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昌市邛海周边地区血吸虫自然疫水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昌市邛海周边地区地形、地貌、疫水来源、感染性钉螺分布等因素与居民血吸虫病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绘图及钉螺调查结果,在西昌市邛海周边4个乡,选择196个点进行疫水测定。小鼠每日上下午各接触疫水1h,连续5d共10h,饲养35d后解剖,了解感染情况。结果 人群平均感率与测定点阳性率间存在正相关(0.05>P>0.02),阳性点的分布在地理特征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居民区疫水测定点阳性率与人群感染率相符,感染程度越重的村受外来水源的影响越大,汇水地形感染点感染率极高。在价格感染率较低的村,疫水测定结果与阳性钉螺水系分布符合率都高;而在人群感染率高的地区,则出现疫水测定阳性点与发现阳性钉螺水系感染点符合率极高而疫水测定阴性点与未发现阳性钉螺水系感染点符合率极低的情况。结论 疫水测定结果表明,在梯地、阶地所占面积大的村,哨鼠感染率高,人群感染率也高;平地所占面积大的村,哨鼠感染阳性率低,人群感染率也低。在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时应重视外来水源的影响,扩大防治范围,也应重视居民区附近的血吸虫病防治,在高感染地区必须在钉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疫水测定结果才能更为准确地判断该地区水体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昌市邛海湿地生态建设对当地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相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邛海湿地生态建设的过程及方法回溯调查,并对邛海湿地建设涉及的1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开展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和钉螺监测,了解湿地建设前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螺情和病情的影响。结果邛海湿地建设前,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灭螺,并对常住居民以吡喹酮进行扩大化疗,建成后的湿地道路、沟渠硬化。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0.37%下降到2014年的0。螺情监测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近2年未发现钉螺,哨鼠传播风险监测,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小鼠。结论邛海湿地建设有效消灭了湿地内原有的钉螺,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是建成后的湿地环境更适宜钉螺孳生和扩散,因此仍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对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人群、家畜病情和螺情监测.结果 监测点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44%,未发现血吸虫病感染家畜,钉螺面积6 140 m2,钉螺平均密度0.34只/0.11m2,未发现感染钉螺.结论 2011年西昌市血吸虫病已经控制在比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每年都有大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生,为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发生,我们于1992年在龙湾镇所属3个村的5个点作了小白鼠疫水感染性测定及感染性钉螺分布与人群感染率关系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人群感染危险因素空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安徽省当涂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的自然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4年当涂县114个历史流行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耕牛感染和钉螺分布资料,应用PCI、ENVI、ArcGIS软件从SPOT5卫星图像中提取当涂县水系分布矢量图并建立空间数据库,用秩回归分析变量间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 90%的现有流行村分布于距水系距离<1 404 m的范围内.钉螺感染率(x1)、耕牛感染率(x2)、历史流行村距水系的距离(x3)均与人群感染率(y)相关,用逐步秩回归法建立的方程为:y=42.190 79+0.290 26x1+0.453 65x2-0.477 65x3.3个因素中对人群感染率的影响程度最大的为历史流行村距水系的距离,耕牛感染率的影响次之,钉螺感染率的影响最低.3个因素可以解释人群感染率总变异的60.5%.结论应加强通江河道附近地区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人群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对洞庭湖区15个有代表性的血吸虫病流行村的血吸虫病流行各个环节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血吸虫病人多集中在沿湖居住的居民中,男性以从事生产性接触疫水的感染率较高,女性则以从事生活性接触疫水感染率较高;血吸虫病情与感染历史及性别有关。也与年龄及感染度有关。各类传染源中以耕牛及外来流动人群为主,但不同疫区各类传染源在传播中的地位不同。易感地带的钉螺及感染性钉螺以草洲为多,染性钉螺密度及分布与传染源的种类与数  相似文献   

7.
对洞庭湖区15个有代表性的血吸虫病流行村的血吸虫病流行各个环节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血吸虫病人多集中在沿湖居住的居民中,男性以从事生产性接触疫水的感染率较高,女性则以从事生活性接触疫水感染率较高;血吸虫病情与感染历史及性别有关,也与年龄及感染度有关。各类传染源中以耕牛及外来流动人群为主,但不同疫区各类传染源在传播中的地位不同。易感地带的钉螺及感染性钉螺以草洲为多,感染性钉螺密度及分布与传染源的种类与数量有关,但不论感染性钉螺的分布范围如何,血吸虫病高危易感地带总是沿湖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四川省湿地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湿地血吸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工和自然湿地,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常规钉螺调查、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调查、钉螺漂浮扩散试验、问卷调查、疫水测定和回顾性调查等。结果 2015年四川省梅湾水库湿地上、下游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3只/0.1 m2和2.033只/0.1 m2,广汉金雁湖活螺密度为0.08只/0.1 m2,广汉马牧河活螺密度为0.21只/0.1㎡,西昌邛海湿地公园建设前活螺密度为0.02只/0.1 m2。人工模拟钉螺漂浮扩散试验显示,钉螺最远漂移距离为2 000 m;8.80%(41/466)的湿地人群有接触疫水行为。投放哨鼠690只,解剖677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回顾性调查发现,丹棱梅湾水库建设造成血吸虫病疫情扩散;广汉金雁湖建成5年后出现钉螺,入湖沟渠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部分湿地有钉螺分布,对于自然形成湿地应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灭螺为主,防止钉螺输入;对于人工修建湿地,存在随水系漂浮输入钉螺的可能性,建议工程建设时彻底灭螺。两类湿地都要开展长期系统血吸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 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长江武汉段、 东荆河?通顺河水系、 府河?沦河水系和金水河4个血吸虫感染高危水系设立监测预警点。汛期来临前调查监测点周边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 汛期来临时采用哨鼠法检测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调查监测点周边村组历年病情资料, 同时观察滩面人畜活动情况, 对哨鼠感染率与滩面螺情进行秩相关检验。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18个监测点15个查到阳性哨鼠, 阳性率为83.33%。共投放哨鼠554只, 回收540只, 回收率为97.47%。回收哨鼠全部解剖, 阳性75只, 总感染率为13.89%, 共检获血吸虫成虫172条, 平均虫荷为2.29±0.71条/鼠。4大水系哨鼠感染率分别为 8.33%、 24.53%、 10.85%、 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9.131, P = 0.000)。虫荷分别为2.33±0.71、 2.28±0.76、 2.22±0.60、 2.75±0.96条/鼠,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638, P = 0.593)。哨鼠阳性率与监测点钉螺面积、 活螺平均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均无相关性。15个哨鼠阳性点中, 8个有渔船民活动, 8个滩面有钓鱼或种植者, 10个滩面有耕牛散放, 4个有病牛。15个哨鼠阳性点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 未出现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较高; 哨鼠法可作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四川省湿地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湿地血吸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工和自然湿地,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常规钉螺调查、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调查、钉螺漂浮扩散试验、问卷调查、疫水测定和回顾性调查等。结果 2015年四川省梅湾水库湿地上、下游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3只/0.1 m2和2.033只/0.1 m2,广汉金雁湖活螺密度为0.08只/0.1 m2,广汉马牧河活螺密度为0.21只/0.1㎡,西昌邛海湿地公园建设前活螺密度为0.02只/0.1 m2。人工模拟钉螺漂浮扩散试验显示,钉螺最远漂移距离为2 000 m;8.80%(41/466)的湿地人群有接触疫水行为。投放哨鼠690只,解剖677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回顾性调查发现,丹棱梅湾水库建设造成血吸虫病疫情扩散;广汉金雁湖建成5年后出现钉螺,入湖沟渠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部分湿地有钉螺分布,对于自然形成湿地应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灭螺为主,防止钉螺输入;对于人工修建湿地,存在随水系漂浮输入钉螺的可能性,建议工程建设时彻底灭螺。两类湿地都要开展长期系统血吸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11.
Twenty villages in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of southwestern Sichuan China were surveyed for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domestic animals. Also surveyed were human water contact patterns, snail populations, cercarial risk in irrigation 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land use. Few animals were infected, while village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humans ranged from 3% to 68% and average village eggs per gram of stool ranged from 0 to 110. Except for occupation and educatio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were not strong determinants of infection intensity within a village. Differences in human infection intensity between these village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rop type, with low-intensity villages principally growing rice, in contrast to villages devoting more land to vegetables and tobacco. Cercarial risk in village irrigation systems is associated with snail density and human infection intensity through the use of manure-based fertilizer. Some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risk can be quantified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测点数据资料,了解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国8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按统一数据库格式整理与汇总螺情、病情和相关因素的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2006年,80个监测点人群血检阳性率13.6%,人群感染率1.59%,家畜感染率5.93%;监测点现有晚期病人143人,上报急性病例12例,无突发疫情报告。监测点查出钉螺面积4994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622hm2,新发现钉螺面积21.75hm2;活螺平均密度0.5448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0.0020只/0.11m2。结论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螺、病情指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一、二类村的人群感染状况和部分监测点的家畜感染状况依然严重;三类村的钉螺密度较高,提示防治工作应加强部分区域传染源和疫源地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建立流行村疫情管理系统 ,为全省流行村建立耕牛登记卡、钉螺登记卡和晚期血吸虫病登记卡 ,为传播未控制区和控制区的 794万人建立了血防户口册。随机抽样调查居民 6 5 35 6 9人 ,查牛 1 5 6 0 0头 ,查螺 70 1 0 6 5 98m2 。结果 :全省流行县 (市、区 )6 2个 ,流行乡 81 0个 ,流行村 6 2 1 2个 ,流行县总人口 30 92万人 ,流行村总人口 94 5万人 ,流行村耕牛存栏2 2 2 5 6 7头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2 76 1 7万 m2 ,现有钉螺面积 6 71 6万 m2 ,活螺密度 0 .4 3只 / 0 .1 1 m2 ,钉螺感染率0 .0 6 97% ,感染螺密度 0 .0 0 0 3只 / 0 .1 1 m2 。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 1 5 6 8人 ,2 0 0 1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5 3例 ,全省血吸虫病感染 79391人 ,病牛 1 4 4 2 7头。结论传播未控制区应加大人、畜查治病力度 ,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 ,尽快控制疫情迅速回升势头。“十五”期间计划达标的县 (市、区 )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达标时就建立完善的监测巩固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镜检法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效果,为该类地区优化钉螺监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云南省鹤庆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新庄、古乐、邑头、连义4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作为研究村,其中新庄、古乐为山区村,连义、邑头为坝区村。2018年7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捕获钉螺用解剖镜检法观察血吸虫感染。同时在各有螺环境捡获的钉螺镜检后随机选择10 ~ 20只进行组织提取,按不同环境分别编号,混合后进行LAMP检测。比较不同流行村环境LAMP阳性率差异。结果 4个村共调查83处有螺环境,捕获活螺7 949只,镜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1 786只钉螺共混合成226管样品进行LAMP检测,在2个坝区村发现LAMP核酸阳性3管,分布在2个村3处有螺环境,其中连义村1处环境,环境阳性率5.89%;邑头村2处环境,环境阳性率14.29%,2个坝区村环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44),但坝区村环境总阳性率(9.67%,3/31)高于山区村(0)(P = 0.048)。结论 LAMP技术检测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较传统解剖镜检法更敏感,可作为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流行区高危有螺环境钉螺检测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5.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Oncomelania quadrasi, the intermediate host for Schistosoma japonicum, was conducted between 2004 and 2005 in 50 villages of the Province of Samar, the Philippines. The villages were classified as rain-fed (25) or with some man-made irrigation system (25). The primary objective was to identify all snail colony sites in the 50 villages and to compare snail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 japonicum infection preval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villages. The presence of snail colonies was surveyed along streams, springs, various canals and swampy areas or grass land. A total of 198 colony sites were identified out of the 845 sites surveyed. Of these, a sufficient number of O. quadrasi snails were identified to measure density and infection in 147 sites. Density of O. quadrasi was remarkably uniform across habitats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habitats and between village type. The prevalence of infected snails showed more variability among habitats. Indeed,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ype of habitat and the type of village with irrigated villages being associated with a prevalence proportion ratio of 5.76 (1.31, 25.42) as compared to rain-fed villages among streams and springs. No such association was found among other habita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ce a suitable habitat exists, O. quadrasi populations establish and reach a plateau density.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possible ecological measures of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是湖北省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实施的重点地市之一。自1992年项目启动,历时7年,按照血防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卫生和社会效益。疫区村由重向轻转移,人群、耕牛感染率逐年降低,钉螺危害逐步下降。1998年与1992年相比,一层村由2个减少到0,二层村由9个减少到5个,三层村由240个增加到246个,钉螺面积由198.56万m2减少到19.74万m2,易感地带面积由62万m2减少到7万m2,查出病人数由3842人减少到451人,查出病牛由895头减少到298头。从监测的情况分析,人群感染率由5.05%下降到1.80%,下降了64.36%;耕牛感染率由3.69%减少到0.56%,下降了84.82%;钉螺感染率由1.97%减少到0.56%,下降了71.57%;阳性钉螺密度由0.0046只/0.11m2减少到0.00047只/0.11m2,下降了89.78%。疫区人群的血防知识普及率由1991年的55%上升到1998年的100%,疫区中小学校开设血防知识课的普及率由1991年的69%上升到1998年的100%,健康教育成效显著。结果表明血防项目的技术策略可行,实施过硬,达到了项目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变化趋势, 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2009-2014年, 在全省13个地市共设立207个监测点 (行政村), 并开展螺情监测工作, 对6年来各项螺情监测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累计调查钉螺面积80 963.47 hm2 , 查出有螺面积45 309.77 hm2 , 感染性钉螺面积 364.93 hm2 ; 共捕获活螺1 646 125只。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由2009年0.493 3只/0.1 m2 下降到2014年0.339 3只/0.1 m2 , 降幅为31.22%; 感染螺密度由2009年0.000 7只/0.1m2 下降至0, 降幅为100%; 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0.14%下降至0。不 同疫情类别和流行类型中, 三类村和垸内型流行区钉螺感染率最高; 不同环境类型和植被类型中, 沟渠和杂草环境钉螺 感染率最高。 结论 结论 湖北省螺情稳步下降, 但全省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需加大药物灭螺和工程灭螺力度, 以 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构建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 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方法 按照血吸虫病流行程度、 流行类型、 流域水系特点在全省设立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 开展人、 畜病 情和螺情现场调查, 并对血检查病进行质量控制, 分析、 比较不同监测点人畜血吸虫感染率、 螺情分布及血检漏检情况。 结果 结果 在江苏省10个市26个县共设立27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 其中14个位于传播阻断村, 13个位于传播控制村; 15 个监测点属江湖洲滩型流行区, 9个水网型流行区, 3个属山丘型流行区。27个监测点共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DDIA) 筛查16 617人, 检出血清学阳性326人, 血检阳性率为1.96%, 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17%, 女性阳性率为1.80%; 采用尼龙 绢集卵孵化法查病326人, 在江滩型地区查出阳性2例, 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01%。调查762名流动人员, 查出 血检阳性10人, 血检阳性率为1.31%, 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例。检查479头散放家畜, 未发现阳性。共调查746个环境, 查 出钉螺面积240.70 hm2 , 钉螺平均密度为0.06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监测点共检测780份质控血清, 总符合 率为95.13%, 其中误检率为1.28%, 漏检率为19.23%。结论 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布局合理,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 呈低度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