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血常规检验的抗凝剂,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少数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减少,临床反馈信息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现将近期工作中遇到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的血细胞计数抗凝剂,其在应用过程中偶尔会发生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为了防止临床误诊误治,导致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必须对血小板计数进行纠正。目前纠正方法主要有稀释模式法、替代抗凝剂法、微量离心管法、药物稳定法、网织红细胞通道法、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筛选出血小板计数〈70×109L-1的标本推制血涂片,镜下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对有血小板聚集的标本分别用EDTA-K2抗凝剂和枸橼酸钠抗凝剂二管同时重新抽血马上送检再分析。结果:两种抗凝剂的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送检时间、采血方法和EDTA诱导依赖性聚集是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诱导血小板假性减少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可消除EDTA依赖性聚集的影响,并加强血片的复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标本的采集通常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抗凝剂,有文献报道部分人群血小板有EDTA依赖性聚集,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假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A)。为探讨这个问题,笔者对6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进行了实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艳  孙家祥 《海南医学》2013,24(21):3187-3189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对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 对82例PTCP者用EDTA-K2、枸橼酸钠分别抗凝重新抽血送检,EDTA-K2抗凝管在15 min、1h及2h,枸橼酸钠抗管凝在15 min以内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时取末梢血人工显镜血小板计数.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采静脉血,在0min、5min、15 min、30 min、60 min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 PTCP组EDTA-K2抗凝血15 min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P<0.001);1 h及以后更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6,P=0.103);对照组EDTA-K2抗凝结果和枸橼酸钠抗凝15 min以内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DTA-K2抗凝标本0 min与60 mi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857,P=0.402).PTCP组EDTA-K2抗凝标本血涂片可见大量血小聚集或卫星现象,随时间延长聚集加剧.结论 EDTA-K2对血小板可产生聚集作用,引起PTCP.在一定条件下,用枸橼酸钠替代EDTA-K2抗凝静脉血做血小板计数或采末梢血用草酸胺稀释液显微镜人工计数,可以纠正PTCP.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及EDTA-K2抗凝剂的采血管广泛应用于临床,时有关于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报道.统计我院近2年来血小板减少症病人19例其中有2例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1病案 例1,患者,女,33岁.2008年12月11日以“发热4天”入院.血常规:WBC9.8×109/L,Hb134g/L,PLT9×109/L,患者有感冒病史,无咯血,呕血及黑便.查体皮肤黏膜无出血点,瘀点,瘀斑.脾肋下未及.入院复查血常规PLT7×109/L.血涂片示:血小板不少.  相似文献   

7.
刘远叶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95-4296
目的对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进行实验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防止发生误报漏报。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例患者,用EDTA-K2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充分混匀,在1 h内完成测定。结果6例患者采用手工法测定、预稀释法测定、枸橼酸钠抗凝血法测定都要明显高于EDTA-K2抗凝血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均匀分布于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均匀分布散开在新鲜指血涂片中,都没有出现PLT聚集的现象。而通过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大量血小板聚集于EDTA-K2抗凝血涂片中,聚集的PLT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结论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应该结合其他多种方法,诸如手工法、预稀释法、枸橼酸钠抗凝血法等对血小板进行重新计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防止发生误报漏报。  相似文献   

8.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集致血小板假性减少一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1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集致血小板假性减少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观察。方法:分别采集三管标本血,管1为EDTA-K2作为抗凝集(1mL),管2为枸橼酸钠(1:4)作为抗凝集(3mL),管3为枸橼酸钠(1:9)作为抗凝集(2mL)。将采集的抗凝血用同样的时间间隔于SYSMEX SF-3000上进行测定,同时将三管标本推片染色镜检。标本采集时间间隔分别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120分钟,同时采病人手指血于尿素血小板稀释液中计数血小板。结果:随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和白细胞及相关参数无明显变化,但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变化,尤以EDTA-K2抗凝血变化最为显著。结论:EDTA-K2作为抗凝剂,使得血液不凝固并保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形态不发生改变从而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析,已被广泛应用并作为标准执行,但是EDTA-K2作为抗凝剂确有促使或诱导血小板发生凝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低下的问题出现,应引起检验界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导致血液自动分析仪血小板(PLT)检测结果假性减少的纠正方法.方法 选择EDTA-K2抗凝测定PLT出现结果假性减少的样本32例,重新采集受试者血液,分别采用EDTA-K2和枸橼酸钠抗凝,利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数量,并以目视计数法检测PLT为对照,比较2种抗凝剂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EDTA-K2抗凝血的PLT计数结果为(16.83±15.414)×109/L,枸橼酸钠抗凝的PLT计数为(187.5±91.933)×109/L,目视PLT计数为(199.42±68.995)×109/L.EDTA-K2抗凝血的PLT计数与目视计数法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枸橼酸钠抗凝的PLT计数与目视计数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EDTA-K2抗凝测定PLT出现结果假性减少时,可以重新抽血换用枸橼酸钠抗凝,必要时采用目视计数,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间10例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经不同抗凝剂仪器检测、手工法计算血小板数及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的情况,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EDTA抗凝剂仪器测出血小板数为(18.7±10)×10^9/L,换用枸橼酸钠法、手工法检测血小板数分别为(165.1±42)×10^9/L、(186.8±52.0)×10^9/L,与EDTA抗凝法比较,P均〈0.01,中位误诊时间为21d(7~30d),基础疾病分别颅咽管瘤1例、鼻咽癌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期2例、乙型肝炎1例、冠心病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子宫肌瘤1例、高血压病1例、健康体检1例.基础疾病与假性血小板减少程度的无关系。【结论】EDTA抗凝剂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较低,极易误诊,对于临床上无出血倾向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注意排除EDTA—PTCP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统计了本院2000-01~2002-05共29016例住院病人血细胞分析结果,发现有79例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EDTA-K2)致血小板依赖性凝集而引起机检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偏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增高,血小板压积(PCT)无明显改变,血小板分布宽度轻度右移,分布左侧起点升高,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小细胞比例(LYM)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EDTA-K2抗凝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检测结果、原因、纠正的方法,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方法用Seymex KX-21N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对10例PTCP患者均分别测定EDTA-K2抗凝血、手指不抗凝血的血小板数,同时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 EDTA-K2抗凝全血PLT均值明显低于不抗凝指血与手工计数均值(P〈0.01);手工法与指血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EDTA-K2抗凝血P.LT直方图都出现报警信号,图形不同于指血稀释模式和正常人;EDTA-K2抗凝血涂片姬-萨染色,PLT呈大团聚集,不抗凝手指血PLT呈散在或小簇分布。结论 EDTA-K2可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引起PTCP;同时检测手指不抗凝血及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可排查PTCP,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EDTA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长丽  王晓红 《吉林医学》2009,30(19):2367-2368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于1993年认定,并被广泛使用,但EDTA可以引起个别人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凝集,从而导致在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抗凝剂的静脉血,用血液分析仪做血小板计数时出现血小板假性偏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 mbocytopenia,PTCP),而且这种凝集物不能被溶血素所破坏,这样也会使白细胞的计数相对升高。现全国已有不同地区若干例的报道,我科近期发现1例特殊的PTCP,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学斌  邹雪松  黄冬梅  董志伟 《河北医学》2013,19(10):1595-1597
目的:对比两种抗凝剂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未抗凝血20ul于血小板稀释液中,手工计数作为参考,再分别用EDTA-K2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患者静脉血,抽完血后分别于5min、10min、20min、30min、1h、2h在ABX Panter6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两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结果:EDTA-K2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明显低于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计数值也随之降低,血涂片染色可见大部分血小板呈聚集状,仅少量散在血小板;枸橼酸钠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接近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明显改变,血涂片中血小板呈正常均匀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结论:EDTA盐作为抗凝剂会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标本,要进行图片染色,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认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研究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寻找纠正EDTA-K2相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方法.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和肝素钠抗凝剂进行抗凝.纳入同期我院确诊的EDTA-PTCP患者10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2、EDTA-K2+阿米卡星抗凝.健康志愿者和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均同时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 健康志愿者EDTA-K2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30 min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5、15、30、60 min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DTA-P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在0、30、60、90 min时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手工血小板计数(P<0.01).在EDTA-K2抗凝血标本中加入阿米卡星后,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90 min时与手工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K2的抗凝效果优于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剂,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在使用EDTA-K2作为抗凝剂时,可以用阿米卡星纠正.  相似文献   

16.
EDTA-K2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常规检查所用的抗凝剂通常为EDTA-K;为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使用,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的形态影响也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为此,我们对600例门诊病人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作血小板计数的同时,行手工操作血小板计数,进行对照比较发现5例因EDTA-K2,引起血小板的假性减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朱建奎  张春玲  薛健 《吉林医学》2010,(33):6018-6018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措施。方法:通过对收制的4例患者进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得出结论。结果:EDTA-K2抗凝血检测血小板偏低,涂片血小板聚集;末梢血检测血小板接近实际数值,涂片血小板分布正常。结论:EDTA-K2抗凝剂在某种情况下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的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EDTA-K2抗凝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检测结果、原因、纠正的方法,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方法用Seymex KX-21N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对10例PTCP患者均分别测定EDTA-K2抗凝血、手指不抗凝血的血小板数,同时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 EDTA-K2抗凝全血PLT均值明显低于不抗凝指血与手工计数均值(P<0.01);手工法与指血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EDTA-K2抗凝血P.LT直方图都出现报警信号,图形不同于指血稀释模式和正常人;EDTA-K2抗凝血涂片姬-萨染色,PLT呈大团聚集,不抗凝手指血PLT呈散在或小簇分布。结论 EDTA-K2可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引起PTCP;同时检测手指不抗凝血及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可排查PTCP,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EDTA-K2已是血常规检测常用的抗凝剂,但EDTA-K2的使用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现已发现血常规检验中五例典型病例,已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全血细胞分析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抗凝剂,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采用EDTA抗凝剂进行血小板计数时有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的现象,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率极低,但仍有造成临床误诊的可能,因此,本文就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现象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