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而肺部感染是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将湿化液分次滴入气管内。我们将微量输液器代替注射器用于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沐舒坦在气管插管中作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呼吸衰竭等病人的重要措施及技术.气管插管既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又能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但由于气管插管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易出现气道干燥、痰痂形成、吸痰困难及合并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病情恶化.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气道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以减少痰痂形成,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研究的课题.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2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沐舒坦及传统湿化液来进行气道湿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2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危险期,无切口感染、呼吸道阻塞、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将病人颈部至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套管或硅胶管气管套管,以开放气道,改善呼吸的手术,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我科采用了输液微泵持续24h给气管内滴药液,从而有效地使呼吸道并发症得到了控制。气管切开术后应用输液泵持续气管内滴药液。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合理的气道湿化,预防痰痂形成或防止痰液过稀,减少病人烦躁,使病人安全舒适,并防止和减少肺部并发症。方法(1)对我科2003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56例因喉癌及喉外伤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均给输液泵持续气管内滴药液。具体按需要配制湿化药液,连接输液延长管及输液针头,并剪去针头尾部的金属端,固定于气管套管上;(2)密切观察痰液变化,对痰液过稀或过浓时及时调整滴入速度,一般采用4-7ml/h;(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每日更换滴注用品及切口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病室内定时通风,按时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结果(1)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本科使用输液泵持续给气管内滴药液和配合基础护理后本组只有1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发生率为1.8%,无1例出现痰痂及呼吸道梗阻现象。如本组1例男性,80岁,因喉癌术后放疗并发咽瘘,同时患有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住院70余天,经过上述处理后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现象,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因气管切开术后所致的呼吸道并发症;(2)病人舒适,减少了烦躁;(3)使用及调节方便、灵活、安全,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应用输液泵湿化呼吸道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充分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喉癌患者手术创面水肿或喉部肿瘤压迫气道而引起呼吸困难,常需行气管切开手术,而气道的改变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和气道阻塞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案是喉癌术后护理的关注重点之一,对降低喉癌术后气管切开并发痰液潴留、痰痂形成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喉癌患者术后气道的改变及气道相关并发症、喉癌患者术后气道湿化液的选择、气道湿化方法、气道湿化的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气道护理管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窒息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重视消毒隔离等基础管理,防止院内感染;严密观察下呼吸道内是否有气管壁坏死组织溶解脱落、痰液的潴留,及时正确地气道冲洗、深部吸痰;按需进行气道湿化和气囊管理;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鼓励自行排痰,减少不必要的气道刺激,保证气道通畅,时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46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 46例患者无一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 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因此,专业护理技术要求高,又要结合病人具体情况,使病人在心理上、局部处理及体位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护理,通过精心护理而使疾病治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提高气管插管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10例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气道湿化不够及有效排痰不足易导致呼吸道梗阻;病人因素:有误吸、严重肺部毒染、痰液较多及无咳嗽反射的病人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结论对有误吸、严重肺部感染、痰液较多及无咳嗽反射等高危患者,充分湿化气道及有效促进排痰是预防气管插管并发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宋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1,(9):53-53
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气道雾化吸入。结果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雾化吸入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比较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气道湿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入法与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79例均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成两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0.45%的盐水).实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管内滴入,对照组39例用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稀释痰液、发生刺激性咳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方面差异亦有显著(P<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内滴入湿化呼吸道,能有效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的有效途径,在危重患者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工气道的建立易引起感染、痰液黏稠而引起气道阻塞,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效的排痰和合理的气道湿化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我科对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68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间断滴药湿化法与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护理并作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如何进行气道湿化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阻塞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将20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输氧雾化面罩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并辅以雾化吸入及气管滴药,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发生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呛咳、肺部感染、窒息的比例远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有效地预防呼吸道阻塞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冯婷 《华夏医学》2015,28(2):153-157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其气道护理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笔者对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包括预防气道感染、气管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护理、拔管护理以及出院戴管等管理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湿化液经输液泵持续湿化对气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0.9%生理盐水(对照组)及1.25%碳酸氢钠(实验组)注入呼吸道,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内痰液黏稠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气管切开术后实验组的痰液黏稠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应用1.25%碳酸氢钠经输液泵持续湿化对痰液的稀释效果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