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本文就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发展进行综述,分析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溶栓治疗后心肌能否得到真正的再灌注,是临床一直关注的课题。已有研究表明溶栓后抬高的ST段的恢复情况,是临床用来判断血管再通的一项重要的间接指标。本研究回顾  相似文献   

3.
早在19世纪,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致死原因。1959年Fletcher倡导并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但由于未能很好利用挽救心肌梗死的有效时间窗口,而导致静脉溶栓的效果不佳,并认为栓塞性冠状动脉闭塞并不是AM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大量临床和病理解剖的研究,再次认识到90%以上的AMI是由相关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阻塞所引起的,因此重新进行AMI的溶栓治疗研究。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有一时间窗,根据动物实验研究,这一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确诊ST抬高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住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休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尿激酶(100~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在30~60min内静脉滴注完。溶栓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抗凝治疗,脐旁皮下注射12h1次,共7d。结果 25例再通,3例未通,出血并发症0例,住院天数12~20d。结论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在基层医院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将8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A组)和非溶栓组(B组),溶栓时间窗选择在12 h以内。所有AM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立即给予尿激酶1 500 000 U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溶栓开始后每隔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连用5 d。B组:给予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及其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轻微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77%vs 27.50%,χ2=14.811 0,P<0.0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vs 12.50%,11.63%vs 10.00%,均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是一种治疗AMI安全、简便、有效的抢救措施,将对AMI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及早期溶栓等再灌注治疗的开展,使其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对于我省基层医院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早期PTCA及PCI治疗,因而尽早溶栓治疗是基层医院开通冠脉的最好选择。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13年5月对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经静脉溶栓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首发98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暂的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患者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莉莉  邵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73-17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均符合溶栓标准,无溶栓禁忌证;溶栓后观察其临床表现,副反应的发生,判断堵塞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26例患者溶通16例;再通率为61.54%;未溶通9例;死亡1例,均为未溶通患者,病死率为3.85%。结论: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再通率。  相似文献   

9.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余平 《首都医药》2006,13(2):29-31
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尤其是近些年来开展了冠状动脉镜及冠状动脉内超声均证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 I)冠脉内闭塞性血栓发生率高达90%,新鲜血栓均发生于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内,而且80%~90%的血栓发生在斑块破裂基础上犤1犦。大量的病理生理研究表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血小板激活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斑块破裂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犤1犦犤2犦。如能对闭塞的冠状动脉及时开通行再灌注治疗可使梗塞面积大大缩小,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保护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心肌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有效缓解胸痛症状,而且能改善预后。虽然目前介入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其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上加强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包括溶栓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过程中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后的相关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显效13例,2例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3例出现室速、室颤,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对于保证溶栓治疗的有序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或减少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梗死后心绞痛,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脉存在多只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梗死后心绞痛,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脉存在多只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1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再梗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更佳,有利于冠状动脉尽早开通,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成彬  鲍中华  陈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07-2408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发病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68例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分为两组,A组<6小时,B组6~12小时。结果:A组再通率为71.8%,B组为43.2%,病死率A组为2.4%,B组为3.8%,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负相关,溶栓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早期T波例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例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大多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脉已经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全层损伤,并伴有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本科近年来对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且具备溶栓条件,确诊后立即给予瑞替普酶18 mg溶于5~10 m L的生理盐水中,在2~3 min内静脉推注,30 min后重复给药1次,在溶栓开始前:1拜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入院第2、3天,每天300 mg口服,此后长期服用,剂量为每天100 mg;2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此后每天口服75 mg,服用1年。3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溶栓后12 h再给5000 U,此后5000 U Q 12 h皮下注射,连用5~7 d。结果 40例患者治疗120 min内血管再通36例,再通率90%,出现心力衰竭1例,发现镜下血尿1例,无过敏反应。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且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可加强溶栓效果,防止再梗死。因此,值得在不具备冠脉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作富 《贵州医药》2009,33(8):710-710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4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经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8例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5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