可能增加其恶变率.综述EMs恶变在临床、遗传学、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有多种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15%,有明显升高的趋势。EMs虽然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病变,但却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并且有一定比例发生组织学改变,转变为癌瘤~([1])。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恶性肿瘤与异位子宫内膜并存于同一病变,认为EMs可以发生恶变。目前研究认为,EMs的恶变率约为0.7%~1%,其中80%发生在卵巢,而直  相似文献   

7.
罕见的腹壁异位子宫内膜癌肉瘤变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0%-15%。尽管内异症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恶变率。一般认为,内异症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其他部位恶变或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发生较少。本文报道1例卵巢外异位内膜癌肉瘤变,并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组织发生、诊断及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8.
苗勒管腺肉瘤是一类很少见的肿瘤,最早由Clement和Scully[1]于1974年报道.肿瘤由良性或非典型性的腺体成分和肉瘤间质构成,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呈低度恶性.绝大多数苗勒管腺肉瘤发生在子宫,子宫以外的部位如卵巢、宫颈、阴道、膀胱和直肠等发生较少[2-4].本文报道1例难治性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为腺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阴道腺肉瘤的组织发生及诊治.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多发病,虽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EMs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EMs与子宫内膜样卵巢癌和透明细胞卵巢腺癌的同步发生率较高,其病灶细胞可发生基因缺失、基因突变、杂合性丢失和染色体倍数异常等改变。激素抑制治疗可能未改善EMs患者的健康状况,相反,可能增加其恶变率。综述EMs恶变在临床、遗传学、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恶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呈不同程度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发生,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1发病率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病例,随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继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约占69.1%,包括性腺外病灶的恶变,其次为…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虽然其属于雌激素依赖性慢性免疫炎症性良性疾病,但具有侵袭与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临床上内异症手术后的高复发率与内异症本身手术病灶切除的不彻底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如何执行内异症手术的无瘤防御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为此,文章从内异症的手术方式、手术途径以及手术相关切口保护的视角探讨卵巢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以及瘢痕切口内异症等目前主要手术类型的无瘤防御具体措施,旨在为临床内异症的手术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磷酸化糖蛋白,在胃癌、肝癌、卵巢上皮性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妇科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探讨OPN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OPN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Ren F  Wang DB  Li T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22-825
目的 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患者的恶变组织、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的表观失活在卵巢内异症恶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22例的病理石蜡标本为恶变组(包括11例卵巢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囊腺癌及1例黏液性囊腺癌),以同期22例单纯卵巢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内异症组)及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对照组)为对照.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22份,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5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0份;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22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7份;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份.通过亚硫酸盐修饰后酶切技术检测各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45%(10/22),显著高于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患者的癌旁内异症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1/15)与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4%(11/22),显著高于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的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2/15)与内异症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位内膜组织中SOPCK2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能够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 20/22,P<0.05).结论 SPOCK2基因的表观失活与卵巢内异症恶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典型内异症)较少见,其组织学特征为子宫内膜腺体有细胞学和/或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为探讨该症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关系及其意义,自1987~1995年从Jjkei大学医学中心及附院的手术病理资料中选择卵巢内异症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进行研究,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有些病例还行PAS及Masson染色。 非典型内异症的诊断根据核深染或淡染伴中至重度多形性,核浆比例增大,细胞密集,呈层状或片状排列。所有标本均符合上述标准中的3项或3项以上者。本研究分三组:A组:非典型内异症病灶与  相似文献   

15.
恶性滋养叶瘤(MTN),因其来源于妊娠,代表一种同种移殖物,故又叫做恶性滋养叶疾病。不管滋养叶有何抗原性质,仅引起微弱反应。历史上,它是第一个可以用化疗治愈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学上,MTN分两类:恶葡萄和绒癌。两者以存在(前者)或不存在(后者)绒毛相鉴别。葡萄胎随时可转变成绒癌,但在过渡型可见到极少绒毛,因而两者组织学的区别有时是困难的。理论上有人认为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而不是组织学状态决定其恶性度。然而多数病例中生物学行为与组织学表现是一致的。绒毛生长侵袭性不大者预后较绒癌好,因此组织学分类在决定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常见、多发病,虽属良性疾病,却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因其病因复杂尚未明了,故而诊断困难,治疗棘手.在已形成的规范化诊断方法中,影像学检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据报道存在于60%的痛经妇女及40%-50%有慢性盆腔痛和性交痛的妇女中,在行经腹妇科手术的患者中,5%-15%被发现有此病。近年来,内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一般认为,内异症的发病细胞在病理上呈良性形态学表现,而临床上呈“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患者呈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目前,尽管对内异症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大量证据表明,免疫学因素在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巨噬细胞与内异症的关系备受关注,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领域常见病,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约为6%~1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在不孕症及慢性盆腔痛的妇女中,其发病率更高达35%~50%。内异症具有病变广泛、形态多样的特点,虽为良性疾病,但具有明显的侵袭、转移及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内异症所引起的疼痛及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腹腔镜为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治疗则采取手术及药物等综合治疗。内异症治疗后容易复发,复发已成为内异症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现将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绝经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由于发生率的降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内异症往往更易被忽视.绝经后内异症的恶变潜能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临床证据支持.内异症恶变多数发生在卵巢,少数为卵巢外的内异症相关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AOC)具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但其治疗方案仍然遵循普通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原则.近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281例,其中符合内异症恶变诊断标准者24例(内异症恶变组),非内异症恶变者257例(非内异症恶变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类型及FIGO分期。结果:与非内异症恶变组相比,内异症恶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早、绝经前诊断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10.27±112.62)U/ml,腹水量较少、病理类型多为透明细胞癌(45.83%)、FIGO分期早期(87.50%);非内异症恶变组术前CA125值(1242.75±2104.28)U/ml、腹水量较多,病理类型多为浆液性腺癌(72.37%),FIGO分期晚期(7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癌灶单双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发病年龄小、腹水量少、术前CA125较低、FIGO期别早,组织病理以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